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国内英国史顶尖学者,为你全景呈现大英帝国的起落。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学者撰写英帝国史的扛鼎之作。

二战后,“帝国”与“后殖民”研究已成为国际学术界的热门之一,成果赫然。但西方的研究都站在西方的立场上、弘扬西方的价值观念。这在英帝国研究中也是如此,以致今天的英帝国研究领域中,西方话语充斥其间,形成西方的一统天下。本书对英帝国的历史作细致的剖析,通过深入研究,提出中国学者自己的诠释体系。

全书根据英帝国史的客观演进,分八个阶段进行讨论。

第一阶段是英帝国的萌生期,这一时期,英国民族国家开始形成,为海外扩张提供了制度保障。英帝国的萌生是民族国家的派生物,都铎王朝是英帝国的孕育人。本卷主要解释民族国家与英帝国萌生的关系,以及英国走上帝国扩张之路的背景与条件。

17世纪,英帝国从初生到形成。17世纪英国经历了政治大动荡,各种政体走马灯似地替换。但所有政府在帝国问题上却立场一致,都尽力扩张殖民地。这种现象背后是这样一个事实,即英国从民族国家形成起,就成为重商主义性质的国家。重商主义要求殖民地,早期英帝国是重商主义帝国。

18世纪是英帝国的第三阶段,是重商主义帝国战争的阶段,战争的规模逐渐从欧洲扩展到世界,开始出现“世界的”大战。所有这些战争都是重商主义性质,英国与其他重商主义国家(西、葡、荷、法等)争夺海洋控制权,为重商主义而鏖战。本卷主要研究帝国战争的本质,重商主义是战争的根源。

就在英国打败所有对手、几乎赢得海洋霸权的时刻,美国革命却瓦解了英帝国。这是殖民帝国内在危机的第一次大暴露: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必定要对抗,结局一定是帝国解体。不过在那个时代,人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相反,英国政府从美国革命中吸取教训,调整了殖民政策,以致短短三十年之间,又形成一个崭新的帝国,即“第二帝国”。这是英帝国的第四阶段:新旧交替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上,重商主义帝国渐次退出,新理念和新地域构成了新帝国。本卷主要研究了导致帝国生命更新的机制。

新帝国的基础是工业革命,其巨大的生产力和廉价的工业品成为新帝国的力量源泉。英国在实现自由贸易的过程中夺取了世界霸权,它打着“自由贸易”的旗帜,将触角伸向全世界。就在这个时候,“自由帝国主义”理论出现了,它提倡“无形帝国”,认为英国不需要殖民地,只需要“自由贸易”。一个老牌的殖民国家,却“不要殖民地”了,这是为什么?这是英帝国的第五个阶段。

19世纪下半叶,就在帝国的旗帜高高飘扬、大英帝国如日中天时,英国却开始走下坡路了。其他国家追赶工业化,打破了英国的工业霸权,也打破了它的殖民霸权。英国再一次调整殖民政策,投入到争夺殖民地的斗争中去,“无形帝国”又变成“有形帝国”,英帝国也完成了“日不落”的使命。可是,帝国的内在逻辑仍然在起作用:就在英帝国看似最辉煌时,新的解体又开始了。对英帝国的第六阶段,本卷重点分析了帝国内在逻辑的必然性。

为拯救帝国,英国政治家再一次使尽解数,试图用“帝国联邦”来代替帝国,建立世界性的“联邦共同体”,在大世界中建立一个“英国的”小世界。英帝国在第七个阶段上试图完成这个转型,但转型没有成功。本卷解释了这一转型失败的原因和实质,涉及英国的观念、价值、制度结构等等。

二战结束后,英帝国骤然瓦解,其速度令人诧异。尽管有政治家构想出“第三帝国”的方案,试图在苏伊士以西维持帝国;但人们普遍以为:英国人深知时务,主动撤离,完成了“非殖民化”。果真如此吗?并不是。本卷研究发现,英国人在不同地区的撤离方式是不同的,有和平退出,有战争对抗。原因是,和平与战争都服从相同的帝国目标:构建一个实质性的“英联邦”,以维护英国的大国地位,这就是所谓“非殖民化”的本质。不过英国的梦想还是破灭了,英国的大国地位也随之破灭:英帝国寿终就寝。

目录

  • 英帝国史:英帝国的启动(第一卷)
  • 版权信息
  • 总序
  • 前言
  • 第一章 英帝国启动与民族国家
  • 一、殖民、殖民运动与帝国
  • 二、现代民族和民族国家
  • 三、“英吉利王国是一个帝国”
  • 第二章 早期殖民扩张理论
  • 一、托马斯·莫尔的“人口过剩”论
  • 二、哈克卢伊特的“向西殖民”论
  • 三、培根的“海上帝国”殖民论
  • 四、重商主义者的“商业扩张”殖民论
  • 第三章 跨出国门的动因
  • 一、英吉利的海洋民族传统
  • 二、原始积累时期的扩张欲望
  • 三、布里斯托尔的民间海外冒险
  • 四、 “商人国王”的谋利行为
  • 第四章 都铎王权的政治保障
  • 一、都铎初期商人的冒险活动
  • 二、卡波特探险北美新大陆
  • 三、反对汉萨特权的斗争
  • 第五章 民族国家的海洋事业
  • 一、英国海军力量的快速发展
  • 二、私人贸易公司的殖民活动
  • 三、英国海盗的海上殖民冒险
  • 四、从环球航行到海上大决战
  • 第六章 从英吉利国家走向英帝国
  • 一、创建北美殖民地的初步尝试
  • 二、殖民扩张的动力和社会阶层
  • 三、殖民扩张的民间性和盲目性
  • 结语:正在形成的英帝国
  • 附录
  • 后记
  • 英帝国史:英帝国的形成(第二卷)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第一章 都铎朝的遗产
  • 一、英国经济的发展与民族国家的强固
  • 二、都铎时期英国与欧洲殖民强国的争夺
  • 三、清教主义和重商主义思潮
  • 第二章 建立帝国的初步努力
  • 一、爱尔兰的试验与亚非贸易据点的初建
  • 二、立足北美:烟草殖民地的建立
  • 三、寻找精神家园:清教殖民地的建立
  • 四、加勒比地区的殖民争夺
  • 第三章 殖民扩张的加速
  • 一、殖民政策调整的基本动因
  • 二、重商主义殖民思想的发展
  • 三、加强控制和征服爱尔兰
  • 四、 《航海条例》和重商主义原则的确立
  • 五、政府开辟殖民地:远征西印度群岛
  • 第四章 重商主义帝国体制的初步建立
  • 一、新《航海条例》:重商主义殖民原则的强化
  • 二、殖民地的新拓展
  • 三、殖民地控制的加强
  • 四、奴隶贸易的兴起与东印度公司的扩张
  • 五、重商主义帝国体制的确立
  • 结语:为什么需要帝国
  • 附录
  • 后记
  • 英帝国史:英帝国的发展(第三卷)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第一章 重商主义与对外扩张
  • 一、英帝国的思想基础
  • 二、“光荣革命”的影响
  • 三、对外战争与对外扩张
  • 四、海上霸权的建立
  • 第二章 重商帝国的统治机制
  • 一、印度殖民地的公司管理
  • 二、北美大陆的地方治理
  • 三、加勒比地区的奴隶制种植园
  • 第三章 海外移民与奴隶贸易
  • 一、英国的海外移民
  • 二、英国的奴隶贸易
  • 第四章 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
  • 一、帝国的贸易与财政
  • 二、农业、工业和运输业发展
  • 第五章 美国独立与帝国危机
  • 一、北美殖民地危机
  • 二、北美独立战争
  • 三、第一英帝国终结
  • 结语:第一帝国的兴衰
  • 附录
  • 后记
  • 英帝国史:英帝国的转型(第四卷)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第一章 第一帝国的特征及其瓦解
  • 一、旧帝国的统治体制
  • 二、旧殖民体制的危机
  • 三、旧帝国的解体
  • 第二章 帝国的重建
  • 一、工业革命与英帝国的发展
  • 二、新的帝国思想的产生
  • 三、帝国的新形势与帝国政策的调整
  • 第三章 第二帝国的形成
  • 一、印度殖民地的调整
  • 二、加拿大殖民地的调整
  • 三、澳大利亚殖民地的建立
  • 四、拿破仑战争时期英帝国的发展
  • 第四章 新的统治机制的出现
  • 一、在爱尔兰的试验
  • 二、印度新的统治机制
  • 三、其他殖民地的统治机制
  • 结语:旧帝国与新帝国
  • 附录
  • 后记
  • 英帝国史:英帝国的巅峰(第五卷)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第一章 自由主义帝国的基石——自由贸易
  • 一、告别旧的殖民制度
  • 二、实现贸易自由
  • 三、坚船利炮与自由贸易
  • 四、经济霸权与非正式帝国
  • 第二章 自由主义帝国的特征——移民自治
  • 一、自由主义与殖民地改革运动
  • 二、“达勒姆报告”与加拿大责任制政府的建立
  • 三、澳大利亚与新西兰
  • 四、从责任制政府到自治领
  • 五、殖民地的双重标准
  • 第三章 自由主义帝国的理念——“文明使命”
  • 一、人道主义运动与奴隶制的废除
  • 二、传教士与帝国的扩张
  • 三、英国人与英帝国
  • 四、征服者与开化者
  • 第四章 自由主义帝国的原则——保卫印度
  • 一、帝国的商业利益
  • 二、全球贸易与战略防卫体系
  • 三、印度与大英帝国
  • 四、帝国利益与帝国防卫
  • 结语:所谓“自由主义帝国”
  • 附录
  • 英帝国史:英帝国的危机(第六卷)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第一章 “无形帝国”的理想
  • 一、自由主义与分离主义
  • 二、英国经济霸权的确立
  • 三、新西兰撤军
  • 四、澳大利亚关税改革
  • 五、加拿大归属的思考
  • 六、爱尔兰宗教和土地改革
  • 第二章 “有形帝国”的神话
  • 一、迪尔克与《更大的不列颠》
  • 二、竞争的凛冽寒风
  • 三、吞并斐济
  • 四、建立“南非联邦”的努力
  • 五、巩固印度
  • 六、两党帝国政策之争
  • 第三章 帝国政策的趋同
  • 一、自由党帝国政策的转变
  • 二、占领埃及
  • 三、西利与《英格兰的扩张》
  • 四、弗劳德与《大洋国》
  • 五、帝国联邦的设想
  • 六、爱尔兰自治法案
  • 第四章 帝国的管理与危机
  • 一、自治殖民地
  • 二、皇室殖民地
  • 三、爱尔兰殖民地
  • 四、印度殖民地
  • 五、英国保护领
  • 第五章 帝国的辉煌与衰落
  • 一、内忧外困的英帝国
  • 二、社会达尔文主义
  • 三、“新帝国主义”的共识
  • 四、争夺非洲
  • 五、布尔战争
  • 第六章 帝国主义的不同解释
  • 一、吉卜林的“神话”帝国主义
  • 二、张伯伦的实用帝国主义
  • 三、罗得斯的扩张帝国主义
  • 四、霍布森和列宁的经济帝国主义
  • 五、帝国主义的政治和战略解释
  • 结语:辉煌中的危机
  • 附录
  • 后记
  • 英帝国史:英帝国的衰落(第七卷)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第一章 新的重点——巩固帝国
  • 一、从扩张到巩固
  • 二、巩固帝国的主导思潮
  • 第二章 多轨制帝国体系的完善与巩固
  • 一、自治制度:移民地区的基石
  • 二、仁慈专制:印度的统治
  • 三、统一与发展:附属领地的巩固
  • 四、帝国巩固的顶峰
  • 第三章 英国与自治领
  • 一、自治框架中的民族主义
  • 二、集权与分权之争
  • 三、一战:自治制度的分水岭
  • 四、《威斯敏斯特法案》:自治制度的突破
  • 第四章 英国与印度
  • 一、专制统治的危机
  • 二、专制与自治
  • 三、自治与独立
  • 第五章 英国与附属殖民地
  • 一、单一种族地区:民族主义萌芽
  • 二、多元社会:种族问题
  • 三、宪政演进的典范:埃及与锡兰
  • 四、从种族主义到多种族联邦观念的兴起
  • 第六章 英帝国的困境与新方向
  • 一、大萧条及其影响
  • 二、帝国的危机
  • 三、英国的应对策略
  • 四、二战期间帝国的中兴
  • 结语:巩固与离心
  • 附录
  • 后记
  • 英帝国史:英帝国的终结(第八卷)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第一章 大国战略与英帝国的解体
  • 一、二战对英帝国的冲击
  • 二、英国在世界格局中的衰落
  • 三、大国战略与帝国支柱
  • 四、英帝国的解体
  • 第二章 战略转移与亚洲殖民地的独立
  • 一、对亚洲殖民地的政治规划
  • 二、印度的独立与分裂
  • 三、缅甸的独立
  • 四、锡兰的权力交接
  • 五、马来亚的独立
  • 第三章 冷战思维与中东殖民地的独立
  • 一、战后中东的局面
  • 二、败退巴勒斯坦
  • 三、受辱埃及
  • 四、被困塞浦路斯
  • 五、溃败亚丁
  • 第四章 经济规划与非洲殖民地的独立
  • 一、变革之风
  • 二、西非殖民地的独立
  • 三、东非殖民地的独立
  • 四、中非殖民地的独立
  • 第五章 主动放弃与小型殖民地的独立
  • 一、小岛的特殊性
  • 二、放弃西印度群岛殖民地
  • 三、撤出太平洋与印度洋岛国殖民地
  • 四、斯芬克斯的第二副面相
  • 第六章 从英帝国到英联邦
  • 一、第一英联邦阶段
  • 二、现代英联邦的形成
  • 三、日益失去信心的英联邦
  • 结语:论英帝国的解体
  • 附表
  • 附录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江苏人民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1月,国家一级出版社,首批“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之一,是具有深厚历史积淀和众多图书品牌的综合性出版社。年均出版图书1000余种,承担多项国家重点出版项目。先后有400余种图书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奖,其中17种图书21次获得国家级大奖。 近年来出版的《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少儿书系》(108卷)、《中国近代通史》(10卷)、《南京大屠杀史料集》(55卷)、《西方哲学史》(8卷)、《现代经济词典》、《中国人民解放军简史》(2卷)、《世界现代化历程》(6卷)、《资本主义理解史》(6卷)、《中国佛教通史》(15卷)、《中国古城墙》(6卷本)等一大批重点图书,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赞誉,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流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基地、大众出版创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