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延续晚清民国掌故写作的传统,衔接宋元明清笔记文体的气脉。

内容简介

2016年《掌故》出版了第一集,如今第五集面世,四年来出版五集,也算没辜负广大读者的殷殷期盼。

本集作者中,刘衍文先生今年恰好百岁,刘永翔先生也刚刚荣休,他们父子二人以《交游漫忆》、《学林闻见录》联手加盟《掌故》,值得大加庆贺。丘光明亲历并完整记述了“文革”结束后不久召开的“度量衡”学术会议,真实地还原出特殊时期的历史氛围,她的回忆不可替代。与之类似的,是胡桂林对中国画研究院(今中国国家画院)的前身、存在了五年的中国画创作组的回忆。该组的成立与度量衡会议召开的时间接近,堪称美术界的复苏之始。“更能消几番风雨;最可惜一片江山”,梁启超这副著名的集联一经胡文辉考掘,展示出复杂的社会背景下文人丰富的心灵世界。朱季海不喜欢别人写他,王学雷也承认“季海先生是我们难于理解的”,然而由其平实写来,仍然可信而有趣。

本集可圈可点之作尚多,如许礼平为烜赫一时的海山仙馆作传,艾俊川再谈小万柳堂,均着眼胜迹之兴废;郑重以叶恭绰为例写文人逼债之法,范旭仑揭出钱锺书老于世故的一面,俱关注人事之明晦。《掌故》的魅力,大约离不开这样的“知人论世”。本集封面照片为儒学大师马一浮与蒋国榜在杭州小万柳堂旧址合影。

目录

  • 版权信息
  • 交游漫忆
  • 陈巨来
  • 瞿宣颖
  • 宋墨庵
  • 季海先生片谈(上)
  • 瞻韩之忱
  • 得遂瞻韩
  • 楼兰古尸展
  • 羽绒服
  • 孙晓云的敬意
  • “性孤僻”别解
  • 由“遗世独立,与天为徒”引起的追忆 ——与程千帆先生的相识相处
  • 怀念胡宛春、王驾吾二先生
  • 忆张大壮生平
  • 记黄永年先生
  • 学林闻见录
  • “几番风雨”与“一片江山” ——梁启超一副集宋词联的流传史
  • 掌故家的罗生门
  • 一、掌故家的回忆
  • 二、小报记者的爆料
  • 三、罗生门的众生相
  • 从廉庄到蒋庄 ——再谈西湖小万柳堂始末
  • 一、廉庄营造
  • 二、湖庄让渡
  • 三、南湖新咏
  • 叶恭绰逼债记
  • 故宫人物片影
  • 唐兰
  • 罗福颐
  • 顾铁符
  • 徐邦达
  • 刘九庵
  • 张绿子
  • 居瀛棣
  • 市道交
  • 傅增湘逝世的日期
  • 傅增湘实病逝于1949年11月3日
  • 关于有关方面曾去探望傅增湘的传闻
  • 题签之疑引出的故事 ——沈燮元《屠绅年谱》出版始末
  • 海山仙馆及《海山仙馆图》
  • 引言
  • 海山仙馆缘起及描述
  • 关于两种《海山仙馆图》
  • 吴湖帆和周鍊霞的三场约会
  • 外祖父涤庵公摭忆
  • 一、对联一副牵往事
  • 二、涤庵公的家世与生平
  • 三、涤庵公的交游
  • 四、舅家所存涤庵公的遗作
  • 记“文革”后召开的古代度量衡学术会议
  • 从“评法批儒”到古代度量衡研究
  • “文革”后文史界第一次学术会议
  • 忆恩师泪满襟
  • 少为人知的“中国画创作组”
  • 艺兰逸闻录(下)
  • 刘汉麟无私赠兰书
  • 名兰遭窃杨六笙一笑而罢
  • 蒋东孚无意得“胥梅”
  • 抗战前期的一次江、浙、沪蕙兰联展
  • 张浩荣用对号的办法秘拍沈渊如的兰蕙
  • 艺高胆大的黄氏夫人
  • 诸涨富借《兰华谱》未还
  • 白蕉兰花自写生中来
  • 冯如梅观蒋东孚藏品而专意艺兰
  • 编后语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全名为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一家集编辑、印刷、出版、发行于一体的出版机构,于1912年1月1日由陆费逵筹资创办于上海。创立之初,以出版中小学教科书为主,并印行古籍、各类科学、文艺著作和工具书等。同时,中华书局还自办印刷厂,至1937年拥有印刷机械300余架,职工1000余人。1954年5月,中华书局总部迁址北京,1958年改为以整理古籍为主的专业出版社,在整理出版古籍和学术著作方面更有长足的进展,从而享誉海内外。曾出版《中华大字典》《四部备要》《图书集成》《中华百科丛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