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是作者在复旦大学政治学课程讲义的基础上修改润色而成的,力求成为一部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政治学普及入门读物。

内容简介

这本书正是为那些对政治和公共事务感兴趣的读者朋友们而写的。通过本书,作者希望能够帮助读者加深对中国政治与世界政治的认知,帮助读者理解政治学领域的重大议题、主要理论与基本方法,帮助读者养成健全与系统的政治思考能力。

目录

  • 版权信息
  • 为什么政治很重要?(代序)
  • 第1讲 什么是政治?
  • 1.1 政治是国家兴衰的关键
  • 1.2 中国人的政治观
  • 1.3 孔子与韩非政治观的分野
  • 1.4 古希腊人如何理解政治?
  • 1.5 西方的现实主义政治观
  • 1.6 理解政治的当代观点
  • 【推荐阅读书目】
  • 第2讲 政治学:智者如何思考?
  • 2.1 岛屿的寓言:谁之统治?何种秩序?
  • 2.2 什么是政治学?
  • 2.3 古希腊与古罗马的传统
  • 2.4 从“黑暗时代”到启蒙时代
  • 2.5 经验研究范式的兴起
  • 2.6 从政治科学到研究范式的多样化
  • 【推荐阅读书目】
  • 第3讲 意识形态大论战
  • 3.1 政治观点背后的意识形态
  • 3.2 现代意识形态的兴起
  • 3.3 什么是自由主义?
  • 3.4 古典自由主义的大师们
  • 3.5 自由主义的演进与嬗变
  • 3.6 新古典自由主义的复兴
  • 3.7 什么是保守主义?
  • 3.8 撒切尔夫人改革与里根革命
  • 3.9 什么是社会主义?
  • 3.10 从民主社会主义到新工党
  • 3.11 意识形态论战的场域
  • 【推荐阅读书目】
  • 第4讲 政治生活中的国家
  • 4.1 世界版图上的国家
  • 4.2 国家起源的逻辑:安全与暴力
  • 4.3 从封建主义到现代国家
  • 4.4 理解国家的不同维度
  • 4.5 国家理论的不同流派
  • 4.6 国家构建与国家能力
  • 4.7 国家能力的不同视角
  • 【推荐阅读书目】
  • 第5讲 不同的政体:民主、威权与极权
  • 5.1 全球视野中的政体类型
  • 5.2 什么是民主政体?
  • 5.3 民主政体的治理细节
  • 5.4 民主模式的多样性
  • 5.5 民主的悖论与被误解的民主
  • 5.6 威权主义政体的逻辑
  • 5.7 极权主义政体的逻辑
  • 【推荐阅读书目】
  • 第6讲 政府结构与政治制度
  • 6.1 如何理解政府机构?
  • 6.2 政治系统与官僚系统的比较
  • 6.3 政府形式:议会制、总统制与半总统制
  • 6.4 议会制“大战”总统制
  • 6.5 公民投票与选举行为
  • 6.6 不同选举制度的逻辑
  • 6.7 如何理解现代政党?
  • 6.8 政党体制的不同类型
  • 6.9 央地关系:联邦制与单一制
  • 6.10 制度设计与宪法工程学
  • 【推荐阅读书目】
  • 第7讲 法治与公民权
  • 7.1 国王可以强拆吗?
  • 7.2 政府有权捕杀禽类吗?
  • 7.3 宪政与宪法的基本问题
  • 7.4 宪政与司法审查
  • 7.5 法律体系与司法系统
  • 7.6 公民权利与《世界人权宣言》
  • 【推荐阅读书目】
  • 第8讲 民主转型的政治逻辑
  • 8.1 民主转型遭遇僵局?
  • 8.2 如何理解民主转型?
  • 8.3 民主史:从雅典、英国到现代
  • 8.4 现代化导致民主化?
  • 8.5 驱动民主转型的阶级力量
  • 8.6 政治文化重要吗?
  • 8.7 影响转型的国际因素
  • 8.8 转型政治中的精英行为
  • 【推荐阅读书目】
  • 第9讲 如何参与?为何抗争?
  • 9.1 什么是政治参与?
  • 9.2 政体类型与政治参与
  • 9.3 投票与选举权的普及
  • 9.4 独自打保龄?
  • 9.5 社会运动与非暴力抗争
  • 9.6 如何理解社会运动?
  • 9.7 市民社会理论
  • 【推荐阅读书目】
  • 第10讲 政治文化真的起作用吗?
  • 10.1 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
  • 10.2 托克维尔论政治文化
  • 10.3 阿尔蒙德与公民文化
  • 10.4 英格尔哈特:政治文化的集大成者
  • 10.5 社会资本理论的兴起
  • 【推荐阅读书目】
  • 第11讲 民族主义与族群政治
  • 11.1 什么是民族主义?
  • 11.2 民族主义的起源与理论
  • 11.3 民族国家与族群政治
  • 11.4 族群政治与政治发展
  • 【推荐阅读书目】
  • 第12讲 暴力、革命与内战
  • 12.1 政治的两幅图像
  • 12.2 政治暴力与常见的暴力现象
  • 12.3 政治暴力的类型与逻辑
  • 12.4 国家与社会革命
  • 12.5 内战的理论解释
  • 【推荐阅读书目】
  • 第13讲 经济增长与国家治理的政治学
  • 13.1 蛋糕政治定律
  • 13.2 作为微观基础的经济人假设
  • 13.3 私人部门治理
  • 13.4 公共部门治理
  • 13.5 激励结构与经济增长
  • 13.6 腐败的政治经济学
  • 【推荐阅读书目】
  • 第14讲 如何做政治科学研究?
  • 14.1 你凭什么相信?
  • 14.2 新闻报道中的事实与观点
  • 14.3 社会科学研究的常见谬误
  • 14.4 什么是科学与科学方法?
  • 14.5 社会科学需要探索因果关系
  • 14.6 社会科学与变量语言
  • 14.7 比较研究的主要方法
  • 14.8 社会科学研究的不同类型
  • 14.9 “研究九问”与“洋八股”
  • 【推荐阅读书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7
13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政治恐怕没那么简单

    《政治学通识》这本书是政治学的普及读物,读完之后我最大的体会是:政治学是一门「复杂」的学问。


    这里的「复杂」有两重含义,首先是政治学研究的问题是复杂的。我以前对政治学粗浅的理解只来自于哲学家们高屋建瓴的哲学思考,言必称柏拉图霍布斯。但实际上政治学讨论的问题远远比政治哲学探讨的要丰富和立体。一群人聚在一起,要生活要发展,就需要建立秩序,建立怎样的秩序?如何建立秩序?如何维护秩序?如何评价不同的秩序?有了社会就会有不同的身份,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价值,这些人怎样调和他们之间的关系?然后,政治机构成为一个独立的存在之后,我们又可以针对其本身进行很多讨论,还可以讨论它和普通公民之间的关系。总之,政治学研究的问题是及其丰富而复杂的。
    其次,政治学的研究方法是复杂的。政治学说到底研究的是人和人、任何组织的关系,这就造成了政治学本身研究很难做到科学的标准,常常会出现看似有理其实打脸的结论。又由于它根植于人类社会的特性,导致它只能做一些 “马后炮” 类型的研究。最终这些研究能否指导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建设,还取决于很多很多变量。那学习政治学的意义又何在呢?
    这个问题本身还是透露着一种找到标准答案的目的。诚然,作为政治学的研究者,在研究时要有创见,通过研究产生指导性的意见。但是,作为政治活动的参与者,和政治学理论的学习者,我们必须意识到面对问题的复杂性,尽可能抛开自己的固有观念来做思考。要知道,在复杂的博弈中,我们不会有一个简单的答案。
    幸而我不是一个需要做出政治决策的人,我可以把自己带入不同的政治理论中,去做思想冲浪。所以,话说回来,这样的学习也是一种 YY,不是 “来真的”。
    不过…… 真的不是吗?回忆一下,我最早听说到 “民粹主义” 这个词,大约是在 2012 年,那个时候安倍晋三上台,在钓鱼岛上做文章,挑动敏感的中日关系,老师还提醒我们,作文千万别写钓鱼岛,写不好就踩雷;随后经历了英国脱欧公投、蔡英文川普等人相继上台,因为来到法国,也关注到法国极右势力的崛起,再到现在的美中角力…… 学习政治学,可以帮助我们以一个冷静的视角来看待各种政治事件,看到背后的复杂,甚至看透背后的复杂。
    学习从古希腊到现当代的种种政治哲学思想,帮助我们理解哲人是如何思考和构建理想的政治秩序的;学习不同的意识形态,了解不同的政治人物的言行是出于怎样的前提假设;学习国家和政府,了解不同政体和政府组织方式可能引发的不同治理结果……
    最最重要的是,政治学还是一个枢纽性学科,在《政治学通识》里我们看到了哲学、社会学、经济学乃至于心理学等等社会学科轮番出场,出谋划策,学习政治学,也是打开其他这些学科大门的好方法。
    而包刚升老师的这本书,是学习政治学的绝佳入口~

      5
      5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政治学的常识

      在从未接触过这个学科的人看来,政治学不是等同于宫廷政治或做官的技艺,就是等同于意识形态宣教,最直观的就是不少公共政治课的刻板印象。当然,更直接的问题是,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理论并没有像经济学概念和理论一样广为人知。从五个维度来界定政治:第一,政治以政治共同体的存在为前提。没有政治共同体存在的时候,要么现代意义上的政治尚未产生,要么政治就沦为暴力角逐。今天的政治共同体一般是指国家,而政治是发生在这个共同体内的事情。第二,政治产生在公共领域。这意味着存在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区分。上文业已提及,政治不是发生在私人领域中,而是发生在公共领域中。第三,政治与政治共同体经常面临的公共政策选择有关。每个政治共同体都会面临很多公共政策选择,比如:提高养老金的比例还是降低养老金的比例?提高退休的年龄还是降低退休的年龄?政府应该更多的债还是借更少的债?武力解决国际争端还是和平解决?所有这些问题都涉及公共政策的选择。面对不同的公共政策方案,还存在政策竞争的问题,这些都跟政治有关。第四,非常重要的是,政治还跟集体决策的形式有关。一个政治共同体的集体决策形式是威权方式,还是民主方式?这就跟政体有关。此外,同一种政体内部也存在具体的集体决策形式的差异。比如,议会制和总统制就是两种差异较大的集体决策形式。集体决策形式的差异会产生不同的政治效应。第五,政治离不开行政机构与强制力机构,行政机构主要是指一般的政府官僚系统,强制力机构主要是指军队与警察。这些机构关系到国家的实际执行力与强制力。所以,行政机构或官僚体系以及军队与警察等暴力机构也是政治的核心问题。马克思认为,“一切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和斗争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由于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会面临不断的经济危机,由此从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就具有必然性;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就是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共产主义。从企业与市场由资本家主导的管理模式变成一种由行政官僚统治的管理模式 —— 行政官僚本身缺少市场激励,整个生产过程极易变成一种官僚化运作。再次,无产阶级一党专政有可能会成为新的专制统治 —— 伯恩斯坦认为至少有这种可能性。最后,伯恩斯坦认为马克思的工人阶级中心论有可能是反人道主义的。有一个美国小男孩要过圣诞节了,却还没有收到礼物,感到很郁闷。于是,他就写了一封信,想寄给上帝。他在信中说,马上要过圣诞节了,上帝您给我 100 美金作礼物好吗?邮递员看到信后觉得很搞笑,上面写着寄给上帝,那送给谁呢?邮递员决定把信送到白宫。当时的总统收到这封信感到有些激动,本来寄给上帝的信最后送给了他。所以,他决定给这个小男孩寄点钱过去,但 100 美金太多了,所以就让秘书寄了 50 美金过去。很快,那个小男孩收到了 50 美金,而且注意到钱是从白宫寄来的。于是,他给上帝写了一封回信。不久,美国总统收到了小男孩寄给上帝的第二封信。当这位总统开心地打开小男孩的信件时,他读到了这样的文字:“非常感谢上帝,您寄来的圣诞节礼物已经收到,但遗憾的是,您的钱是从白宫转过来的,这钱经过白宫时,被那帮混蛋克扣了 50 美金!” 这个小男孩觉得上帝寄给他的应该是 100 美金,而他只收到了 50 美金,那 50 美金一定是被白宫征收了。这个说明美国整个政治文化中对国家、政府和权力抱有一种高度警惕的态度。关于国家的理想角色,目前大致有三种主要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国家的理想角色主要是提供保护;第二种观点认为,国家的理想角色主要应该是促进发展;第三种观点认为,国家的理想角色主要应该是提供福利。这个悖论是:没有一个有效的国家,社会经济很难发展起来;但同时,如果没有起码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就不能形成一个有效的国家。这就使得不少国家陷入 “国家构建 — 社会发展” 的恶性循环。现代政党通常可以区分为不同的类型。一种分类是把政党划分为干部型政党和群众型政党,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都是群众性政党,列宁当年创建的布尔什维克是干部型政党。在现代政治中,群众性政党往往是因为选举才临时组织到一起的,选举一结束就各自走散了。在美国,很多人和很多家庭宣称自己属于民主党或共和党,并不意味着他们跟民主党或共和党党部有着密切的联系,而是说他们在大选中投票支持民主党或共和党。另外,加入群众型政党并不需要什么严格的程序。相比之下,干部型政党有较为严密的组织,有较为严格的纪律,有相对完善的内部管理。从理论上讲,干部型政党应该是一个更有凝聚力的政党,具有更强的组织能力。此外,干部型政党通常有比较严格的入党手续。过去有一个观点认为资产阶级民主一定是虚伪的。理由在于,如果资产阶级民主是真实的,没有财产的大部分人会团结起来,通过政治手段剥夺有产者的财产。这就是说,当人数更多的无产阶级控制国家力量以后,会动用国家机器的力量把资产阶级的财产剥夺了。如果这种财产剥夺没有发生,那么资产阶级民主就一定是虚伪的。这个论证逻辑不能说没有瑕疵,但多少有些道理。资产阶级其实存在两种相互矛盾的恐惧:一方面恐惧威权统治者的胡作非为,另一方面恐惧民主政治下工人阶层的再分配政策。按照这一逻辑,资产阶级究竟倾向于支持还是反对民主,取决于他们对这两种恐惧的判断与权衡。在威权政体下,市民社会即便存在,其主要影响应该被控制在非政治领域;如果市民社会 —— 特别是强大的公民社团组织 —— 想要介入政治领域的话,通常会受到压制。否则,公民社会的兴盛就可能会对威权统治的合法性构成挑战。对于极权和后极权社会来说,它们更容易采用的方式是,通过政府、政党或协会等手段来控制原本属于市民社会的组织。这样,在这类社会中,好像存在为数众多的非营利组织和非政府组织,但实际上这些组织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政治权力所支配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一本可以与《包刚升·政治学通识30讲》配套享用的“最好的政治学入门著作”

        这本书同样出自《政治学通识 30 讲》的主理人包刚升老师之手,原本是作者在复旦大学教授政治学课程的讲义,经润色修改后出版,意外地成为了国内 “最好的政治学入门著作”。


        很多人都很喜欢谈论政治,但是又有多少人能说得清楚一些基本概念或者重大议题呢?比如,自由主义、保守主义和社会主义分别主张何种政治观点,论战焦点是什么?现代国家的特征与标准是什么?全球范围内有哪些主要的政治类型,其各自的根本治理逻辑分别是什么?为什么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能奏效?选民根据什么投票?政治生活中暴力存在的必要性是什么?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如何实现有效治理?如何有效治理腐败问题?
        这些问题,都会在这本书中得到清晰、明确、充满趣味和深度的解读,这对于非专业的政治学爱好者来说,是一个天大的福利。
        特别推荐大家阅读这本书中有关 “民主” 及 “民主转型” 的章节,这是包刚升老师的 “看家把事”。对于 “民主” 可能很多朋友还停留在 “选举就是民主” 的粗浅理解上,但仔细想一下,两千多年前的雅典就有全民直选,难道他们实现了真正的民主了吗?为什么有得国家实现了成功的民主转型,而有的国家则没有?民主可以跨文化移植吗?
        这些问题既重要,又有趣,在选修《政治学通识 30 讲》的同时,配套阅读这本《政治学通识》,会对大家的思维养成、逻辑训练,具体案例分析的深度和发散度等方方面面产生直接而明显的帮助。

          2
          评论
        • 查看全部22条书评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