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15千字
字数
2017-1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通过对三位贝居因修女宗教作品的研究,探讨中世纪晚期的女性神秘主义者如何借助新兴的俗语神学思潮。
内容简介
本书以欧洲中世纪晚期(13-15世纪)最具有代表性的四位女性俗语作家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三位贝居因修女梅希蒂尔德、海德薇希和玛格丽特·波蕾特的宗教作品的研究,来探讨中世纪晚期的女性神秘主义者如何借助新兴的俗语神学思潮,来为宗教信仰领域的边缘人争取话语权。接受了意大利人文主义思想洗礼的克里斯蒂娜·德·皮桑是中世纪晚期最重要的世俗女作家。本书将对皮桑创作的一系列涉及性别问题和政治问题的作品进行分析和解读,在此基础上探讨被父权制社会边缘化的女性人文主义者如何通过文学创作来介入这一时期的社会公共事务。
目录
- 版权信息
- 绪论
- 第一节 西欧中世纪女性写作的基本概况
-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三节 选题范围和意义
- 第一章 西欧中世纪晚期女性写作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概况
- 第一节 城市的复兴与社会文化的繁荣
- 第二节 中世纪晚期宗教信仰领域的变革
- 第二章 贝居因运动:女性之城的盛与衰
- 第一节 贝居因运动的兴起与历史背景
- 第二节 贝居因运动的修行模式
- 第三节 贝居因写作与新神秘主义思潮
- 第四节 贝居因运动的衰微
- 第三章 梅希蒂尔德:边缘人的言说与自我建构
- 第一节 梅希蒂尔德的生平与创作
- 第二节 边缘人的书写
- 第三节 俗语写作的文化建构意味
- 第四节 从边缘到中心
- 第四章 海德薇希:在爱中与神相遇
- 第一节 海德薇希的生平与创作
- 第二节 在爱中认识上帝并与上帝合一
- 第三节 以爱为阶梯的灵性升华之途
- 第五章 玛格丽特·波蕾特:救赎之镜
- 第一节 玛格丽特·波蕾特的生平与创作
- 第二节 从世俗之镜到神性之镜
- 第三节 破除虚妄的救赎之镜
- 第六章 克里斯蒂娜·德·皮桑:道德视域中的性别与政治
- 第一节 克里斯蒂娜·德·皮桑的生平与创作
- 第二节 作者身份的寓言
- 第三节 互文中的性别博弈
- 第四节 女性社会身份的重构
- 结语 丰盛的遗产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