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宗教
类型
8.5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382千字
字数
2018-12-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这部著作不拘于就事论事地评骘章太炎的思想,而是以阐释章太炎思想为核心,系统地寻绎中国传统文化演化的历史轨迹及其对于近代中国社会文化的深远影响。
内容简介
本书对于我国近代著名国学大师章太炎的思想作了深入而系统的阐释,作者在关注外在社会变动对于章氏思想影响的同时,还特别注重于章氏思想内在理路的寻绎。作者认为“多元主义”(“民族主义”)、“历史主义”(“历史相对主义”)与“人文主义”(“新人文主义”)构成了章氏思想的深层内核,并在此三大思想内核的观照之下,对于章氏思想的诸多领域作了富有特色的研究,指出章氏思想在社会文化层面的展开,具有着“道古”与“便新”的双重特色。此外,作者还将章氏思想置于世界思想发展的流程之中进行考察,从而揭示其所具有的现代意义。
目录
- 版权信息
- “章学研究论丛”学术顾问
- 序言
- 导论“狂者”·“有学问的革命家”·“国学大师”——历史与时代大潮中的章太炎
- 第一章 “危机”与“震荡”时代的思想巨人
- 一、西潮冲击下的危机
- 1. 危机表现之一:华夷之辨
- 2. 危机表现之二:义利之辨
- 3. 危机表现之三:本末之辨
- 二、激进与保守的震荡
- 1. 由渐而巨的欧化主义思潮
- 2. 守成拒新的传统主义思潮
- 3. 折中调和的民族主义思潮
- 三、地齐、政俗与材性
- 1. “特立独行”与“魏晋风骨”
- 2. “无征不信”与“实事求是”
- 第二章 多元取向、历史意识与人文关怀
- 一、多元主义的民族思想
- 1. 民族思想:从意识朦胧走向理性自觉
- 2. 民族平等思想与反帝意识的交互激荡
- 3. 致力于民族“血统”与“文化”的绵延
- 二、历史主义的演化史观
- 1. 从“变易”史观到“俱分进化”思想的演变
- 2. “合理化”追求与对“成型”“仪型”的摒弃
- 三、《齐物论释》的文化内涵
- 1. “丧我”之旨:文化作为“空间”的存在是平等的
- 2. “物化”之旨:文化作为“时间”的存在是平等的
- 四、悲悯恻怛的人文精神
- 1. 跛驴之行:可哀的人类
- 2. 五无之境:慈悲的情怀
- 3. 无我之我:入世的宝筏
- 4. 儒学新阐:排荀与尊荀
- 第三章 “道古”与“便新”:社会文化秩序的重构
- 一、汉语文的统一与普及
- 1. “吹万不同”与“人为齐一”分殊
- 2. “注音符号”和“切音文字”论争
- 3. 汉语文的“标准化”与“时代化”
- 二、重农主义的经济学说
- 1. 前期:追求生产的增长
- 2. 后期:注重分配的均等
- 三、“精英民主”与“权威”的追求
- 1. 以人为本位的国家思想
- 2. 西方式宪政模式的拒斥
- 3. 第三种民主政体的建构
- 4. 两条政制创制路向比较
- 四、法律创制与礼俗改良
- 1. 基于“习惯”的法律创制
- 2. 归依“人道”的礼俗改良
- 3. 个案举例:丧服礼的厘订
- 五、道德与宗教的双重变奏
- 1. “立己达人”的“自律”的道德观
- 2. 自贵其心”的“依自”的宗教观
- 第四章 现实观照下的思想意义之阐释
- 一、“一千个目的”之追求
- 二、“批判的理性”之运用
- 三、“人文精神”之新开展
- 结语 多元现代性与中国文化的走向
- 附录一 太炎先生行谊简谱
- 附录二 主要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章太炎文献及相关研究著作
- 第二部分:中国古代文献及相关研究著作
- 第三部分:中国近代文献及相关研究著作
- 第四部分:西学文献及相关研究著作
- 第五部分:其他
- 初版后记
- 再版后记
- 一、本著再版缘起
- 二、太炎思想研究的“五个认识误趋”
- 1. 《书》时期(约1897—1903年)
- 2. 《民报》诸论时期(约1903—1910年)
- 3. 《齐物论释》时期(约1910—1916年)
- 三、“章学”研究需要学术奉献精神
- 致谢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成立于1951年,全国著名综合出版社之一,主要出版哲学、社会科学、政治、法律、财经、管理、历史等学术专著和大众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