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类型
6.5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74千字
字数
2012-07-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2005年国际亚洲研究学者大会社科类佳作,探讨中国经济发展和环境治理问题。
内容简介
以淮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变化为切入点,主要论述了中国为经济高速发展付出的环境代价,介绍了中国环境保护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和取得的突出成就,分析了中国面临的环境压力以及环境治理的艰巨任务,探讨了怎样让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更好地协调起来。
目录
- 版权信息
- 出版说明
- 译者的话
- 致谢
- “海外中国研究系列”总序
- 第一章 淮河的死亡
- 更广泛的争议
- 当代政治经济背景
- 破坏环境的传统
- 对环保走势的评价
- 中国的崛起:对中国和世界的意义
- 第二章 资源开发的传统
- 环境传统
- 哲学基础
- 被破坏的土地
- 不断增长的人口
- 促进环保的努力
- 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环境状况
- 群众运动对环境的破坏
- 遗产
- 第三章 经济扩张和环境代价
- 经济奇迹
- 环境破坏
- 中国的森林采伐
- 争水
- 发展中国的经济
- 经济改革和人口
- 对安全的考虑
- 更广泛的代价
- 隐现的危机
- 第四章 绿色中国的挑战
- 环保治理的初步行动
- 打开环保大门:里约会议及其影响
- 中国政府面临的挑战
- 国家环保部和地方环保局
- 权力下放
- 发起运动的思维方式
- 改革的挑战
- 第五章 环境新政治
- 走钢丝行为:非政府组织以及中国政府的反应
- 环保先锋人物
- 环保主义者
- 金丝猴和藏羚羊
- 中国内地的草根环境运动
- 走出自然保护:清洁城市
- 媒体和环保
- 下一代环保主义者
- 中国环境运动的未来
- 第六章 家门口的恶魔
- 中国步入世界环境舞台
- 提高认识:臭氧层损耗与气候变化
- 制定国际环境合作新议程
- 经济改革:环境合作的挑战和机遇
- 通过国际贸易组织推动环境执法
- 大工程和大战略: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 中国的生态城市:可持续城市化合作的挑战
- 转型中的中国
- 第七章 国外的教训
- 东欧和苏联
- 第一步:提高政府认识
- 第二阶段:环保主义行动
- 催化剂: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及其影响
- 第三阶段:环境以外的意图
- 环境保护:漫漫二十年
- 亚太地区:从经济奇迹到环境灾难
- 资源开发的政治学
- 突破政府限制:非政府组织
- 给中国的经验教训
- 更大的政治变革和环境因素
- 第八章 遏制危机
- 中国未来环境保护展望
- 走哪条路?美国的作用
- 译名对照表
展开全部
出版方
江苏人民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1月,国家一级出版社,首批“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之一,是具有深厚历史积淀和众多图书品牌的综合性出版社。年均出版图书1000余种,承担多项国家重点出版项目。先后有400余种图书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奖,其中17种图书21次获得国家级大奖。 近年来出版的《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少儿书系》(108卷)、《中国近代通史》(10卷)、《南京大屠杀史料集》(55卷)、《西方哲学史》(8卷)、《现代经济词典》、《中国人民解放军简史》(2卷)、《世界现代化历程》(6卷)、《资本主义理解史》(6卷)、《中国佛教通史》(15卷)、《中国古城墙》(6卷本)等一大批重点图书,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赞誉,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流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基地、大众出版创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