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牛津大学重量级史学家重新解读近600年世界史,对当下世界格局做出有洞见的阐释,荣获英国历史学界殊荣沃尔夫森史学奖。

内容简介

1405年,最后一位“世界征服者”帖木儿,在前往中国的途中去世。这不仅造成了帖木儿帝国的崩溃,自成吉思汗以来,草原帝国主导整个欧亚大陆的时代也就此结束,全球历史翻开新的一页。

在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世界史叙事中,地理大发现、大航海时代、工业革命,以及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的兴起”——这些名词构成了人们解读近现代全球发展历程的关键线索。但在牛津大学重量级史学家约翰·达尔文看来,世界历史的重心是欧亚大陆而非海洋世界。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整个欧亚世界来说,1405年才是多元化的全球现代历史的开端。帖木儿霸业的溃败,直接催生了欧洲、伊斯兰世界与东亚三足鼎立的局面,而欧洲在数百年里都感受着来自其他文明的巨大压力。这种漫长的动态均势一直延续到18世纪末“欧亚革命”的来临……

这部重新解释全球化世界由来的历史巨著,跳出欧洲视角,全方位俯瞰了1405年以来的世界舞台,将奥斯曼、萨法维、莫卧儿、“中华”、日本、俄罗斯(苏联)、英国、美国等帝国,拉进欧亚大陆竞逐的大棋盘,使得这600年的世界历史,不再是西方的独角戏。更重要的是,它预见了当今世界正处于一大全新转变的边缘,且这一转变的影响比起18世纪末的“欧亚革命”,可能有过之而无不及!

《帖木儿之后》呈现出宏大的世界历史图景,展现了欧亚帝国的兴盛与衰落。而在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变局”的当下,这部巨著有助于我们思考世界秩序的形成,以及中国在新形势下的定位。

目录

  • 版权信息
  • 推荐与赞誉
  • 推荐序 强世功:没有帝国的帝国史
  • 前言
  • 人名、地名小注
  • 第一章 重新面向东方
  • 帖木儿之后
  • 全球史
  • 关于欧洲扩张史的反思
  • 中世纪的欧亚
  • 第二章 中央欧亚与大发现时代
  • 西方的崛起
  • 伊斯兰势力的抗衡
  • 东亚漫长的16世纪
  • 与欧洲相比
  • 结论
  • 第三章 现代初期的均势
  • 雄心的局限:更广大世界里的欧洲人
  • 内陆帝国主义:从莫斯科大公国到俄国
  • 东亚的创新
  • 饱受压力的诸伊斯兰帝国
  • 欧洲在欧亚世界的地位
  • 第四章 欧亚革命
  • 地缘政治革命
  • 大分流
  • 文化对比
  • 多视角的检视
  • 第五章 与时间赛跑
  • 欧亚的时机
  • 发明西方
  • 迈向世界经济
  • “大欧洲”的边界地区
  • 不稳定的帝国
  • 与时间赛跑
  • 第六章 全球殖民主义
  • 帝国的限制
  • 帝国的远景
  • 非洲及其分治的地缘政治
  • 竞争共存
  • 全球经济
  • 文化战争
  • 欧洲全球殖民主义“未竟的事业”:东亚与中东
  • 第七章 步向世界危机
  • 混乱的时代
  • 没有尽头的战争?
  • 革命与帝国
  • 破裂的世界秩序
  • 帝国主义兵戎相见
  • 第八章 帝国碰壁
  • 瓜分欧亚
  • 去殖民化
  • 未宣明的帝国
  • 无限制的帝国?
  • 第九章 帖木儿的阴影
  • 帝国史:帝国无所不在
  • 帝国得以存续的模式
  • 趋同的条件
  • 帖木儿的阴影:欧亚世界不愿接受单一规范
  • 地图
  • 推荐阅读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信出版集团

中信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于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是全国中央级出版社。2008年改制为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集团满怀激情,关注思想、关注理念、关注人物、关注资讯、关注时尚,为读者提供最前沿的思想与最优秀的学习实践,通过有价值的、有享受的阅读,倡导与展示新的文化主流,启动一个“大众阅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