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推荐语
本书为山东师范大学教授许金榜先生对戏曲学研究的论文集。
内容简介
本书大致包括五个部分:
一、古代戏曲总体研究。其中研究论述了中国古代戏曲在思想内容、文学表现形式和表演方面不同于外国戏剧的民族特征,考察分析了中国古代戏曲中的近代意识、忠孝节义,总结阐释了中国古代爱情剧中的矛盾冲突类型和思想意蕴。
二、元明清杂剧研究。其中深入细致地研究论述了元杂剧独具特色的人物塑造、语言风格、科诨滑稽、悬念运用以及明清杂剧的讽刺剧和写心剧,对《梧桐雨》、《西厢记》、《汉宫秋》、《赵氏孤儿》、《看钱奴》、《歌代啸》等杂剧名作也进行了具体分析。
三、明清传奇研究。其中研究论述了明清传奇语言与音律之流变,对《牡丹亭》的以情反理作了具体阐释,对《娇红记》的新成就和在戏曲史上的地位作了新的论述,对《长生殿》的艺术结构和李渔剧作的思想艺术成就提出了新的观点。
四、元代散曲研究。其中探讨了北曲音乐与元曲(散曲为主)的关系,由元曲(散曲为主)研究了元代文人的心态。全面系统地分类研究了元代散曲隐居、爱情、写人咏物、叹世怀古、写景五类作品,细致分析了其思想内容不同于诗词的新特点。对元代散曲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也作了深入研究。
五、中国古代文学兼戏曲研究。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中国古代戏曲的民族特征
- 一、在思想内容方面
- 二、在文学表现形式方面
- 三、在舞台表演形式方面
- 元明清爱情剧中矛盾冲突和思想意蕴之演化
- 元明清戏曲中的近代意识
- 一
- 二
- 三
- 四
- 怎样对待古代戏曲中的忠孝节义
- 元杂剧的人物塑造
- 第一人物的类型化和个性化
- 第二人物的单一性格和复杂性格
- 第三传奇人物和普通人物
- 元杂剧的语言风格
- 第一,口语的运用
- 第二,大量的现成词组
- 第三,通俗的典故
- 第四,特有的巧体
- 元杂剧的科诨滑稽
- 元杂剧中“悬念”的运用
- 一曲国破家亡的哀歌 ——《梧桐雨》新探
- 《西厢记·长亭送别》讲析
- 《汉宫秋》艺术评析
- 两个不同时代的宠儿 ——《赵氏孤儿》与《哈姆雷特》
- 中国的看钱奴和法国的吝啬鬼
- 明杂剧讽刺作品的兴盛
- 明清杂剧中的写心剧
- 《歌代啸》初探
- 明清传奇的语言与音律之流变
- 《牡丹亭》是怎样以情反理的
- 绝妙的心理描写 ——《牡丹亭·惊梦》片段欣赏
- 《娇红记》的新成就与继往开来的地位
- 李渔剧作思想成就刍议
- 李渔剧作的艺术成就初探
- 新奇的情节
- 精巧的戏剧结构
- 新型的人物形象
- 当行的舞台艺术
- 《长生殿》的艺术结构
- 一
- 二
- 三
- 北曲音乐和元曲的形式与风格
- 北曲的音乐与元曲的声韵
- 北曲的音乐与元曲的句式
- 北曲的音乐与元曲的用语修辞
- 北曲音乐和元曲的风格
- 从元曲看元代文人的心态
- 佯钝装呆与清醒深层的思考
- 乐闲享受与个性解放的追求
- 避世隐居与入世有为的幻想
- 特定时代的政治、经济、思想的折射
- 隐居与爱情两大传统题材在元代散曲中的推陈出新
- 一
- 二
- 三
- 四
- 文学画廊中新而杂的人态物象 ——论元代散曲中的写人咏物作品
- 对人世和人生的悲剧性观照 ——论元代散曲中的叹世怀古作品
- 元代散曲写景作品中的景物、心态和艺术创新
- 元代散曲对传统的叛离
- 元代散曲抒情写意的艺术特征
- 一、直露
- 二、透辟
- 三、风趣
- 元代散曲的“趣”
- 趣人趣物
- 趣事趣思
- 趣语趣体
- 推陈出新的元代散曲
- 以俗为新
- 以巧为新
- 以直为新
- 有变有复
- 浅谈散曲的艺术特色
- 一、鲜明的市民色彩
- 二、独特的艺术形式
- 三、通俗巧妙的语言
- 四、直露透辟的表现方法
- 五、豪放、尖新的艺术风格
- 中国古代文学走向商品化的回顾与思考
- 一
- 二
- 三
-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 一
- 二
- 三
- 中国古代文学的抒情写意传统
- 一
- 二
-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进步性的伦理道德观念根源
出版方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全名为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一家集编辑、印刷、出版、发行于一体的出版机构,于1912年1月1日由陆费逵筹资创办于上海。创立之初,以出版中小学教科书为主,并印行古籍、各类科学、文艺著作和工具书等。同时,中华书局还自办印刷厂,至1937年拥有印刷机械300余架,职工1000余人。1954年5月,中华书局总部迁址北京,1958年改为以整理古籍为主的专业出版社,在整理出版古籍和学术著作方面更有长足的进展,从而享誉海内外。曾出版《中华大字典》《四部备要》《图书集成》《中华百科丛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