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宗教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71千字
字数
2011-07-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西方科学哲学史上颇具影响力的名著。
内容简介
《科学的规范》是西方科学哲学史上颇具影响力的名著,其中包括了序言和十章,书末有六个附录。各章的分别是:引言:科学的范围和方法(14节),科学事实(17节),科学定律(15节),原因和结果、概率(17节),空间和时间(14节),运动的几何学(17节),物质(13节),运动定律(15节),生命(16节),科学的分类(10节)。
在这本《科学的规范》中,作者表达了关于科学的基本概念的观点,尤其是表达了关于力和物质的基本概念的观点;自从作者首次被要求思考,如何能够把动力学科学的要素在摆脱形而上学的情况下介绍给青年学生之时,这些观点就形成他的教学的一部分。
目录
- 版权信息
-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分科本)出版说明
- 中译者序
- “批判是科学的生命。”
- 序
- 第一章 引言:科学的范围和方法
- §1 科学和现在
- §2 科学和公民
- §3 近代科学的第一要求
- §4 好科学的本质
- §5 科学的范围
- §6 科学和形而上学
- §7 科学的无知
- §8 科学的广阔领域
- §9 科学的第二要求
- §10 科学的第三要求
- §11 科学和想象
- §12 科学方法阐明
- §13 科学和审美判断
- §14 科学的第四要求
- 摘要
- 文献
- 第二章 科学事实
- §1 事物的实在性
- §2 感觉印象和意识
- §3 作为中心电话局的大脑
- §4 思维的本性
- §5 作为投射的他人的意识
- §6 科学对投射的态度
- §7 概念的科学有效性
- §8 推理的科学有效性
- §9 他人意识的限度
- §10 合法推理的准则
- §11 外部宇宙
- §12 在我自己之外和之内
- §13 作为知识的素材之本源的感觉
- §14 影子和实在
- §15 个体性
- §16 “物自体”的无用
- §17 知识一词若用于不可思议之事物则无意义
- 摘要
- 文献
- 第三章 科学定律
- §1. 概要和前言
- §2. 关于定律一词及其意义
- §3. 与人相关的自然定律
- §4. 人作为自然定律的创造者
- §5.“自然定律”一词的两种含义
- §6. 自然定律两种含义之间的混淆
- §7. 自然背后的理性
- §8. 民法和自然定律之间的关系
- §9. 物理的和形而上学的超感觉性
- §10. 自然定律的简洁陈述的进步
- §11. 科学定律的普适性
- §12. 知觉的惯例可能是知觉官能的产物
- §13. 作为分类机器的心智
- §14. 科学、自然神学和形而上学
- §15. 结论
- 摘要
- 文献
- 第四章 原因和结136果。概率
- §1 机械论
- §2 作为原因的力
- §3 作为原因的意志
- §4 第二因未包含强制
- §5 意志是第一因吗?
- §6 作为第二因的意志
- §7 第一因对科学来说不存在
- §8 作为经验惯例的原因和结果
- §9 原因术语的广度
- §10 作为运动的宇宙之感觉印象的宇宙
- §11 必然性属于概念世界,而不属于知觉世界
- §12 知觉惯例是知识的必要条件
- §13 概然的和可证明的
- §14 关于知觉惯例中断的概率
- §15 拉普拉斯理论的基础在于对无知的经验
- §16 拉普拉斯研究的性质
- §17 对未来而言惯例的持久性
- 摘要
- 文献
- 第五章 空间和时间
- §1 作为知觉模式的空间
- §2 空间的无限大
- §3 空间的无限可分性
- §4 记忆和思维的空间
- §5 概念和知觉
- §6 同一性和连续性
- §7 概念空间。几何学边界
- §8 作为边界的面
- §9 物体的概念的不连续性。原子
- §10 概念的连续性。以太
- §11 论科学概念的一般性质
- §12 作为知觉模式的时间
- §13 概念的时间及其测量
- §14 关于空间和时间的最后评论
- 摘要
- 文献
- 第六章 运动的几何学
- §1 作为知觉的混合模式的运动
- §2 知觉运动案例的概念分析。点运动
- §3 作为几何学理想的刚体
- §4 论方位的变化或转动
- §5 论形态的变化或胁变
- §6 概念运动的因素
- §7 点运动。位置和运动的相对特征
- §8 位置。路程图
- §9 时间图
- §10 陡度和斜率
- §11 作为斜率的速率。速度
- §12 速度图或速矢端迹。加速度
- §13 作为突发和分路的加速度
- §14 曲率
- §15 曲率和法向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 §16 运动的几何学中的基本命题
- §17 运动的相对性。它的来自简单组分的综合
- 摘要
- 文献
- 第七章 物质
- §1 “万物皆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 §2 三个问题
- §3 物理学家如何定义物质
- §4 物质占据空间吗?
- §5 作为不可入的和坚硬的物质的“常识”观点
- §6 个体性并不表示根基的同一性
- §7 坚硬性不是物质的特征
- §8 作为处于运动中的非物质的物质
- §9 作为“理想流体”和“理想果子冻”的以太
- §10 旋涡圈原子和以太喷射原子
- §11 进入超感觉的物质环洞
- §12 知觉的以太的困难
- §13 物体为什么运动?
- 摘要
- 文献
- 第八章 运动定律
- §1 粒子及其结构
- §2 机械论的极限
- §3 第一运动定律
- §4 第二运动定律或惯性定律
- §5 第三运动定律、加速度是由位置决定的
- §6 作为过去历史集中体现的速度机械论和物质论
- §7 第四运动定律
- §8 质量的科学概念
- §9 第五运动定律力的定义
- §10 用称量重量检验质量相等
- §11 第四和第五运动定律的机械论扩展多远?
- §12 作为动力学尺度的基础的密度
- §13 样态对微粒跳舞的影响
- §14 修正作用假设和运动的综合
- §15 牛顿运动定律批判
- 摘要
- 文献
- 第九章 生命
- §1 生物学与物理学的关系
- §2 机械论和生命
- §3 遗传理论中的机械论和形而上学
- §4 生命和无生命的定义
- §5 运动定律适用于生命吗?
- §6 用从属特征定义的生命
- §7 生命的起源
- §8 生命的永恒或生源说
- §9 生命的自然发生或无生源说
- §10 生命起源于“超科学的”原因
- §11 论概念描述与现象世界的关系
- §12 无机世界中的自然选择
- §13 自然选择和人的历史
- §14 能够借助进化原理描述的远古史
- §15 道德和自然选择
- §16 个人主义、社会主义和人道主义
- 摘要
- 文献
- 第十章 科学的分类
- §1 科学素材一览
- §2 培根的“智力球”
- §3 孔德的“等级制度”
- §4 斯宾塞的分类
- §5 精确的和概要的科学
- §6 抽象的和具体的科学。抽象科学
- §7 具体科学。无机现象
- §8 具体科学。有机现象
- §9 作为交叉链环的应用数学和生物物理学
- §10 结论
- 摘要
- 文献
- 附录
- 注释一 论惯性原理和“绝对转动”
- 注释二 论牛顿第三运动定律
- 注释三 奥康姆的威廉的剃刀
- 注释四 种子的生命力
- 注释五 A.R.华莱士论物质
- 注释六 论自然选择对于阐明文明人的历史的充分性
- 译者增补的“附录”
- 附录一:《科学的规范》第二版“序”
- 附录二:《科学的规范》第三版“序”
- 附录三:《科学的规范》第二版第十章目录和摘要
- 附录四:《科学的规范》第二版第十一章目录和摘要
- 附录五:《科学的规范》第三版第五章目录和摘要
- 附录六:《科学的规范》第三版第十章目录和摘要
- 附录七:《科学的规范》第二版“注释Ⅶ”
- 附录八:“近代科学的范围和概念”讲演提纲
- 索引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1897年创办于上海,1954年迁北京。与北京大学同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