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三十个主题,以“物件”串连德国百年变迁史。叙述平实生动,上百张精彩高清图,精彩呈现。

内容简介

一部国家史,一部民族史。六大部分,三十个主题,建筑、雕塑、绘画、瓷器、啤酒、香肠、汽车、货币……以“物”串连起德国政治、文化、艺术等数百年历史变迁。

在过去的一百四十年里,德国一直是欧洲大陆的核心力量。二十八年前,一个新的德国诞生了。

我们对这个新生的德国有多少了解?
它的民众又是如何认识他们自身的?

作者尼尔·麦格雷戈认为,对任何一个欧洲国家来说,想要构建一段清晰连贯又全面的德国历史都是不可能的,因为无论在地理层面还是历史层面,德国总是动荡的。它的边界也在不断地游移。德国伟大的哲学家伊曼努埃尔·康德的故乡——柯尼斯堡现今是俄罗斯的加里宁格勒。德国伟大的作家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在斯特拉斯堡的大教堂里发现了德国艺术与历史的特质,而斯特拉斯堡如今在法国境内。本书讲述的内容时间跨度长达五百年。其中绝大部分时间,德国由众多独立的政体组成,而每一政体都有各自独特的历史。1914年以前的德国人或许会讲述的那些自己民族与国家的动人故事,早已被之后三十年的诸多事件摧毁了。

或许德国的历史天生就是破碎的,但它包含了大量广泛共享的记忆、意识与经历。对它们中的一部分进行检视便是本书的目的。从十五世纪古腾堡发明的现代印刷术开始,作者选取了那些在新生的德国仍然能引起共鸣的对象与观念、人物与场所,比如德累斯顿的瓷器及其废墟中的碎石瓦砾、包豪斯的设计和德国香肠、查理大帝的皇冠及布痕瓦尔德集中营的营门,以此向我们展现它的集体想象。

还从来没有一本书如此这般地讲述“德国”。

目录

  • 中文封面
  • 书名页
  • 版权页
  • 品牌页
  • 正文目录
  • 导言 纪念性建筑与记忆
  • 第一部分 德国在哪里?
  • 第1章 从勃兰登堡门望去
  • 第2章 分裂的天空
  • 第3章 失落的都城
  • 第4章 流动的城市
  • 第5章 权力的碎片
  • 第二部分 想象德国
  • 第6章 德意志民族的语言
  • 第7章 白雪公主对拿破仑
  • 第8章 歌德影响下的民族
  • 第9章 先贤群英殿
  • 第10章 一个民族,多样香肠
  • 第三部分 延续的历史
  • 第11章 查理大帝之争
  • 第12章 雕塑精神
  • 第13章 波罗的海的兄弟
  • 第14章 铁血邦国
  • 第15章 源自1848年的两条道路
  • 第四部分 德国制造
  • 第16章 发端于印刷机
  • 第17章 德意志民族的一位艺术家
  • 第18章 萨克森的白金
  • 第19章 金属匠作大师
  • 第20章 现代的摇篮
  • 第五部分 每况愈下
  • 第21章 铁匠俾斯麦
  • 第22章 苦难的见证者
  • 第23章 危机中的货币
  • 第24章 肃清堕落艺术
  • 第25章 在布痕瓦尔德营区门口
  • 第六部分 与历史同行
  • 第26章 被驱逐的德意志人
  • 第27章 重新开始
  • 第28章 新的德国犹太人
  • 第29章 巴拉赫的天使
  • 第30章 德国复兴
  • 尾声
  • 致谢
  • 图片来源
  • 参考书目
  • 关注企鹅兰登北亚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7
1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现代化的符号

    好几年前,我和夫人一起去以色列旅行。我们专门去特拉维夫市中心的一处居民区参观,那里是世界文化遗产。它的价值在哪呢?


    走在那片区域的附近几条街上,仿佛身处上个世纪 20 年代的德国街头。两边全是现代主义的建筑,风格极尽简约,一般是两层或三层的小公寓,一层架空作为停车位和花园,二层以上是起居室和卧室等生活空间。建筑外观大量使用水平和垂直的线条,大量的通栏窗户,框架结构,房子的重量靠柱子支撑,而不是墙。
    为什么远在地中海东岸的以色列会有德国的建筑群呢?
    因为现代主义建筑,也就是我们今天司空见惯的住宅楼的开端,就起源于德国柏林包豪斯建筑学院。而上个世纪 20 年代之后,大量犹太人移民从德国逃回以色列,他们带回来的是德国的现代化进程。
    你看,德国似乎不仅仅是一个国家,而成了一种味道,一种文化标准。我们提到德国的时候,仿佛就在说质量靠得住、严谨、刻板、无情等等。从建筑、城市、工业设计等角度,本书用一系列的照片和图画给你串联一个现代意义的德国。

      3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德国:着眼未来的历史

      “德国的历史与欧洲其他国家不同,历史在德国不仅涉及过往,更着眼于未来。”


      尼尔・麦格雷戈的《德国:一个国家的历史》所要达成的目的就是要说明以上这点。
      通过对历史上德国象征性的建筑、艺术品、工业制成品、日常用品的考察,睹物思人,以物忆史,对德国特殊的历史进程提出自己的构建思路。
      第一章:德国在哪里?德国是一个文化和地理概念。
      第二章:想象德国。德国开始通过文化来构建民族性。
      第三章:延续的历史。这是一个充满张力的时代,到底是透过宪政来完成德意志的整合还是投过强力军事和激进革命来完成这一使命?
      第四章:德国制造。工业的德意志是造就政治和文化德意志的根本动力,也是德国现代悲剧性的根源,但历史的看,这种悲剧性又是完成德意志民族国家成熟型的现实路径。
      第五章:每况愈下。德国统一、德国推进一战、德国一战战败、魏玛德国脆弱、纳粹德国崛起、德国发动二战、德国二战战败。
      第六章:与历史同行。对二战中德意志民族所犯罪行的反思和对未来的展望。
      可贵的是,德意志的未来是深深植根于对历史反思的。更可贵的是,德意志的历史又深深的被细心保存于每一件德国日常生活的细节中。
      德国的不幸同时也是德国的财富。过去和未来在当下折叠,漫步在条顿森林里,星辰在头顶沉默,墓碑在脚下无声,多么触手可及的过去造就了多么令人憧憬的未来。德意志,你在哪里?此刻和脚下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德国真的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国家

        六大部分,三十个主题,建筑、雕塑、绘画、瓷器、啤酒、香肠、汽车、货币…… 以 “物” 串连起德国政治、文化、艺术等数百年历史变迁。贯穿始终的是在历史中搜寻国家身份认同。
        德国何以为德国?德国人何以为德国人?
        文字生动,图文并茂,深入浅出。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7条书评

        出版方

        重庆大学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85年,是教育部确定的全国9大教材出版中心之一,是教育部直属的“985”“211”全国重点大学出版社,入选“国家一级出版社”“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是国家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被重庆市政府命名为“重庆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依托历史久远的“双一流”综合性高等学府重庆大学的学科优势,在教育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的领导下,始终坚持正确的出版方向,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地发展壮大,在艰苦中创业,在改革中奋进,在竞争中发展,形成了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