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学界少有的把五燕国史综合研究的作品。

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慕容鲜卑与五燕国史展开了一定探讨,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和看法。如对慕容鲜卑的族属、渊源、名号、迁徙;五燕政权的建立、发展、衰亡;各政权的政区、职官、经济、文化、宗教信仰;以及北魏以后支系发展的线索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较深程度的揭示。

十六国史研究,相对来讲五燕的研究较弱,将五燕合起来作综合研究的更少,本书可以说是对此进行的首次尝试。这项成果在魏晋南北朝史研究方面,具有弥补不足、促进相关研究不断深入的意义。

目录

  • 版权信息
  •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说明
  • 绪论
  • 第一章 慕容鲜卑的来源与迁徙
  • 第一节 慕容鲜卑的名号与来源
  • 一 鲜卑名号与早期发展
  • 二 慕容鲜卑的名号
  • 三 慕容鲜卑来源及早期迁徙
  • 第二节 慕容鲜卑的迁徙与兴起
  • 一 莫护跋、木延时期的迁徙与发展
  • 二 涉归时期的发展
  • 第二章 前燕的兴衰及其与周边政权的关系
  • 第一节 慕容鲜卑的兴起与前燕的建国
  • 一 慕容廆时代鲜卑慕容部的发展
  • 二 慕容皝的统治与前燕的建立
  • 第二节 前燕入主中原及其兴衰
  • 一 前燕南下逐鹿中原
  • 二 前燕的极盛
  • 三 前燕的衰亡
  • 第三章 后燕与西燕的并立
  • 第一节 后燕、西燕的复国与发展
  • 一 前秦政权中的鲜卑慕容氏
  • 二 后燕与西燕的复国与发展
  • 第二节 后燕、西燕的兴衰
  • 一 后燕的发展壮大与攻灭西燕
  • 二 后燕的衰落与分裂
  • 第四章 南燕与后、北燕国的并存
  • 第一节 后燕、南燕的并存
  • 一 后燕收缩龙城与南燕的建立
  • 二 后燕的衰亡与南燕的发展
  • 第二节 南燕的灭亡与北燕的兴衰
  • 一 冯氏北燕的建立与东晋灭南燕
  • 二 冯氏北燕的兴衰
  • 第五章 北朝以后的鲜卑慕容氏
  • 第一节 北朝以后慕容鲜卑概况
  • 一 慕容鲜卑的去向
  • 二 北魏以后慕容鲜卑的群体发展与三次改姓
  • 第二节 北朝以后慕容、豆卢诸支系发展线索
  • 一 北朝以后慕容各支发展基本线索
  • 二 北朝以后豆卢一支发展基本线索
  • 三 《豆卢实墓志》与北朝隋唐豆卢氏家族
  • 第三节 北朝以后慕容鲜卑人的民族发展与文化转型
  • 一 4世纪末到5世纪上半叶的第一次转型
  • 二 5世纪下半叶到6世纪的第二次转型
  • 三 6世纪末开始的第三次转型
  • 第六章 五燕的政治制度
  • 第一节 五燕的职官与政区设置
  • 一 五燕所见职官与政区
  • 二 五燕的选官制度
  • 三 五燕职官制度的特点
  • 第二节 前、后、北燕的“胡汉分治”机构
  • 一 三燕时期统治少数民族的机构设置
  • 二 三燕统治少数民族职官特点及其发展变化原因
  • 第三节 五燕军事制度
  • 一 五燕军事统御机构及兵源、兵役、兵种
  • 二 五燕军营组织及补给等问题
  • 第七章 慕容鲜卑、五燕社会经济与文化
  • 第一节 慕容鲜卑与五燕的社会经济
  • 一 农业
  • 二 畜牧、渔猎、手工业及商业
  • 第二节 慕容鲜卑与五燕的社会文化
  • 一 慕容鲜卑、五燕的风俗习惯
  • 二 五燕的文化教育、史学与音乐
  • 三 宗教信仰
  • 第三节 五燕阶级、民族关系与慕容鲜卑早期汉化
  • 一 五燕的阶级、民族关系
  • 二 慕容鲜卑的早期汉化及其民族观的演变
  • 结语 慕容鲜卑、五燕政权的历史地位与影响
  • 附录
  • 表1 早期鲜卑活动轨迹
  • 表2 五燕、慕容鲜卑世系
  • 表3 前燕职官表
  • 表4 后燕职官表
  • 表5 西燕职官表
  • 表6 南燕职官表
  • 表7 北燕职官表
  • 《豆卢永恩墓碑》
  • 参考文献
  • 文献史料
  • 工具书
  • 考古报告、简报
  • 今人著作、论文集
  • 期刊、学位论文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 加载中...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