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用户推荐指数
豆瓣高分
类型
9.5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47千字
字数
2016-0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读杜诗,这一本并不厚重的诗选,胜过汗牛充栋的高头讲章。
内容简介
本书目前学界公认最权威的杜诗选本,作者萧涤非先生以编年体将杜诗按杜甫生平分为四个时期,选取281首作品,注解时除了“以杜解杜”、“以史证杜”、征引古人注杜成果,萧先生自家独到的议论和考据更是全书的精彩之处。
目录
- 版权信息
- 文前彩插
- 诗人杜甫
- 一
- 二
- 三
- 例言
- 第一期 读书游历时期
- 望岳
- 登兖州城楼
- 房兵曹胡马
- 画鹰
- 夜宴左氏庄
- 赠李白
- 陪李北海宴历下亭
- 赠李白
- 第二期 困守长安时期
- 八仙歌
- 春日忆李白
- 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
- 高都护骢马行
-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 乐游园歌
- 投简咸华两县诸子
- 兵车行
- 丽人行
- 前出塞九首
-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 送高三十五书记十五韵
- 曲江三章章五句
- 夏日李公见访
- 秋雨叹三首
- 九日寄岑参
- 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
- 醉时歌
- 天育骠骑图歌
- 官定后戏赠
- 去矣行
-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 后出塞五首
- 第三期 陷安史叛军中、为官时期
- 月夜
- 悲陈陶
- 悲青坂
- 对雪
- 春望
- 哀江头
- 塞芦子
- 自京窜至凤翔喜达行在所三首
- 述怀
- 羌村三首
- 北征
- 彭衙行
- 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伤其临老陷贼之故,阙为面别,情见于诗
- 春宿左省
- 曲江二首
- 望岳
- 瘦马行
- 赠卫八处士
- 洗兵马原注:“收京后作。”
- 新安吏
- 潼关吏
- 石壕吏
- 新婚别
- 垂老别
- 无家别
- 秦州杂诗二十首(录四)
- 留花门
- 月夜忆舍弟
- 梦李白二首
- 天末怀李白
- 捣衣
- 空囊
- 病马
- 送远
- 佳人
- 发秦州
- 寒峡
- 龙门镇
- 石龛
- 凤凰台
-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
- 发同谷县
- 剑门
- 成都府
- 第四期 漂泊西南时期
- 卜居
- 为农
- 蜀相
- 堂成
- 江村
- 宾至
- 狂夫
- 野老
- 客至
- 遣兴
- 题壁上韦偃画马歌
- 恨别
- 后游
- 春夜喜雨
-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 春水生二绝(录一)
- 所思
- 绝句漫兴九首(录六)
-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录四)
- 进艇
- 赠花卿
- 三绝句(录二)
- 送韩十四江东省觐
- 戏为六绝句
- 楠树为风雨所拔叹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百忧集行
- 病橘
- 枯椶
- 野望
- 不见
- 花鸭
- 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
- 大麦行
- 奉送严公入朝十韵
- 客夜
- 客亭
-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 九日
- 有感五首(录一)
- 送陵州路使君赴任
- 王命
- 征夫
- 早花
- 发阆中
- 桃竹杖引赠章留后
- 岁暮
- 释闷
- 天边行
- 阆山歌
- 阆水歌
-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录一)
- 草堂
- 四松
- 题桃树
- 绝句四首(录一)
- 绝句六首(录三)
- 绝句二首
- 登楼
- 宿府
- 太子张舍人遗织成褥段
-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 送韦讽上阆州录事参军
- 忆昔二首
- 除草
- 去蜀
- 旅夜书怀
- 三绝句
- 白帝城最高楼
- 八阵图
- 负薪行
- 最能行
- 夔州歌十绝句(录三)
- 古柏行
- 白帝
- 存殁口号二首(录一)
- 诸将五首
- 秋兴八首
- 咏怀古迹五首(录三)
- 壮游
- 昔游
- 遣怀
- 宿江边阁
- 历历
- 解闷十二首(录五)
- 阁夜
- 缚鸡行
- 愁
- 麂
- 昼梦
- 暮春题瀼西新赁草屋五首(录一)
- 承闻河北诸道节度入朝欢喜口号绝句十二首(录三)
- 驱竖子摘苍耳
- 复愁十二首(录五)
- 同元使君舂陵行并序
- 又呈吴郎
- 暇日小园散病,将种秋菜,督勤耕牛,兼书触目
- 登高
- 九日
- 虎牙行
- 写怀二首(录一)
-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
- 冬至
- 归雁
- 短歌行赠王郎司直
- 江汉
- 公安送韦二少府匡赞
- 暮归
- 晓发公安
- 蚕谷行
- 登岳阳楼
- 岁晏行
- 南征
- 遗遇
- 宿花石戍
- 客从
- 清明二首(录一)
- 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尔遣兴,寄递,呈苏涣侍御
- 楼上
- 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并序
- 小寒食舟中作
- 江南逢李龟年
- 白马
- 逃难
- 聂耒阳以仆阻水,书致酒肉,疗饥荒江,诗得代怀,兴尽本韵。至县,呈聂令。陆路去方田驿四十里,舟行一日,时属江涨,泊于方田
- 暮秋将归秦,留别湖南幕府亲友
- 长沙送李十一衔
- 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
- 附录 《杜甫诗选注》批注
- 批注辑录说明
- 关于批注辑录的补充说明
- 正文中批注
- 第一期 读书游历时期
- 第二期 困守长安时期
- 第三期 陷安史叛军中、为官时期
- 第四期 漂泊西南时期
- 封页等处批注
- 附记
- 一、在书刊上的批语
- 二、在纸片上的批注
- 后记
- 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典藏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1年3月成立于北京,系国家级专业文学出版机构,现为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成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