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30千字
字数
2017-07-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研究了川西少数民族与以川菜为代表的汉族饮食文化交流和变迁。
内容简介
本书从川西少数民族与以川菜为代表的汉族饮食文化交流和变迁的角度,运用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经济学等学科的一些理论和方法,研究在现代社会背景下,民族间饮食文化的交流和变迁,进而探讨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如何保护和传承传统饮食文化,并使之不断发展创新。
目录
- 版权信息
- 导论
-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 二、相关研究综述
- 三、研究方法与理论
- 四、一些概念的界定及研究范围
- 第一章 川西地区主要少数民族饮食文化及交流变迁
- 第一节 川西藏族饮食文化
- 一、川西藏族概述
- 二、藏族传统饮食文化
- 三、白马藏人的饮食文化变迁
- 四、藏族饮食文化变迁
- 第二节 彝族饮食文化
- 一、彝族概述
- 二、彝族的火塘文化及礼仪功能
- 三、彝族传统饮食文化
- 四、彝族饮食文化变迁
- 第三节 羌族饮食文化
- 一、羌族概述
- 二、羌族传统饮食文化
- 三、羌族饮食文化变迁
- 第四节 川西回、蒙等民族的饮食文化
- 一、回族饮食文化
- 二、蒙古族饮食文化
- 第五节 各民族间饮食文化交流及变迁
- 一、藏彝羌饮食的异同
- 二、川西民族间饮食文化的交流与变迁
- 三、交融的川西饮食文化
- 第二章 成都饮食文化的交流与融汇
- 第一节 成都饮食文化溯源
- 一、成都概述
- 二、川菜菜系的起源及发展形成
- 三、川菜的“麻”“辣”味道及其符号意义
- 第二节 具有代表性的成都饮食
- 一、平民大众的特色川菜
- 二、精致可口的成都小吃
- 三、火锅的魅力
- 第三节 成都的茶酒文化
- 一、成都酒文化源流
- 二、成都茶文化源流
- 三、名扬天下的成都茶馆
- 第四节 成都的客家饮食文化
- 一、成都客家人的来源
- 二、成都客家饮食文化
- 三、客家饮食文化对成都饮食文化的影响
- 第五节 兼容并包——各民族饮食文化在成都的融汇
- 一、藏族饮食在成都
- 二、回族饮食在成都
- 三、其他民族饮食在成都
- 第三章 川西民族饮食文化解析
- 第一节 饮食选择影响因素及交流
- 一、川西的地理气候对民族饮食选择的影响
- 二、各民族的生计方式对饮食选择的影响
- 三、民族传统文化习俗对饮食选择的影响
- 四、饮食文化交流
- 第二节 饮食文化交流的途径与障碍
- 一、饮食文化交流的途径
- 二、饮食文化交流的障碍
- 第三节 饮食文化的功能解析
- 一、饮食是民族社会文化生态最直接的物质表现
- 二、饮食文化的社会功能
- 第四节 饮食文化交流与创新
- 一、饮食文化交流的影响
- 二、民族学视野下的饮食文化交流与变迁
- 第四章 传统民族饮食文化的现实价值
- 第一节 民族传统文化与文化产业
- 一、文化产业概述
- 二、民族传统文化与文化产业
- 三、民族传统饮食文化与文化产业相结合的现实价值
- 第二节 民族饮食文化与文化产业相结合初探
- 一、民族饮食文化与旅游业相结合
- 二、民族饮食文化与影视传媒业相结合
- 三、民族饮食文化与出版业相结合
- 第三节 饮食文化——从物质文化到非物质文化遗产
- 一、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 二、传统民族饮食文化申遗的障碍
- 结语
- 一、民族饮食文化交流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 二、民族饮食文化交流对各族饮食文化贡献良多
- 三、民族饮食文化交流的趋向性体现了民族文化认同方向
- 四、民族饮食文化交流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形成同样有着巨大的贡献
- 参考资料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四川大学出版社
四川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自成立以来,有400余种图书获省、部委以上奖励。2012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确定为四川省首批重点文化企业的骨干企业,2012年获得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全国中小学教辅材料主科出版全资质,2013年获得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资质。2011年以来共获得国家出版基金项目7项,2013年来共获得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5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