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是清代米粮物价史研究力作。

内容简介

本书从清代档案中搜集了数万个18世纪的广东米价数据,并运用数理分析方法,分析了当时广东米粮的地区差价、季节差价、米价的不规则变动和米价变动的长期趋势,从而描述了一个以广州、佛山为中心,联结广东、广西两省和湘、赣、闽三省部分地区的区域性米粮市场的具体运作情形,讨论了中国传统社会晚期市场机制与社会变迁的关系。

附录收入作者后续研究的数篇力作,呈现出较为完整的学术风貌。

目录

  • 版权信息
  • 第一章 导言
  • 第一节 学术史的回顾
  • 第二节 本书的基本研究构想
  • 第三节 本书的材料与方法
  • 第二章 米粮地区差价与米粮市场的运作
  • 第一节 广东与省外的米粮贸易
  • 第二节 广东省内的粮食贸易
  • 第三节 市场中心与米粮贸易
  • 第四节 米粮市场上的商人
  • 第三章 米价变化的动态分析
  • 第一节 18世纪广东米粮的季节差价
  • 第二节 关于市场整合的数理分析
  • 第三节 18世纪广东米价变动的长期趋势
  • 第四章 粮食问题与基层社会
  • 第一节 政府、士绅与粮食流通
  • 第二节 赈灾和救济
  • 第三节 粮食仓储与社会控制
  • 第五章 结语——市场机制与社会变迁的关系
  • 附录一 清代的粮价奏报制度
  • 附录二 康熙四十六年至雍正十三年(1707—1735)广东米价
  • 附录三 乾隆元年至嘉庆五年(1736—1800)广东米价数据的资料来源
  • 附录四 地方志和其他文献中有关18世纪广东粮价的记载
  • 附录五 从“倭乱”到“迁海”——明末清初潮州地方动乱与乡村社会变迁
  • 附录六 地域认同与族群分类——1640—1940年韩江流域民众“客家观念”的演变
  • 附录七 走向历史现场——“历史·田野丛书”总序
  • 初版后记
  • 再版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的核心企业,成立于1980年,是以教育出版为主体、以专业出版和大众出版为两翼的综合性出版社。30多年来,北师大出版社始终坚持“传播科学真理,促进教育创新”、“弘扬中华文化,共享世界文明”的出版理念,出版图书万余种,发行量达15亿册,出口图书近千种,百余种图书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积累了丰富的出版资源,形成了知名的图书品牌,在中国出版界、教育界、学术界享有盛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