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
类型
9.1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74千字
字数
2017-04-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部讨论意义与意识的符号学专著。
内容简介
现象学关注中心是意识,符号学关注中心是意义,哲学符号学,或称符号现象学,关注意识与意义的关系,或者说,意识中的意义,以及意义中的意识。因此本书从意义的产生,讨论到意义的经验化,最后讨论意义的社会化。无论讨论任何问题,意义与意识,是本书不敢忘的两个核心概念。
目录
- 版权信息
- 题解 意义理论,符号现象学,哲学符号学
- 导论 意义世界
- 第一节 意义世界的复数性与复合性
- 第二节 物世界与实践意义世界:认知、理解、取效
- 第三节 思维世界:范畴与筹划
- 第四节 游戏与艺术在意义世界中的地位
- 上编 意义的产生
- 第一章 意识与意义
- 第一节 《意义的意义》之意义
- 第二节 形式直观
- 第三节 意义对象的“非匀质化”
- 第四节 统觉与共现:意义的最低形式完整度
- 第五节 指示性作为符号的第一性
- 第二章 文本
- 第一节 区隔:意义活动的前提
- 第二节 “全文本”与普遍隐含作者
- 第三节 文本如何引导解释
- 中编 意义的经验化
- 第三章 先验与经验
- 第一节 “思维-符号”与“心语假说”
- 第二节 重复:经验的构成方式
- 第三节 想象力:先验的与经验的
- 第四节 想象必有“象”吗?
- 第五节 人类意义共相
- 第四章 解释与交流
- 第一节 认知差:意义活动的基本动力
- 第二节 所有的理解都是解释
- 第三节 双义合解的四种方式:取舍,协同,反讽,漩涡
- 第四节 意义的未来品质
- 下编 意义的社会化
- 第五章 真知与社群
- 第一节 展示:文化范畴对意义解释的作用
- 第二节 真知与探究社群
- 第三节 解释社群观念重估
- 第四节 文本内的“横向真知”
- 第六章 符号与文化
- 第一节 元符号
- 第二节 文化:社会的符号活动集合
- 第三节 文化中的错位、畸变与转码
- 第四节 意识形态:文化的元语言
- 第五节 “超接触性”:文本主导更替与文化变迁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四川大学出版社
四川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自成立以来,有400余种图书获省、部委以上奖励。2012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确定为四川省首批重点文化企业的骨干企业,2012年获得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全国中小学教辅材料主科出版全资质,2013年获得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资质。2011年以来共获得国家出版基金项目7项,2013年来共获得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5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