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类型
8.9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46千字
字数
2020-0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50多年心理治疗经验凝练,向你阐述如何理解并面对原生家庭和早年创伤的影响。
内容简介
《童年之谜:了解儿童内心世界的心理学指南》从发展心理学和精神分析的视角,细致解读儿童生命初期的情绪发展理论,指出自恋有健康和不健康之分,并对健康自恋的发展与形成过程做了阐述,让父母理解孩子的内在心理过程,孩子的情绪记忆及其对以后关系的影响,让父母学到落地的儿童心理学知识,真正按照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教育孩子,给孩子提供相应的帮助与指导。
《童年之谜 了解儿童内心世界的心理学指南》解读原生家庭如何对人产生影响,又是如何产生影响。指出这种影响在自己与伴侣互动及育儿过程中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同时指出如何对原生家庭的影响进行觉察,以便能够终止这种“原生家庭神话”,真正吸纳原生家庭的资源,摈弃原生家庭的劣势,为孩子创设一个不同的成长环境。
适合父母、老师、心理学工作者,也适合所有希望了解幼儿成长规律及其对人的持续影响的人阅读。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提要
- 献给
- 说明
- 其他
- 推荐序
- 英文版序
- 引言
- 第一部分 口欲期——亲密阶段:从出生到18个月
- 第一章 开端
- 情绪生活的开端
- 精神分析有关自恋和客体关系的概念回顾
- 本人概念模型的理论背景总结
- 第二章 自恋:自体的免疫系统
- 自恋——情绪免疫系统
- 先天自恋的加工模式
- 自体熟悉感凝聚力的形成和恢复
- 面对我们同胞的陌生感和差异性
- 恢复自体熟悉感
- 第三章 自我: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动性
- 由本能开创的情绪领域
- 本我:本能的调节能动性
- 自我:从本能调节到驱力调节
- 自我对情感表达的精炼——从生理作用到心理情绪和感受
- 口欲期性感带
- 作为人格功能性成分的自我能动性
- 口欲期的适应机制
- 口欲期防御机制示例
- 第四章 客体关系:依恋系统
- 在客体关系的形成中具有吸引力的熟悉感和难以忍受的陌生感
- 客体关系的发生
- 恒常感知的巩固加强了客体关系
- 显示情绪交流的哭泣、微笑、拥抱和亲吻
- 客体关系中的联合和分离、熟悉感和差异性
- 在共享空间中体验客体关系的联合—分离模式
- 在共享的联合空间中享受快乐
- 相处之道:保留联合的共享空间
- 过渡性现象
- 客体关系中的干扰——共生
- 分离—个体化和联合—分离
- 哺乳和断奶
- 第二部分 肛欲期——协商期:从12个月到3岁
- 第五章 肛欲期自恋发展
- 身体自体意象的形成
- 作为包膜或免疫膜的自恋
- 肛欲期自恋发展的三个重要阶段
- 说“不”的孩子,在自主性和父母权威之间的自恋性斗争
- 同胞竞争
- 健康自恋免疫进程的巩固
- 第六章 自我的巩固
- 口欲期到肛欲期的自我调节
- 停用尿片是自我巩固的关键阶段
- 长远的部分满足感
- 对驱力和情绪的自我调节
- 与停用尿片相关的肛欲期症状
- 自我经济地调节选择和决定
- 肛欲期的适应机制
- 肛欲期防御机制的示例
- 第七章 肛欲期客体关系动力学
- 肛欲期联合—分离进程
- 给予的意义
- 情绪指数作为情绪扫描的框架
- 从独白语言到对话的过渡
- 与熟悉的共享空间分离,与新的共享空间友好相处
- 个体化的巩固
- 父母对孩子个体化主张的反应
- 分离、隐私和分享
- 肛欲期个体化的本质
- 在记忆觉醒之后——罗生门效应
- 伙伴关系的艺术
- 第八章 健康和病理性自恋进程
- 自体熟悉感的形成
- 自体熟悉感的自恋免疫
- 自恋进程的任务
- 将真实自体熟悉感作为整体进行自恋免疫和恢复
- 客体关系模式及其对健康或病理性自恋的影响
- 第九章 总结
- 关于自恋
- 关于本我和自我的功能
- 关于客体关系
- 关于分离—个体化
- 后记
- 术语表
- 致谢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人民邮电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的大型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10月1日。人民邮电出版社坚持“立足信息产业、面向现代社会、传播科学知识、服务科教兴国”,致力于通信、计算机、电子技术、教材、少儿、经管、摄影、集邮、旅游、心理学等领域的专业图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