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研究中国古代社会阶层流动的经典之作。

内容简介

《明清社会史论》是何炳棣代表作之一,是探索明清500多年间中国社会结构及阶层流动的历史巨著。何炳棣先生采用近100种科举史料,以计量法统计附有三代履历的明清进士登科录及会试、乡试同年齿录等关键性史料,分析进士及举贡4万个案例,并运用社会分层化和社会流动理论,解释明清科举制度与中国社会阶层变化的紧密联系。并以律令、方志、传记、家谱、社会小说等大量史料,观察明清两代社会与家庭事务,探讨社会流动的制度化与非制度化因素,以及某些社会概念,深入地诠释了科举体制下的社会流动。《明清社会史论》是何炳棣先生的经典之作,对明清时期科举、社会阶层及社会流动的研究在国内外影响深远。

译者徐泓先生,中国台湾地区暨南国际大学荣誉教授,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客座教授,其翻译专业准确。尤其难得的是,徐先生同时添加了长达万言的译者注,详细查对史源,列举并评介过去几十年间涉及明清时期社会阶层、结构与流动的各种论着,这对于广大读者理解何先生英文原著提供了重要参考。

目录

  • 版权信息
  • 出版说明
  • 中译本自序
  • 原著第二版自序
  • 原著初版自序
  • 译者序:何炳棣教授及其《明清社会史论》
  • 前言
  • 第一章 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分层化
  • 第一节 基本反论
  • 第二节 社会分层化
  • 第三节 教育与财富同为决定社会地位之主要因素
  • 第二章 社会身份制度的流动性
  • 第一节 法理上缺乏对社会流动的有效阻碍
  • 第二节 明代特殊身份进士的统计
  • 第三节 社会文学所见身份制度的流动性
  • 第四节 社会为儒家意识形态所渗透
  • 第三章 向上流动:进入仕途
  • 第一节 史料的简要评述
  • 第二节 统计分析
  • 第四章 向下流动
  • 第一节 抽样的家谱记录
  • 第二节 人文环境
  • 第三节 竞争激烈的考试制度
  • 第四节 有限度的荫叙
  • 第五节 财富的减少
  • 第六节 家庭制度
  • 第七节 小结
  • 第五章 影响社会流动的因素
  • 第一节 科举与官学
  • 第二节 社学与私立书院
  • 第三节 帮助举子应试的社区援助机制
  • 第四节 宗族制度
  • 第五节 出版印刷
  • 第六节 战争与社会动乱
  • 第七节 人口与经济因素
  • 第六章 科举的成功与社会流动的地域差异
  • 第一节 各省的人口
  • 第二节 以省份区分的科举成功者之地理分布
  • 第三节 社会流动率的地域差异
  • 第四节 科甲鼎盛的地区
  • 第七章 概括与结论
  • 附录 社会流动的案例选
  • 引用书目
  • 译注与按语引用书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全名为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一家集编辑、印刷、出版、发行于一体的出版机构,于1912年1月1日由陆费逵筹资创办于上海。创立之初,以出版中小学教科书为主,并印行古籍、各类科学、文艺著作和工具书等。同时,中华书局还自办印刷厂,至1937年拥有印刷机械300余架,职工1000余人。1954年5月,中华书局总部迁址北京,1958年改为以整理古籍为主的专业出版社,在整理出版古籍和学术著作方面更有长足的进展,从而享誉海内外。曾出版《中华大字典》《四部备要》《图书集成》《中华百科丛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