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为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主办的“经典形塑与文本阐释”研讨会之论文集,共收录论文22篇。

内容简介

论文作者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开大学等研究中国文学的高校和研究机构。

所收论文立足于中国古代文学,聚焦于经典著作、经典作品、经典形象、经典作家,引导读者认识到“其中每一个个案都有其特殊的发展变化轨辙,都是在各种不同社会环境和阅读人群中,主动或被动地被重新包装改写、重新阐释,从而完成各自独特的经典化过程”。

本书对这些过程分别加以探讨,有助于读者对这些经典的重新梳理和认识。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老子》文本形成与注疏诠释的语言机制
  • 一、前言:语言操作的机制与意义
  • 二、文本形成的语言机制:正言若反
  • 三、文本阅读的语言机制:吾何以知/称出乎我
  • 四、注疏诠释的语言机制:寄托天下/随代所尚
  • 五、注疏体悟的语言机制
  • 六、结论
  • 史学丑闻与文学经典: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演变和经典形成
  • 一、历史记载
  • 二、丰富和批判:经典化的开始
  • 三、文学的介入与经典化的形成
  • 谢灵运诗《发归濑三瀑布望两溪》中的“同枝条”一辨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入华子冈是麻源第三谷》中的时间概念
  • 三、“同枝条”为谢客期待中的仙人
  • 四、谢灵运期待遇仙之背景
  • 五、结论
  • 不平衡的文体与备众体的文论
  • 一、多重的“文”
  • 二、“泛论写作方法与技巧”背后的赋与诗
  • 三、刘勰文学史图景中的诗赋
  • 四、余论:刘勰的“合时流”与“超时代”
  • 从“诗”到“谶”:南北朝帝王诗歌的创作、传播与被建构
  • 一、南齐文惠太子萧长懋诗歌的创作、传播与被建构
  • 二、制诗成谶:南北朝帝王诗歌的被建构与书写
  • 三、诗与诗谶转换的内在机制与条件
  • 四、诗谶入史:作为诗歌存录方式的文学文献学意义
  • 论六朝志怪小说里之孔门弟子
  • 一、孔子与孔门弟子
  • 二、汉代谶纬里之孔门弟子
  • 三、六朝志怪小说里之孔门弟子
  • 结语
  • 女皇的纠结
  • 一、《升仙太子碑》生成史
  • 二、《升仙太子碑》之政治内涵试探
  • 寒山诗日本古注本与寒山诗的经典化
  • 一、寒山诗在日本的流传与接受
  • 二、《首书寒山诗》:江户时代寒山诗最早的注本
  • 三、《寒山子诗集管解》的解诗特色与学术价值
  • 四、寒山注我:白隐慧鹤与《寒山诗阐提记闻》
  • 五、《寒山诗索赜》:寒山诗的佛教义理化
  • 六、寒山诗日本古注本的价值与意义
  • “杜甫文不工”的形塑
  • 一、前言
  • 二、“不工”评述的实例
  • 三、对“不工”评述的异议
  • 四、“不工”的要素
  • 五、具体的探讨
  • 六、祖述的类型化
  • 七、直接原因
  • 八、主要原因
  • 九、总结
  • 手批杜诗:杜诗经典化的重要一环
  • 一、被悬置的史料:手批本在杜诗经典化研究中的话语阙失
  • 二、有意义的积淀:手批杜诗对杜诗经典化的具体贡献
  • 三、“潜在”的演进:杜诗经典化进程的另一种可能
  • 《本事诗》“诗史”说与中晚唐学术脉动
  • 《文镜秘府论》经典形塑的过程
  • 五代俗讲僧云辩的生平与作品
  • 上篇
  • 下篇
  • 关于婺刻《三苏先生文粹》所载策论
  • 一、婺刻《三苏先生文粹》
  • 二、苏轼、苏辙的省试答策
  • 三、五经论和《辨奸论》
  • 四、“论”的系列与文集形态
  • 《世说新语》在宋代的经典化
  • 一、僻书小说,无所不览
  • 二、“离《世说》一步不得”
  • 三、戴复古诗词用《世说新语》典故
  • 严羽诗学著作的生成及其早期传播
  • 一、从严羽诗学著作的文本构成说起
  • 二、严著与《诗人玉屑》关系重探
  • 三、严羽时代的文学生态变局
  • 四、诗法流行与严羽诗学的传播
  • 五、结语
  • 复调的戏谑:《文房四友除授集》的形式创造与文学史意义
  • 一、假传与拟体:从《毛颖传》到《文房四友除授集》
  • 二、对话、双簧、反拟:《文房四友除授集》的文本结构与形式创造
  • 三、和声与独奏:晚宋文人群体性唱和的承袭与突破
  • 明代元曲学的兴起
  • 一、蒙元时期曲本的兴起和流播
  • 二、明前期元曲本的湮没
  • 三、明中期元曲本的喧哗与芜杂
  • 论服部南郭重新考订李攀龙《唐诗选》
  • 结语
  • “共抒天下公愤之气”
  • 一、晚明“新传奇”时事剧之兴起
  • 二、从“以史为戏”至“以戏为史”
  • 三、时事剧复合结构中之情节设计与义理呈现
  • 四、死义与暴力之展演及公众意识之凝聚
  • 五、“公愤”、“补恨”与集体疗愈
  • 结语
  • 近代学界的“李清照改嫁”之争
  • 从数字化时代到数据库化时代
  • 一、海外关于中国研究的四大数据库和平台
  • 二、海外人文数据库建设对我国国内古代文史研究的启示
  • 三、浙江大学“大数据+学术地图创新团队”的文史数据库建设
  • 四、浙江大学“大数据+学术地图创新团队”今后的目标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上海辞书出版社

上海辞书出版社是一家以工具书出版为主的综合性出版社,它的前身是成立于1958年8月的中华书局辞海编辑所,1978年1月改称现名。主要出版各类综合性辞典、语文辞典、专科辞典、方志、年鉴等,以及各类学术与大众读物。编辑出版辞书学专业期刊《辞书研究》,以及时尚住房装潢类杂志《家居主张》。《辞海》是上海辞书出版社标志性的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