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提升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23千字
字数
2016-0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立足学术前沿,以现代眼光和方法探讨中国美学的各种问题,拓展和丰富美学研究的内容,开展学术讨论。本册为第六辑。
内容简介
美学研究、文学研究和哲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内外学术界日益重视。
《中国美学研究》旨在立足学术前沿,以现代眼光和方法探讨中国美学的各种问题,拓展和丰富美学研究的内容,开展学术讨论。
《中国美学研究》第六辑主要栏目有 “艺术美学”“生活美学”“古典美学”“现代美学”“西方美学”“美学译文”等。
目录
- 版权信息
- 中国传统艺术中的尚简之风
- 一、绘画中的“尚简”之风
- 二、诗歌中的“尚简”之风
- 三、结语
- 音乐审美的认知神经机制
- 一、音乐神经美学的脑电研究
- 二、音乐神经美学的神经化学研究
- 三、音乐神经美学的脑成像研究
- 四、音乐神经美学的认知神经心理学及功能性神经解剖学研究
- 美感,来自何处
- 一、美在客观
- 二、美在主观
- 三、美在主客观统一
- 四、美感,编织于生活世界
- 小议数码时代摄影艺术的审美取向
- 引言:数码技术对摄影的影响
- 数码时代摄影审美的三种方向
- 结语
- 论数字审美的符号原理与美学原则
- 一、从模拟审美到数字审美
- 二、数字审美的美学原则
- 三、数字审美的当代意义与规范引导
- 诗意的隐现:北宋小景画的空间演变脉络
- 一、北宋早期:日常的朴实诗意空间
- 二、崔白变格:情感张力的诗意空间
- 三、徽宗时代:诗画并列的祥瑞空间
- 尾声:诗意空间中的理想与自然
- 《周易》贲卦中“止”字的美学意味
- 一、各物之止
- 二、“格物”之止
- 三、无物之止
- “诗为禅客添花锦,禅是诗家切玉刀”
- 一、“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从“立言”到“无言”
- 二、“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从“禅思”到“诗境”
- 三、“万古长空,一朝风月”——从“瞬间”到“永恒”
- 论中国古典诗学的感性特征
- 一
- 二
- 三
- 四
- “人彘之祸”悲剧的审美考察
- 一、君王纵恣翻成误,吕后由来有深妒
- 二、当时应恨秦皇帝,不杀南山皓首人
- 三、可怜三尺夷秦项,身后难存一妇人
- 四、但得戚姬甘定分,不应真有紫芝翁
- 论废名的写实主义
- 一
- 二
- 三
- “人生是有机体”与朱光潜前期美学思想研究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张竞生美学思想的当代价值探析
- 李泽厚对“以美育代宗教”的全新阐释
- 一、缘起:康有为“发挥宣阳布护”孔子之道建“孔教”
- 二、历程:陈独秀“以科学代宗教”与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
- 三、新解:李泽厚构建“情感本体”重新阐释“以美育代宗教”
- 四、结论:“以美育代宗教”所强调的是人的解放,任重而道远
- “以美育代宗教说”研究述评
- 一、“以美育代宗教说”的提出原因
- 二、“以美育代宗教说”的思想来源
- 三、“以美育代宗教说”的价值追求
- 四、“以美育代宗教说”的可行性研究
- 五、对“以美育代宗教说”的评价
- 六、结语
- 鲁迅的审美式启蒙
- 引言
- 一、鲁迅留日时期的美学思想
- 二、审美式启蒙
- 三、现代性的探索
- 结语
- 新世纪中国大陆《谈艺录》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 一、《谈艺录》话语特征及批评方法
- 二、《谈艺录》诗学思想
- 三、《谈艺录》作家作品论
- 四、对《谈艺录》的质疑与勘误
- 结语
- “包孕时刻”
- 一、什么是“包孕时刻”
- 二、思想史上的“包孕时刻”
- 三、“包孕时刻”的解构
- 伯克“崇高论”与审美现代性的兴起
- 一、伯克对古典主义崇高论藩篱的突破
- 二、伯克崇高论的内容
- 三、恐惧、刺激和变化:审美现代性的先声
- 弗雷格论科学与艺术
- 一、专名、概念词和句子
- 二、表象、涵义与意谓
- 三、真与美的界限与比较
- 李泽厚与莫里茨·石里克对美的本质认知异同
- 一、美的历史因由
- 二、美的哲学根源
- 三、美的目的
- 艺术和娱乐:相似与差异
- Ⅰ. 简介
- Ⅱ. 艺术的多种功用
- Ⅲ. 艺术与娱乐
- Ⅳ. 娱乐之上的艺术
- 稿约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1897年创办于上海,1954年迁北京。与北京大学同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