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这本书通过分析中国古典小说名著,研究了小说叙事的艺术。

内容简介

1989年浦安迪教授应乐黛云教授邀请,为北京大学中文系和比较文学研究所的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学生开设了一门课程,题为“中国古典文学与叙事文学理论”。

该课程的目标旨在从比较文学理论的角度,探讨中国古典小说的叙事方式,并且进一步阐释它与世界其他各国叙事文学的关联。

本书就是该课程讲稿的整理结集。曾收在“北大学术演讲丛书”。本书将中国的叙事传统放在世界文学的范围内进行考量,而且以此为课程的切入点,再慢慢地引入中国叙事文学的代表性文体——明清“奇书文体”,再对奇书文体的代表著作进行细读分析。

对叙事学、比较文学感兴趣,又或者对《金瓶梅》《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的作品阐释有疑惑的读者,相信都可以在这本小书中获得智慧的启发,找到入门的道路,做更加深入的探索。

目录

  • 版权信息
  • 第一章 导言
  • 一 缘起
  • 二 叙事与叙事文
  • 三 西方与中国的叙事传统
  • 四 叙述人的口吻
  • 五 文人小说与“奇书文体”
  • 六 西方Novel与中国明清“奇书文体”的对比
  • 第二章 中国叙事传统中的神话与原型
  • 一 中西神话的比较观
  • 二 希腊神话中的“叙述性”原型与中国神话中的“非叙述性”原型的比较研究
  • 三 中国传统的对偶美学
  • 第三章 奇书文体的结构诸型
  • 一 “缀段”结构纵横谈
  • 二 奇书文体的“百回”定型结构
  • 三 “十回”主结构中的次结构
  • 四 “十回”结构的整体拼合图式
  • 五 奇书文体的高潮位置
  • 六 奇书文体的时空布局
  • 七 奇书文体的“纹理”研究
  • 八 结语
  • 第四章 中国奇书修辞形态研究
  • 一 修辞形态研究的重要性
  • 二 虚拟的“说书情境”与奇书文体的修辞特色
  • 三 人名双关语和文字游戏
  • 四 诗、词、曲、歌的引录和插叙
  • 五 曲笔“翻案”和叙事角度的操纵
  • 第五章 奇书文体中的寓意问题
  • 一 奇书文体与寓意
  • 二 “空”与“色”——《金瓶梅》中的寓意
  • 三 《西游记》中的寓意
  • 四 《水浒传》中的寓意
  • 五 《三国演义》中的寓意
  • 六 《红楼梦》中的寓意
  • 第六章 奇书文体与明清思想史通观
  • 一 奇书文体与宋明理学
  • 二 《西游记》——“不正其心不诚其意”
  • 三 《金瓶梅》——“不修其身不齐其家”
  • 四 《水浒传》——“不治其国”
  • 五 《三国演义》——“不平天下”
  • 六 结语
  • 第七章 不是结语的结语
  • 一 从明代思想史的变迁看奇书文体的形成
  • 二 明代思想史特色与奇书文体的形成
  • 三 传奇剧与奇书文体
  • 四 白话短篇小说与奇书文体
  • 五 奇书文体与批评精神
  • 附录 中国叙述传统中的抒情境界 ——《红楼梦》与《儒林外史》读法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3
1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小说如何走到今天

    为什么要写这本书奇书,喜欢标新立异,追求惊世骇俗,语不惊人死不休。他们的作者是明末清初的文人士大夫。文人化,古代文人按照他们的审美趣味来改造各种文化现象奇书和当时的心学思潮一样,要为晚明社会的困局开一道治病良方。这本书写了什么善于利用结构,向读者传达超越故事层面的信息。中观:奇书的基本结构,把握奇书的骨骼,每十回一个单元,十个或者十二个单元组成整部书。微观:纵向比较,内部的次级结构,如预示主题的重要情节,都安排在每个单元的结尾宏观:了解整部奇书的大布局,几个基本单元组成一个大段落它对我们有什么价值思维训练,三重视角拆解小说结构,在信息之间建立联系,通过谐音将真事隐藏,借假语显现象征:如梅花和竹子都象征着高洁,不被世俗所污染的品格。寻宝的意义,有时候不在于最终获得的宝藏,而在于整个过程给我们带来的成长。买椟还珠,也是一种收获。感言没有一种阅读是过时的,也没有一种阅读是不值得的。经典作品,总是充满了财富,只是看你有没有时间、有没有愿望去开采它。

      4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了解中国文学的叙事美学。

      奇书里,处处是对儒家伦理的反思、拷问和争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中国叙事学》

        文学研究经典作品,理解中国古代长篇章回小说的必读书。作者在书里提出了一个有点颠覆的概念,“四大名著” 加上《金瓶梅》《儒林外史》,它们都不是民间文学,而是文人改造的作品,属于 “奇书” 这个独特的小说门类。理解了这一点,我们才能明白四大名著到底好在哪里。本书核心内容:1. 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本书?也就是浦安迪的问题意识。2. 这本书写了什么?也就是这本书的核心观点。3. 这本书对我们有什么价值?这本书很薄,只有区区十二万字,但是读的过程中,这本书却好像越读越厚,浦安迪讲到的每一个问题,都可以通向更大的文学和文化课题。其中最重要的课题,还是中国古代小说美学。这六部小说流传至今,不一定还能代表中国人的基本共识,也不一定能代表中国小说的最高水平,但是,它所凝聚的叙事美学,依然有值得探讨的价值。探讨的过程中,你会理解中国人认识世界的底层思维如何延续,也能从中学会一种训练自己思维能力的方法。这就是经典不会过时的理由。没有一种阅读是过时的,也没有一种阅读是不值得的。经典作品,总是充满了财富,只是看你有没有时间、有没有愿望去开采它。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6条书评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