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类型
7.3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89千字
字数
2021-08-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立足真实世界,揭示“公认”会发生的事没有发生这类“与常理不合”的真实现象背后的逻辑。
内容简介
经济学大家、北大国发院教授周其仁代表作。经济学基于“理性人”假设,但它应当用来解释处处“不理性”的真实世界。真实故事之所以引人入胜,是因为它们往往与“大家公认”的逻辑相抵触。“公认”会发生的没有发生,而“公认”绝不会发生的事却偏偏来。
这本书所要揭示的,就是这类“与常理不合”的真实。作者说,“在村庄田野和象牙塔之间来来回回,调查、访问、整理、汇报,不经意之间就走进了一个书本上没有的学问天地”。这是一个真实的世界。
本书收录了作者关于产权、垄断、人力资产产权、企业家地位、企业改制等方面的文章,从经济学的角度,阐述事实和包含在事实中的逻辑。
如作者所言,本书将经济学置于真实世界,使得理论不凌空蹈虚,而是从问题出发,每一句话都是有的放矢,切中肯綮。不管是经济改革还是教育问题,抑或企业的人力资源,每一个实例都不止是这个领域的案例,而是可以触类旁通,用来解开其他领域的难题,并经受时间的考验。
目录
- 版权信息
- 自序
- 论文与头衔
- 到北大任教
- 接地气:水工研究
- 接地气:企业调查
- 立足“真实世界”
- 引言
- 从一个好问题出发——张培刚与科斯的故事
- 第一章 产权的界定
- 产权界定
- 产权改革
- 农业土地
- 非国有土地
- 国企国资
- 混改
- 民资保护
- 创新
- 管制
- 第二章 人力资本的产权
- 人力资本的产权特征
- 人力资本与个人不可分割
- 人力资本的私产特征
- 没有自由选择仍是“私产”
- “产权残缺”自动贬值
- “发现市场”,实现市值
- 刮目相看人力资本
- 国企问题是产权问题
- 人力资本是关键
- 启动人力三法
- 能力定价和高科技产业
- 定价问题:一般商品和特别商品
- 对“能力”定价:重要性何在?
- 能力租
- 测度“能力”的困难
- 为什么股权安排很重要
- 理解当代的实践
- 学生质量考核的困难
- 特别困难的考核
- 考核出错的学问
- 教育专家系统的可靠性
- 教育考核靠专家
- 防止教师考核出错的“企业”
- 用人方的考核
- 两木难撑天下
- 第三章 企业家研究
- 景气低迷中的企业家行为
- 故事里面大有学问
- 经济萧条的正面功能
- 没有微观基础的宏观调控
- 新经济与企业家精神
- 何谓新经济
- 新经济的诞生
- 创业挂帅是灵魂
- 创业和企业家
- 家族经营与非家族经营是一样的
- 同时并存,自成自败
- 一种“等价”的理论
- 信誉与运气
- 运气向来很重要
- 小运气和大运气
- 市场如何分派运气
- 企业家是钱财不够用之辈
- 企业家不是有钱人
- 借用社会资源成就事业
- “逐利”的由来
- 驾驭不确定性
- 商业世界里已经发生的事,严格说不会重复发生
- 不确定性是经验概率无法对付的
- 企业家不是做公共运算的人
- 把企业做好的艺术
- 企业家能力竞争的舞台
- 资本市场买卖什么
- 企业家能力与资本市场孰先孰后
- 企业家喊价权和企业家定价
- 企业改革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基础
- 规范资本市场的动力机制
- 普通人投资的世纪
- 民间谁也不能不投资
- “投资”为何物?
- 股权买卖十分挑企业家
- 转向以企业和企业家为本的社会
- 三种私人资本和中国经济
- 私人企业中的私人资本
- 与公有资源缔约的私人资本
- 公有企业里的私人资本
- 私人资本的起源
- 入世与中国企业价值的重估
- 估值未来的困难
- 竞争更上层楼
- 老总的麻烦比较大
- 更高的淘汰率与更快的成长性
- 不承认企业家人力资本价值会怎样
- 国企为什么会出现差异
- 承认企业家价值,为什么要用股权形式
- 国企改革没法“全国一盘棋”
- 第四章 公有制的改革
- 便宜的企业家和昂贵的企业制度
- 实践提出的问题
- 难题之所在
- 再难也要转向合约基础
- 存量改革提上日程
- 面向未来界定存量
- 把问题转化为价格问题
- 能力有权收租金
- 与股权挂钩势在必行
- 自然人持股:绕不开的话题
- 多元化股权结构也要进一步完善
- 要确立自然人在股权结构中的地位
- 企业决策者的能力至关重要
- 中国企业应普遍解决自然人持股问题
- 企业改制,何谓成功
- 国有企业:不能不谈“方丈”只说“庙”
- 视野不同,问题不同
- 国有企业里的个人地位各个不同
- 控制权成为一种回报
- “庙”里的“好方丈”为何那么少
- “资”源于何处
- “好的少”有制度根源
- 控制权资本化
- 企业在市场上被定价
- 挑企业家的凭据
- 攫取与公有制企业改革
- 公有企业难防“攫取”
- 怎样界定公共过道的产权
- “例外”的道理
- 当心“草包经理”的攫取权
- 三分天下看改革
- 第五章 竞争、垄断与管制
- 选一个角度看“垄断”
- 哪一种垄断扼杀市场竞争?
- 扩展管制的动力与效果
- “管制资本主义”的教训
- 新管制经济学点评
- 重视中国自己的经验
- 第六章 另眼看垄断
- 境外上市卖点的教训
- 出卖行政垄断权
- 区别垄断的意义
- 政府垄断的风险
- 手心手背都是肉
- 套餐:旱路不通走水路
- 旱鸭子下水引发狂抛
- 信心,早晚要转移到竞争力上
- “看得见的手”定价,“看不见的手”定量
- “定价又定量”去如黄鹤
- 手机收费案例见分明
- 价格机制对供方的意义
- 高科技永远都很“高”
- 体制与通信模式的改变
- 互联网在什么体制下发展
- 陈氏兄弟案的教训
- 不开放对谁有利?
- 制度是高科技的条件
- 理性的局限
- 邮政专营的三个理由
- 自发的梧桐树
- 树下成市的启示
- 市场的本性是自发
- 竞争逼出进步
- 要反对的不是重复建设
- 要区别三种状态的重复建设
- 市场竞争必然会有重复建设
- 产权约束是治理重复建设的一剂良药
- 第七章 市场的守夜人
- 守夜人的经济学说
- 被误解的斯密
- 经验中出理论
- 理论的命运是接受检验
- 另一条印度道路
- 改革出转机
- 对拉奥革新刮目相看
- 对症下刀可见效
- 启动经济和政府退出
- 收入是内需之基
- 制度性障碍三例
- 没收入讲消费是笑话
- 政府退一步,市场进一丈
- 政府退出市场四途
- 让企业唱主角
- 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资本市场
- 地方性股权交易市场现状
- 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需求
- 地方性股权交易市场风险的根源
- 存利去弊:以淄博经验为例
- 转型期城市就业也需“软着陆”
- 当前城市就业问题的由来
- 解决城市就业问题的有关思路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信出版集团
中信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于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是全国中央级出版社。2008年改制为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集团满怀激情,关注思想、关注理念、关注人物、关注资讯、关注时尚,为读者提供最前沿的思想与最优秀的学习实践,通过有价值的、有享受的阅读,倡导与展示新的文化主流,启动一个“大众阅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