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36千字
字数
2021-08-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适合有一定计算机编码基础和网络安全基础的读者阅读,也适合作为网络安全爱好者的参考书。
内容简介
源代码缺陷是指在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编码阶段,产生的有意或者无意的缺陷。为了便于读者更好地了解各种缺陷的基本特性,本书根据缺陷产生的原因、造成的结果以及表现形式等因素,将60种重要且常见缺陷分为3大类:输入验证类、资源管理类和代码质量类。
全书分为4章,第1章概述了源代码缺陷的基本概念、发现缺陷的方法、自动化缺陷检测技术、缺陷处置流程、缺陷种类划分、代码审计工具、代码安全保障技术趋势;第2章至第4章通过具体实例依次介绍了各类缺陷的原理、危害、在代码中的表现形式及修复建议。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简介
- 编委会
- 前言
- 第1章 概述
- 1.1 缺陷的基本概念
- 1.2 发现缺陷的方法
- 1.3 自动化缺陷检测技术
- 1.4 缺陷处置流程
- 1.5 缺陷种类划分
- 1.5.1 输入验证类
- 1.5.2 资源管理类
- 1.5.3 代码质量类
- 1.6 代码审计工具使用实例
- 1.6.1 任务配置页面
- 1.6.2 检测结果页面
- 1.7 代码安全保障技术趋势前瞻
- 1.7.1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代码安全分析
- 1.7.2 面向安全的软件代码成分分析
- 1.7.3 面向DevSecOps的代码安全测试
- 1.7.4 交互式应用安全测试
- 第2章 输入验证类缺陷分析
- 2.1 SQL注入
- 2.1.1 SQL注入的概念
- 2.1.2 SQL注入的危害
- 2.1.3 实例代码
- 2.1.4 如何避免SQL注入
- 2.2 XML外部实体注入
- 2.2.1 XML外部实体注入的概念
- 2.2.2 XML外部实体注入的危害
- 2.2.3 实例代码
- 2.2.4 如何避免XML外部实体注入
- 2.3 命令注入
- 2.3.1 命令注入的概念
- 2.3.2 命令注入的危害
- 2.3.3 实例代码
- 2.3.4 如何避免命令注入
- 2.4 XPath注入
- 2.4.1 XPath注入的概念
- 2.4.2 XPath注入的危害
- 2.4.3 实例代码
- 2.4.4 如何避免XPath注入
- 2.5 LDAP注入
- 2.5.1 LDAP注入的概念
- 2.5.2 LDAP注入的危害
- 2.5.3 实例代码
- 2.5.4 如何避免LDAP注入
- 2.6 JSON注入
- 2.6.1 JSON注入的概念
- 2.6.2 JSON注入的危害
- 2.6.3 实例代码
- 2.6.4 如何避免JSON注入
- 2.7 XQuery注入
- 2.7.1 XQuery注入的概念
- 2.7.2 XQuery注入的危害
- 2.7.3 实例代码
- 2.7.4 如何避免XQuery注入
- 2.8 HTTP响应截断
- 2.8.1 HTTP响应截断的概念
- 2.8.2 HTTP响应截断的危害
- 2.8.3 实例代码
- 2.8.4 如何避免HTTP响应截断
- 2.9 不安全的反序列化(XStream)
- 2.9.1 不安全的反序列化(XStream)的概念
- 2.9.2 不安全的反序列化(XStream)的危害
- 2.9.3 实例代码
- 2.9.4 如何避免不安全的反序列化(XStream)
- 2.10 动态解析代码
- 2.10.1 动态解析代码的概念
- 2.10.2 动态解析代码的危害
- 2.10.3 实例代码
- 2.10.4 如何避免动态解析代码
- 2.11 ContentProvider URI注入
- 2.11.1 ContentProvider URI注入的概念
- 2.11.2 ContentProvider URI注入的危害
- 2.11.3 实例代码
- 2.11.4 如何避免ContentProvider URI注入
- 2.12 反射型XSS
- 2.12.1 反射型XSS的概念
- 2.12.2 反射型XSS的危害
- 2.12.3 实例代码
- 2.12.4 如何避免反射型XSS
- 2.13 存储型XSS
- 2.13.1 存储型XSS的概念
- 2.13.2 存储型XSS的危害
- 2.13.3 实例代码
- 2.13.4 如何避免存储型XSS
- 2.14 弱验证
- 2.14.1 弱验证的概念
- 2.14.2 弱验证的危害
- 2.14.3 实例代码
- 2.14.4 如何避免弱验证
- 2.15 组件间通信XSS
- 2.15.1 组件间通信XSS的概念
- 2.15.2 组件间通信XSS的危害
- 2.15.3 实例代码
- 2.15.4 如何避免组件间通信XSS
- 2.16 进程控制
- 2.16.1 进程控制的概念
- 2.16.2 进程控制的危害
- 2.16.3 实例代码
- 2.16.4 如何避免进程控制
- 2.17 路径遍历
- 2.17.1 路径遍历的概念
- 2.17.2 路径遍历的危害
- 2.17.3 实例代码
- 2.17.4 如何避免路径遍历
- 2.18 重定向
- 2.18.1 重定向的概念
- 2.18.2 重定向的危害
- 2.18.3 实例代码
- 2.18.4 如何避免重定向
- 2.19 日志伪造
- 2.19.1 日志伪造的概念
- 2.19.2 日志伪造的危害
- 2.19.3 实例代码
- 2.19.4 如何避免日志伪造
- 第3章 资源管理类缺陷分析
- 3.1 缓冲区上溢
- 3.1.1 缓冲区上溢的概念
- 3.1.2 缓冲区上溢的危害
- 3.1.3 实例代码
- 3.1.4 如何避免缓冲区上溢
- 3.2 缓冲区下溢
- 3.2.1 缓冲区下溢的概念
- 3.2.2 缓冲区下溢的危害
- 3.2.3 实例代码
- 3.2.4 如何避免缓冲区下溢
- 3.3 越界访问
- 3.3.1 越界访问的概念
- 3.3.2 越界访问的危害
- 3.3.3 实例代码
- 3.3.4 如何避免越界访问
- 3.4 释放后使用
- 3.4.1 释放后使用的概念
- 3.4.2 释放后使用的危害
- 3.4.3 实例代码
- 3.4.4 如何避免释放后使用
- 3.5 二次释放
- 3.5.1 二次释放的概念
- 3.5.2 二次释放的危害
- 3.5.3 实例代码
- 3.5.4 如何避免二次释放
- 3.6 内存泄漏
- 3.6.1 内存泄漏的概念
- 3.6.2 内存泄漏的危害
- 3.6.3 实例代码
- 3.6.4 如何避免内存泄漏
- 3.7 文件资源未释放
- 3.7.1 文件资源未释放的概念
- 3.7.2 文件资源未释放的危害
- 3.7.3 实例代码
- 3.7.4 如何避免文件资源未释放
- 3.8 流资源未释放
- 3.8.1 流资源未释放的概念
- 3.8.2 流资源未释放的危害
- 3.8.3 实例代码
- 3.8.4 如何避免流资源未释放
- 3.9 错误的资源关闭
- 3.9.1 错误的资源关闭的概念
- 3.9.2 错误的资源关闭的危害
- 3.9.3 实例代码
- 3.9.4 如何避免错误的资源关闭
- 3.10 重复加锁
- 3.10.1 重复加锁的概念
- 3.10.2 重复加锁的危害
- 3.10.3 实例代码
- 3.10.4 如何避免重复加锁
- 3.11 错误的内存释放对象
- 3.11.1 错误的内存释放对象的概念
- 3.11.2 错误的内存释放对象的危害
- 3.11.3 实例代码
- 3.11.4 如何避免错误的内存释放对象
- 3.12 错误的内存释放方法
- 3.12.1 错误的内存释放方法的概念
- 3.12.2 错误的内存释放方法的危害
- 3.12.3 实例代码
- 3.12.4 如何避免错误的内存释放方法
- 3.13 返回栈地址
- 3.13.1 返回栈地址的概念
- 3.13.2 返回栈地址的危害
- 3.13.3 实例代码
- 3.13.4 如何避免返回栈地址
- 3.14 被污染的内存分配
- 3.14.1 被污染的内存分配的概念
- 3.14.2 被污染的内存分配的危害
- 3.14.3 实例代码
- 3.14.4 如何避免被污染的内存分配
- 3.15 数据库访问控制
- 3.15.1 数据库访问控制的概念
- 3.15.2 数据库访问控制的危害
- 3.15.3 实例代码
- 3.15.4 如何避免数据库访问控制
- 3.16 硬编码密码
- 3.16.1 硬编码密码的概念
- 3.16.2 硬编码密码的危害
- 3.16.3 实例代码
- 3.16.4 如何避免硬编码密码
- 3.17 不安全的随机数
- 3.17.1 不安全的随机数的概念
- 3.17.2 不安全的随机数的危害
- 3.17.3 实例代码
- 3.17.4 如何避免不安全的随机数
- 3.18 不安全的哈希算法
- 3.18.1 不安全的哈希算法的概念
- 3.18.2 不安全的哈希算法的危害
- 3.18.3 实例代码
- 3.18.4 如何避免不安全的哈希算法
- 3.19 弱加密
- 3.19.1 弱加密的概念
- 3.19.2 弱加密的危害
- 3.19.3 实例代码
- 3.19.4 如何避免弱加密
- 3.20 硬编码加密密钥
- 3.20.1 硬编码加密密钥的概念
- 3.20.2 硬编码加密密钥的危害
- 3.20.3 实例代码
- 3.20.4 如何避免硬编码加密密钥
- 第4章 代码质量类缺陷分析
- 4.1 有符号整数溢出
- 4.1.1 有符号整数溢出的概念
- 4.1.2 有符号整数溢出的危害
- 4.1.3 实例代码
- 4.1.4 如何避免有符号整数溢出
- 4.2 无符号整数回绕
- 4.2.1 无符号整数回绕的概念
- 4.2.2 无符号整数回绕的危害
- 4.2.3 实例代码
- 4.2.4 如何避免无符号整数回绕
- 4.3 空指针解引用
- 4.3.1 空指针解引用的概念
- 4.3.2 空指针解引用的危害
- 4.3.3 实例代码
- 4.3.4 如何避免空指针解引用
- 4.4 解引用未初始化的指针
- 4.4.1 解引用未初始化的指针的概念
- 4.4.2 解引用未初始化的指针的危害
- 4.4.3 实例代码
- 4.4.4 如何避免解引用未初始化的指针
- 4.5 除数为零
- 4.5.1 除数为零的概念
- 4.5.2 除数为零的危害
- 4.5.3 实例代码
- 4.5.4 如何避免除数为零
- 4.6 在scanf()函数中没有对%s格式符进行宽度限制
- 4.6.1 在scanf()函数中没有对%s格式符进行宽度限制的概念
- 4.6.2 在scanf()函数中没有对%s格式符进行宽度限制的危害
- 4.6.3 实例代码
- 4.6.4 如何避免在scanf()函数中没有对%s格式符进行宽度限制
- 4.7 被污染的格式化字符串
- 4.7.1 被污染的格式化字符串的概念
- 4.7.2 被污染的格式化字符串的危害
- 4.7.3 实例代码
- 4.7.4 如何避免被污染的格式化字符串
- 4.8 不当的循环终止
- 4.8.1 不当的循环终止的概念
- 4.8.2 不当的循环终止的危害
- 4.8.3 实例代码
- 4.8.4 如何避免不当的循环终止
- 4.9 双重检查锁定
- 4.9.1 双重检查锁定的概念
- 4.9.2 双重检查锁定的危害
- 4.9.3 实例代码
- 4.9.4 如何避免双重检查锁定
- 4.10 未初始化值用于赋值操作
- 4.10.1 未初始化值用于赋值操作的概念
- 4.10.2 未初始化值用于赋值操作的危害
- 4.10.3 实例代码
- 4.10.4 如何避免未初始化值用于赋值操作
- 4.11 参数未初始化
- 4.11.1 参数未初始化的概念
- 4.11.2 参数未初始化的危害
- 4.11.3 实例代码
- 4.11.4 如何避免参数未初始化
- 4.12 返回值未初始化
- 4.12.1 返回值未初始化的概念
- 4.12.2 返回值未初始化的危害
- 4.12.3 实例代码
- 4.12.4 如何避免返回值未初始化
- 4.13 Cookie:未经过SSL加密
- 4.13.1 Cookie:未经过SSL加密的概念
- 4.13.2 Cookie:未经过SSL加密的危害
- 4.13.3 实例代码
- 4.13.4 如何避免Cookie:未经过SSL加密
- 4.14 邮件服务器建立未加密的连接
- 4.14.1 邮件服务器建立未加密的连接的概念
- 4.14.2 邮件服务器建立未加密的连接的危害
- 4.14.3 实例代码
- 4.14.4 如何避免邮件服务器建立未加密的连接
- 4.15 不安全的SSL:过于广泛的信任证书
- 4.15.1 不安全的SSL:过于广泛的信任证书的概念
- 4.15.2 不安全的SSL:过于广泛的信任证书的危害
- 4.15.3 实例代码
- 4.15.4 如何避免不安全的SSL:过于广泛的信任证书
- 4.16 Spring Boot配置错误:不安全的Actuator
- 4.16.1 Spring Boot配置错误:不安全的Actuator的概念
- 4.16.2 Spring Boot配置错误:不安全的Actuator的危害
- 4.16.3 实例代码
- 4.16.4 如何避免Spring Boot配置错误:不安全的Actuator
- 4.17 未使用的局部变量
- 4.17.1 未使用的局部变量的概念
- 4.17.2 未使用的局部变量的危害
- 4.17.3 实例代码
- 4.17.4 如何避免未使用的局部变量
- 4.18 死代码
- 4.18.1 死代码的概念
- 4.18.2 死代码的危害
- 4.18.3 实例代码
- 4.18.4 如何避免死代码
- 4.19 函数调用时参数不匹配
- 4.19.1 函数调用时参数不匹配的概念
- 4.19.2 函数调用时参数不匹配的危害
- 4.19.3 实例代码
- 4.19.4 如何避免函数调用时参数不匹配
- 4.20 不当的函数地址使用
- 4.20.1 不当的函数地址使用的概念
- 4.20.2 不当的函数地址使用的危害
- 4.20.3 实例代码
- 4.20.4 如何避免不当的函数地址使用
- 4.21 忽略返回值
- 4.21.1 忽略返回值的概念
- 4.21.2 忽略返回值的危害
- 4.21.3 实例代码
- 4.21.4 如何避免忽略返回值
展开全部
出版方
电子工业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成立于1982年10月,是国务院独资、工信部直属的中央级科技与教育出版社,是专业的信息技术知识集成和服务提供商。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成为一家以科技和教育出版、期刊、网络、行业支撑服务、数字出版、软件研发、软科学研究、职业培训和教育为核心业务的现代知识服务集团。出版物内容涵盖了电子信息技术的各个分支及工业技术、经济管理、科普与少儿、社科人文等领域,综合出版能力位居全国出版行业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