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高分
类型
9.0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90千字
字数
2018-09-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着力于理论建构与艺术实践的相互关系,在全球化背景中凸显中国问题和中国经验。
内容简介
本书一部艺术理论专题论集,分为上、下篇。上篇集中于讨论艺术理论的学科、研究对象以及与相关知识领域的复杂关系。尤其是在晚近国内艺术学和艺术学理论学科充满争议的语境下,作者努力厘清这一知识领域的历史演变和当代问题,以一种开放性和学理性的态度提出了一系列设想,同时也触及现当代艺术理论的重要问题、艺术边界的争议、艺术自主性及体制、意义阐释等。下篇则是对几种不同艺术门类的批判性考察,分别探究了设计、绘画、电影、戏剧和舞蹈五个领域的一些专门问题,是艺术理论用于具体艺术门类及其现象分析的尝试。
目录
- 版权信息
- 总序
- 上篇 艺术理论的知识谱系与问题
- 一、艺术理论的学科性与合法化
- 艺术理论:一门居间的学科
- 艺术理论:一个知识生产场域
- 艺术理论:各门艺术的差异
- 结语
- 二、艺术理论与艺术史的紧张
- 高等教育中的艺术史论汇通
- 艺术史的两次理论“入侵”
- 艺术研究中的史论张力
- 结语
- 三、艺术现代建构的文化逻辑
- 现代性的分化特质
- 从传统艺术到现代艺术
- 现代艺术的建构
- 现代艺术系统的内部分化
- 四、20世纪艺术理论的几个问题
- 艺术理论的知识系统
- 现代主义与先锋派
- 艺术与社会语境
- 艺术史叙事与博物馆
- 艺术符号与风格
- 五、剪不断理还乱的艺术边界
- 现代性的分化与艺术自立
- 现代主义与艺术自主性
- 资本逻辑对艺术边界的进一步消解
- 后现代与边界的不可能
- 结尾几句话
- 六、艺术家与美学家的角色冲突
- 七、关于艺术中的国家形象
- 全球化与国家形象
- 国家形象与艺术家个体
- 国家形象:从传播者到接受者
- 八、不能承受之重的艺术
- 下篇 各门艺术:问题与批评
- 九、身体的表征:从美到极端
- 身体的演变:从美到极端
- 极端身体的图像学
- 极端身体表征的视觉政治
- 十、抽象艺术与视觉形而上
- 中国抽象艺术的谱系结构
- 艺术抽象的“合法性”及其动因
- 作为一种精神性存在方式的艺术抽象
- “中国式抽象”及其问题
- 结语
- 十一、布莱希特叙事剧的内在矛盾
- 问题的提出
- 戏剧的两种形态和逻辑
- 两种逻辑间的叙事剧及其困惑
- 简短的结语
- 十二、奇观电影与视觉拜物教
- 叙事电影与奇观电影
- 奇观作为电影“主因”
- 《英雄》文本的奇观分析
- 从叙事到奇观的文化转型
- 十三、超越舞台的街舞与广场舞
- 舞蹈的现代性“画框”
- 去“画框”的街舞和广场舞
- 舞蹈的内生张力
- 结语
- 十四、设计的哲学反思
- 十五、中国波普艺术图像学
- 《大批判》的策略与不同解释
- 《大批判》的社会语境与个体经验
- 《大批判:可口可乐》的矛盾修辞法
- 《大批判:可口可乐》的图—文互文性
- 结语
- 十六、艺术史的传统与嬗变——伊夫阿兰·布瓦教授专访
- 附录 对话与访谈
- 当代艺术与理论建构——与马克·齐森的对话访谈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