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7.7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65千字
字数
2014-07-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在系统考察晚清国粹派崛起的历史机缘及其新学知识系统的基础上,对国粹派的文化思想,包括文化观、史学思想、伦理思想、经学思想,作具体深入的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八部分,内容涉及国粹派和国粹思想的兴起,国粹派的文化观,国粹派的经学思想、史学思想、伦理思想,国粹思潮的历史地位和局限性等等。
在前言中,作者认为晚清兴起的国粹派看到民族危机与文化危机的一致性,相信文化危机是更本质、更深刻的民族危机,于是提出“保种、爱国、存学”口号,呼吁重视保持民族文化的独立性。
作者提出国粹思潮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在传统的学术文化领域的延伸的新观点。
目录
- 版权信息
- 北京师范大学史学探索丛书编辑委员会
- 出版说明
- 再版序言
- 序言
- 前言
- 第一章 晚清国粹派的崛起
- 一、从“国粹”一词说起
- 二、国粹派的界定
- 三、国学保存会的成立
- 四、晚清国粹派的崛起
- 第二章 国粹派及国粹思潮 出现的历史原因
- 一、20世纪初年中国社会文化思潮的变动
- 二、国粹派出现的原因
- 三、国粹派的学术渊源
- 四、中日国粹派出现的历史机缘之异同
- 第三章 国粹派的新学知识系统
- 一、国粹派知识结构的特点
- 二、进化论的宇宙观的确立
- 三、社会学理论的吸纳
- 第四章 国粹派的文化观
- 一、国粹 国学 国魂
- 二、“无用者君学也,而非国学”
- 三、“古学复兴 ”
- 四、中西文化观
- 第五章 国粹派的史学思想
- 一、中国传统史学不足“当意”
- 二、“己既能破,亦将能立”——国粹派关于新史学的探索
- 三、系统探讨中国古代学术史
- 四、通史致用 助益革命
- 五、努力保存史籍文物
- 第六章 国粹派的伦理思想
- 一、“性有体用”的自然人性论
- 二、“群重己轻,舍私为公”的道德观
- 三、主张建立“人人自由,人人平等”新型的伦理关系
- 第七章 国粹派的经学思想
- 一、“夷六艺于古史”
- 二、革命与改良 古文与今文
- 三、《春秋》研究
- 第八章 国粹派的历史地位
- 一、辛亥后国粹派的落伍
- 二、国粹派的历史地位
- 附录一
- 附录二
- 主要参考书目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的核心企业,成立于1980年,是以教育出版为主体、以专业出版和大众出版为两翼的综合性出版社。30多年来,北师大出版社始终坚持“传播科学真理,促进教育创新”、“弘扬中华文化,共享世界文明”的出版理念,出版图书万余种,发行量达15亿册,出口图书近千种,百余种图书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积累了丰富的出版资源,形成了知名的图书品牌,在中国出版界、教育界、学术界享有盛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