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宗教
类型
5.2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66千字
字数
2019-06-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法国著名现象学家列维纳斯的成名代表作之一。
内容简介
在本书中他认为être(通常译为“存在”,本书译为“是”)与本质、超越与冷漠并不等同,他更注重从责任、身体、主体性、他者与意义生成的关系上,关注现象学意义上的当下的存在。把现代化历程中不断受冲击而摇摇欲坠的西方伦理学,从以个人为中心的牢笼中解脱出来,使之重建在对“另一者”的无代价的无限关怀的基础上,论证了“另一者”高于一切、具有绝对的无限性的新价值观,从而创立了伦理学的‘无可超越’的本体论优越地位。
本书的翻译是一次空前的尝试。译者在综合权衡“存在”“本质”等译名的优缺点之后,放弃了这些常见的译名,转而以“是”和“是其所是”来译本书最重要的两个概念:être与essence。由这两个概念的译名出发,译者为本书的核心哲学概念构建出了致密、连贯的译名群。
目录
- 版权信息
- 译序
- 一 哲学家列维纳斯其人其事
- 二 “是”与“是其所是”
- 三 “我”的故事
- 四 “另外于”“另一者”“他者”
- 本书译例
- 初注
- 论 L'ARGUMENT
- 第一章 是其所是与无私/无是
- 析 L'EXPOSITION
- 第二章 从意向性到感受活动
- 第三章 感受性与切近
- 第四章 替代
- 第五章 主体性与无限
- 另外地说 AUTREMENT DIT
- 第六章 在……之外
- 关键词汇对照及解释
- 译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