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收集了近些年来中国当代作家的海外演讲稿,为各级各类文化部门、出版机构研究、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工作提供了决策依据。

内容简介

本书基本呈现了最近几年内中国文学海外传播文学研究所关注的问题视角、理论深度、研究方法、个案解读思路、材料搜罗范围等方方面面的基本面貌,同时也是对最近几年国内外学者在这方面所作学术贡献的一次巡礼。

本书既可以为从事中国文学(尤其是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研究的学界同道提供可资借鉴的宝贵文献资料,也可以为各级各类文化部门、出版机构研究、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各行各业的读者,也能在翻阅本论文集的过程中,对中国文学在海外传播的成绩,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困境等问题,获得基本的印象。

这书的出版,必将为推动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及其翻译研究走向更自觉的学术探究发挥积极作用,同时也为我们思考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文学(化)与世界各民族的文学(化)的关系,提供独特的思考。

目录

  • 版权信息
  • 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研究书系·总序
  • 编选说明
  • 第一编
  • 土行孙和安泰给我的启示——试论文学与生活的关系
  • 我的文学历程——在“第十七届亚洲文化大奖·福冈市民论坛”的演讲
  • 在法兰克福书展开幕式上的演讲
  • 在法兰克福“感知中国”论坛上的演讲
  • 悠着点,慢着点——“贫富与欲望”漫谈
  • 纸与笔的温情——在法国里昂第三大学的演讲
  • 我跋涉的莽野——我的文学与故地的关系
  • 午夜来獾——关于自然生态文学
  • 文学是灯——在韩国首届东亚文学论坛上的演讲
  • 桥的翅膀——在巴黎首届中法文学论坛的演讲
  • 一 山谷水槽
  • 二 库尔贝和巴尔蒂斯
  • 三 京剧《乌盆记》和地方戏曲
  • 经典与创新——在法兰克福书展上的演讲
  • 民族苦难与文学的空白——在剑桥大学东方系的演讲
  • 文学与亚洲“新生存困境”——在韩国“亚洲文学”研讨会上的演讲
  • 乌龟与兔子,压抑与超越——在法国第四届“小说国际论坛”上的讲演
  • 做好人,写坏的小说——在西班牙图书节的演讲
  • 让灵魂的光芒穿越布满雾霭的头脑与天空——在挪威文学周的演讲
  • 第二编
  • 飞翔和变形:文学作品中的想象——在韩国延世大学的演讲
  • 我为何写作
  • 生与死,死而复生——关于文学作品中的想象
  • 我们在哪里遭遇现实——在中日韩三国作家论坛上的演讲
  • 创作,我们为什么要拜访童年——在法兰克福书展上的演讲
  • 物象中的时间——在美国哈佛大学的演讲
  • 文学与方言——在罗马的演讲
  • 中国小说的两个传统——在韩国首尔西江大学的演讲
  • “毕飞宇”和文学——在苏黎世大学的演讲
  • 中国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在“亚非作家会议”上的演讲
  • 现实主义与中国文学——在西班牙“中国—西班牙文学论坛”上的演讲
  • 汉语:多元共建的公共语言——在中韩作家对话会上的演讲
  • 文学和社会进步与发展——在中意文学论坛上的演讲
  • 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学,以及我自己——在马德里塞万提斯学院的演讲
  • 关于写作的多种解释——在法兰克福大学的演讲
  • 倾诉与聆听
  • 现实比小说荒谬
  • 想象比道路还长
  • 相信身体的写作
  • 生于60年代——中国60年代作家的精神历程
  • 生态视野下的小说创作——在希腊书展会上的演讲
  • 中国文学的世界之路——在美国爱荷华大学的演讲
  • 第三编
  • 文化记忆和虚假的文化记忆——在柏林世界文化宫“文化记忆”研讨会上的演讲
  • 诗歌写作,如何接近心灵和现实——在纽约“美华协进社”的演讲
  • 中国新诗的“现代性”——在博洛尼亚大学的演讲
  • 从大海意象看杨炼漂泊中的写作——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的演讲
  • 杨炼对话阿多尼斯——在约旦国际诗歌节
  • 第四编
  • 世纪之交的中国文学——在特里尔大学的演讲
  • 汉语文学的“逃离”与自觉——在哈佛大学“新世纪中国文学国际研讨会”上的演讲
  • 一 逃离:哲学的与文化根基的解释
  • 二 “逃离”: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新故事
  • 三 “逃离”:晚郁时期的超脱与自由
  • 90年代以来中国的大众文化——在韩国光云大学的演讲
  • 一 当下中国并存的三种文化格局
  • 二 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化霸权
  • 三 大众文化的两种时间
  • 四 关于“带菌的文化”
  • 文学语言,及其未来——在韩国东亚文学论坛的讲演
  • 社会进步与作家的责任感——在美国斯坦福大学首届“中美文学论坛”上的讲演
  • 《受活》与中国文学中的乌托邦主题——在“东亚场域中的文化与乌托邦问题”国际研讨会上的演讲
  • 一 中国传统乌托邦的超时间性
  • 二 《受活》中的乡土乌托邦及其幻灭
  • 三 反乌托邦的范例,及局限
  • 当代中国文学中的城市经验——在韩国首尔市立大学的演讲
  • 城市经验的比较劣势
  • 传统的中断与续接
  • 北京书写:陷阱中诞生
  • 上海与广州书写及其他
  • 中国作家的身份困境与中国文学的价值迷局——在日内瓦大学的演讲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