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推荐语
一部经典中国通史读物。
内容简介
《纲鉴易知录(上下册)》是清朝康熙年间,浙江文人吴乘权和他的朋友周之炯、周之灿合作编纂的一部中国通史读物。吴乘权字楚材,浙江山阴人,他在文、史方面都有不小的成就。古文选本中流行最广的《古文观止》,就是他选注的。吴乘权等以为《资治通鉴》“卷帙太烦,岂能一概记诵”,因此起意编一部篇幅适中繁简适度的历史书,他们三人为此工作了六个寒暑。吴乘权在自序中说了此书的编辑方法和编辑思想:“苦简编之汗漫,为之摘要而删繁;虑大义之不明,为之提纲而挈领。”他们编辑的依据,从太古神话传说时代直到战国,主要依据北宋刘恕的《通鉴外纪》和元朝金履祥的《通鉴前编》;从战国到五代这一千三百多年,据朱熹的《资治通鉴纲目》,“纲”和“目”分列的体例也仿照此书;宋元两朝据明代商辂的《续资治通鉴纲目》;明朝部分,也叫《明鉴易知录》,依据则是朱国标从清初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节抄的《明纪钞略》。这样时间跨度就足够长远,并且用纲目体分出层次,在特定正统观指导下形成连续一贯的编年时间线索,对后世读者来说,这就是一部上起太古,下迄明代的明晰易读的中国通史了。
《纲鉴易知录》沿袭了传统史书编纂的一般体例,即按照确定好的体例编排好史料大纲,在“纲”下直接叙述历代史实,而不过多地议论阐发,能以一种具有亲和力的方式为读者提供一个历史框架,线索分明。同时编者注意用生动的人物故事和历史事件串联整体,不会显得单调枯燥。而近代和现代人写的史书,多取概括论述的形式,重要史实常常只作举例性的说明,或仅见于附注中,这对于已有基本历史知识的读者困难还不大,至于一般初学者,常常只能得到一些空洞的概念,而缺乏真正的史实基础,难以形成整体的历史知识印象。《纲鉴易知录》等传统通史读物,在这方面的优势是很明显的。
目录
- 版权信息
- 纲鉴易知录 上册
- “中华经典普及文库”出版缘起
- 出版说明
- 纲鉴易知录卷一
- 纲鉴易知录卷二
- 纲鉴易知录卷三
- 纲鉴易知录卷四
- 纲鉴易知录卷五
- 纲鉴易知录卷六
- 纲鉴易知录卷七
- 纲鉴易知录卷八
- 纲鉴易知录卷九
- 纲鉴易知录卷十
- 纲鉴易知录卷十一
- 纲鉴易知录卷十二
- 纲鉴易知录卷十三
- 纲鉴易知录卷十四
- 纲鉴易知录卷十五
- 纲鉴易知录卷十六
- 纲鉴易知录卷十七
- 纲鉴易知录卷十八
- 纲鉴易知录卷十九
- 纲鉴易知录卷二十
- 纲鉴易知录卷二一
- 纲鉴易知录卷二二
- 纲鉴易知录卷二三
- 纲鉴易知录卷二四
- 纲鉴易知录卷二五
- 纲鉴易知录卷二六
- 纲鉴易知录卷二七
- 纲鉴易知录卷二八
- 纲鉴易知录卷二九
- 纲鉴易知录卷三十
- 纲鉴易知录卷三一
- 纲鉴易知录卷三二
- 纲鉴易知录卷三三
- 纲鉴易知录卷三四
- 纲鉴易知录卷三五
- 纲鉴易知录卷三六
- 纲鉴易知录卷三七
- 纲鉴易知录卷三八
- 纲鉴易知录卷三九
- 纲鉴易知录卷四十
- 纲鉴易知录卷四一
- 纲鉴易知录卷四二
- 纲鉴易知录卷四三
- 纲鉴易知录卷四四
- 纲鉴易知录卷四五
- 纲鉴易知录卷四六
- 纲鉴易知录卷四七
- 纲鉴易知录卷四八
- 纲鉴易知录卷四九
- 纲鉴易知录卷五十
- 纲鉴易知录卷五一
- 纲鉴易知录卷五二
- 纲鉴易知录卷五三
- 纲鉴易知录卷五四
- 纲鉴易知录卷五五
- 纲鉴易知录卷五六
- 纲鉴易知录 下册
- 纲鉴易知录卷五七
- 纲鉴易知录卷五八
- 纲鉴易知录卷五九
- 纲鉴易知录卷六十
- 纲鉴易知录卷六一
- 纲鉴易知录卷六二
- 纲鉴易知录卷六三
- 纲鉴易知录卷六四
- 纲鉴易知录卷六五
- 纲鉴易知录卷六六
- 纲鉴易知录卷六七
- 纲鉴易知录卷六八
- 纲鉴易知录卷六九
- 纲鉴易知录卷七十
- 纲鉴易知录卷七一
- 纲鉴易知录卷七二
- 纲鉴易知录卷七三
- 纲鉴易知录卷七四
- 纲鉴易知录卷七五
- 纲鉴易知录卷七六
- 纲鉴易知录卷七七
- 纲鉴易知录卷七八
- 纲鉴易知录卷七九
- 纲鉴易知录卷八十
- 纲鉴易知录卷八一
- 纲鉴易知录卷八二
- 纲鉴易知录卷八三
- 纲鉴易知录卷八四
- 纲鉴易知录卷八五
- 纲鉴易知录卷八六
- 纲鉴易知录卷八七
- 纲鉴易知录卷八八
- 纲鉴易知录卷八九
- 纲鉴易知录卷九十
- 纲鉴易知录卷九一
- 纲鉴易知录卷九二
- 明鉴易知录卷一
- 明鉴易知录卷二
- 明鉴易知录卷三
- 明鉴易知录卷四
- 明鉴易知录卷五
- 明鉴易知录卷六
- 明鉴易知录卷七
- 明鉴易知录卷八
- 明鉴易知录卷九
- 明鉴易知录卷十
- 明鉴易知录卷十一
- 明鉴易知录卷十二
- 明鉴易知录卷十三
- 明鉴易知录卷十四
- 明鉴易知录卷十五
出版方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全名为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一家集编辑、印刷、出版、发行于一体的出版机构,于1912年1月1日由陆费逵筹资创办于上海。创立之初,以出版中小学教科书为主,并印行古籍、各类科学、文艺著作和工具书等。同时,中华书局还自办印刷厂,至1937年拥有印刷机械300余架,职工1000余人。1954年5月,中华书局总部迁址北京,1958年改为以整理古籍为主的专业出版社,在整理出版古籍和学术著作方面更有长足的进展,从而享誉海内外。曾出版《中华大字典》《四部备要》《图书集成》《中华百科丛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