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425千字
字数
2019-09-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将近代中国周边外交放在远东国际关系变迁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分析了近代中国周边外交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特点,探寻每个历史阶段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基本构架和思路。
内容简介
鸦片战争前,中国以先进的技术、文化和超群的综合国力,成为文明传播的中心、桥梁和中转站,中国周边外交的基本特征是多层次的“朝贡体系”;1840年以后,列强东侵,中国成为弱肉强食的对象,中国周边外交的基本特征是“以夷制夷”,在众多列强侵华的隙缝中谋夺自身的生存和利益;两次世界大战时期,国际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中国周边外交的基本特征是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与周边国家的反帝反殖独立运动互相援助、互相呼应,国际地位提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冷战和中国内战的制约和影响,中国周边外交的基本特征是外交服从于内政,南京政府的外交施策出现一系列重大失误。
目录
- 版权信息
- 增订版自序
- 第一章 远东国际关系的变迁与近代中国的周边外交
- 第一节 “朝贡体系”与中国周边外交
- 第二节 远东殖民统治体系与中国周边外交
- 第三节 远东被压迫民族独立运动与中国周边外交
- 第四节 冷战时代的开始与中国周边外交
- 第二章 中国与俄罗斯(苏联)的关系
- 第一节 大中华帝国体系的最先挑战者
- 第二节 晚清政府的对俄外交
- 第三节 北京政府的对俄(苏)外交
- 第四节 广州、武汉政府的对苏外交
- 第五节 国民政府初期的对苏外交
- 第六节 抗日战争与对苏外交
- 第七节 国共内战与中苏关系
- 第三章 中国与蒙古的关系
- 第一节 中蒙关系的历史演变
- 第二节 中俄外蒙古问题交涉
- 第三节 中苏外蒙古问题交涉
- 第四节 外蒙古独立与中蒙关系
- 第四章 中国与日本的关系
- 第一节 中日关系的历史演变
- 第二节 晚清政府的对日外交
- 第三节 北京政府的对日外交
- 第四节 南京政府初期的对日外交
- 第五节 抗日战争与对日外交
- 第六节 战后中国的对日外交
- 第五章 中国与朝鲜半岛的关系
- 第一节 中国与朝鲜半岛关系的历史演变
- 第二节 甲午战争与中朝传统关系的变化
- 第三节 中朝对等关系建立与边界交涉
- 第四节 中日朝鲜问题的交涉
- 第五节 中国支持韩国独立运动
- 第六节 战后国民政府的朝鲜半岛政策
- 第六章 中国与琉球的关系
- 第一节 中琉关系的历史演变
- 第二节 中日琉球问题交涉
- 第三节 战后琉球独立运动与中国
- 第四节 琉球归属问题再起
- 第七章 中国与菲律宾的关系
- 第一节 中菲关系的历史演变
- 第二节 西据时代的中菲关系
- 第三节 美据时代的华侨问题交涉
- 第四节 日据菲岛与华侨的反日斗争
- 第五节 菲律宾独立与中菲关系
- 第八章 中国与越南的关系
- 第一节 中越关系的历史与演变
- 第二节 中法越南问题交涉
- 第三节 中国支持越南独立运动
- 第四节 中国占领军进驻越南受降
- 第五节 《中法协定》的签订与中国撤兵越南
- 第九章 中国与缅甸的关系
- 第一节 中缅关系的历史演变
- 第二节 中英缅甸问题交涉
- 第三节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 第四节 中国支持缅甸抗日独立运动
- 第五节 缅甸独立后的中缅关系
- 第十章 中国与泰国的关系
- 第一节 中泰关系的历史演变
- 第二节 华侨问题与近代中泰交涉
- 第三节 战时国民政府与“自由泰运动”
- 第四节 战后中泰关系的发展与障碍
- 第十一章 中国与印度的关系
- 第一节 中印关系的历史演变
- 第二节 中英西藏问题交涉
- 第三节 近代中印革命的互相支持
- 第四节 泰戈尔和中印学会
- 第五节 战时中国支持印度独立运动
- 第六节 战后中印关系的发展与障碍
- 第十二章 中国与其他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关系
- 第一节 中国与尼泊尔的关系
- 第二节 中国与锡金的关系
- 第三节 中国与不丹的关系
- 第四节 中国与南洋地区的关系
- 第十三章 近代中国周边外交与澳港台问题
- 第一节 中葡澳门问题
- 第二节 中英香港问题
- 第三节 中日台湾问题
- 附录一: 50年来中国周边外交政策的历史演变(1949—2000)
- 附录二: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周边外交的历史性新进展
- 一、中国周边外交的新战略
- 二、中国周边外交新路径
- 三、未来中国周边外交的新课题
- 附录三: 主要参考资料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全名为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一家集编辑、印刷、出版、发行于一体的出版机构,于1912年1月1日由陆费逵筹资创办于上海。创立之初,以出版中小学教科书为主,并印行古籍、各类科学、文艺著作和工具书等。同时,中华书局还自办印刷厂,至1937年拥有印刷机械300余架,职工1000余人。1954年5月,中华书局总部迁址北京,1958年改为以整理古籍为主的专业出版社,在整理出版古籍和学术著作方面更有长足的进展,从而享誉海内外。曾出版《中华大字典》《四部备要》《图书集成》《中华百科丛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