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华人科普巨作,从微观看四十亿年演化史,看穿众生万物的生命密码。

内容简介

生命现象是我们这个星球上最复杂、最有趣的自然现象,关乎我们人类对自身的终极认识。

本书不同于以前中外作者习惯采用的主要从外部形态、生物种类等宏观层面描述生物演化史的书写模式,而是以生物的各种功能的演化作为主要线索,揭示了能量摄取、信息传递、结构形成、运动、繁殖、感觉、摄食、防卫、意识……等各种功能的起源和演化历程。

本书不仅仅描述了生物体各种功能的演化史,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呈现了功能演化的深层机制,即包括基因在内的种种分子层面上的不断演化,从“内部”揭示了生物演化的脉络,以及地球上如此复杂多样、缤纷绚丽的生物界在分子层面所具有的惊人的一致性。

生物在分子机制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和连续性,但其宏观结构和行为上又具有高度的差异性和多样性,这是几十亿年来地球生物旺盛的生命力和顽强适应能力的明证,也是用分子、原子作为文字而书写的地球生命的宏大史诗。

本书是生物演化的一部“内史”,所凭借的是20世纪后半期以来分子生物学迅猛发展的诸多成果,本书将这些有趣的发现从26000多篇前沿专业文献内筛选出来,通过较为生动简易的方式呈现给普通知识读者。

目录

  • 版权信息
  • 自序
  • 前言: 我们从哪里来
  • 第一章 我们的宇宙是生命的摇篮
  • 第一节 碳元素是生命的核心元素
  • 第二节 生命的原料宇宙中都有
  • 第三节 原始细胞可以在自然条件下形成
  • 第四节 RNA催化了最早的生命
  • 第五节 水在宇宙中并不稀少
  • 第二章 了不起的原核生物
  • 第一节 生命乍现
  • 第二节 神通广大的原核生物
  • 第三节 蛋白质催化原核生物
  • 第四节 RNA和蛋白质的华尔兹
  • 第五节 DNA取代RNA成为遗传物质
  • 第六节 随机应变的基因调控
  • 第七节 细胞的“墙壁”和“门户”
  • 第八节 氧化还原反应供给能量
  • 第九节 “蓄水发电”合成ATP
  • 第十节 破解烧碳难题
  • 第十一节 正转和反转的三羧酸循环
  • 第十二节 发明光合作用
  • 第十三节 “骨骼系统”
  • 第十四节 喧闹中的秩序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更上一层楼的真核生物
  • 第一节 什么是真核生物
  • 第二节 线粒体是关键
  • 第三节 细胞核出现
  • 第四节 组蛋白和染色体
  • 第五节 端粒和端粒酶
  • 第六节 “骨骼系统”和“肌肉系统”
  • 第七节 有丝分裂
  • 第八节 “胃”和“回收中心”
  • 第九节 被收容的叶绿体
  • 第十节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 第十一节 蛋白质的“路牌”
  • 第十二节 对生物膜“动手术”的蛋白质
  • 第十三节 膜系统是如何出现的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细胞分工的出现 ——多细胞生物
  • 第一节 单细胞巨无霸
  • 第二节 演化为多细胞生物的各种尝试
  • 第三节 生殖细胞和体细胞
  • 第四节 干细胞
  • 第五节 永生的生殖细胞
  • 第六节 体细胞的衰老和死亡
  • 第七节 细胞的程序性死亡
  • 第八节 叛逆者 ——癌细胞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植物、动物、真菌的起源
  • 第一节 体外消化获得营养的真菌
  • 第二节 体内消化获取营养的动物
  • 第三节 超级生产者 ——植物
  • 本章小节
  • 第六章 巧夺天工的生物结构
  • 第一节 直接接触形成结构
  • 第二节 远程控制生物结构
  • 第三节 生物结构形成的各种理论
  • 第四节 执行扩散性信号的基因
  • 第五节 四肢的形成
  • 第六节 眼睛的形成
  •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生物性史
  • 第一节 从无性到有性
  • 第二节 破解有性生殖的难题
  • 第三节 细胞选择和异性选择
  • 第四节 怎样避免近亲交配
  • 第五节 孤雌胎生和世代交替
  • 第六节 有性生殖的回报系统
  • 第七节 求偶竞争
  • 第八节 令人困惑的性染色体
  • 第九节 决定性别的基因
  • 第十节 男性会消失吗
  • 本章小节
  • 第八章 细胞的信号传输系统
  • 第一节 蛋白质分子的信息开关
  • 第二节 原核生物的信号系统
  • 第三节 动物的单成分系统
  • 第四节 动物的双成分系统
  • 第五节 动物的多成分系统
  • 第六节 动物的G蛋白-蛋白激酶A系统
  • 第七节 传递信息的磷脂分子
  • 第八节 神经细胞是信息的高速公路
  • 第九节 神经细胞的信号输出
  • 第十节 神经细胞可能是从上皮细胞演化而来的
  • 第十一节 膜电位的演化
  • 本章小结
  • 第九章 病毒
  • 第一节 种类和繁殖
  • 第二节 病毒的起源
  • 第十章 生物的防卫系统
  • 第一节 细菌的防卫系统
  • 第二节 动物的先天免疫系统
  • 第三节 植物的防卫系统
  • 第四节 脊椎动物的适应性免疫系统
  • 第五节 解毒和排毒
  • 本章小结
  • 第十一章 生物与空间和时间
  • 第一节 生物与空间
  • 第二节 生物与时间
  • 本章小结
  • 第十二章 动物的感觉
  • 第一节 感受电磁波的视觉
  • 第二节 感受机械力的听觉、自体感觉和触觉
  • 第三节 味觉和嗅觉
  • 第四节 痛和痒
  • 本章小结
  • 第十三章 动物的意识与智力
  • 第一节 生物的两种反应类型
  • 第二节 感觉是最初的意识
  • 第三节 记忆的形成
  • 第四节 有情绪和智力的昆虫
  • 第五节 聪明的章鱼
  • 第六节 鸟类的智力
  • 第七节 哺乳动物的智力
  • 第八节 意识和智力的演化
  • 第九节 精神和物质
  • 第十节 人还会变得更聪明吗
  • 本章小结
  • 第十四章 外星生命
  • 第一节 生命的偶然与必然
  • 第二节 对外星生物的猜想
  • 主要参考文献
  • 索引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 加载中...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