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8.2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97千字
字数
2011-06-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通过梳理莱茵河的历史发展,揭示了傲骨莱茵河两岸民族和国家从古到今的内在因素,借此警示并预见隔河相望的法德两国关系的未来走向。
内容简介
《莱茵河》初版于1935年,历来并不被学界视为他的名著。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尤其在后冷战时期,各国关系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世代敌对的法国与德国都面临着重新认识和处理两国关系的现实。此时,人们想到了费弗尔的这部富有远见的史学著作,因为,费弗尔在法德两国复仇心态十分浓重的二战前夕,就以其超时代的真知灼见指出,莱茵河不是法国两国的“天然边界”,而是法德两国乃至欧洲各国的“友好纽带”。
他的这一观点在当时虽然未能得到重视,甚至受到冷遇,但如今历时已经证明,他的观点不但完全正确,而且能为各国人民的友好和作出贡献。1997年此书终于重新初版,添入了一些不见于初版的内容。
全书充分展示了作者的学识,历史学、地理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多门学科,有机地交融在一起,使得这本薄薄的小书,包含有极为丰富的内涵。
目录
- 版权信息
-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分科本)出版说明
- 超时代的真知灼见
- 告读者
- 介绍
- 一部应邀撰写之作的故事
- 《为莱茵河而战》
- 批判莱茵河神话
- 一部包含两个维度的著作
- 《莱茵河》以及法国和外国对此书的态度
- 1953年后记
- 莱茵河,欧洲的河流
- 1935年版序言
- 第一章 莱茵河的三个题目
- Ⅰ. 通道:一条大河的形成
- Ⅱ. 天然边界
- Ⅲ. 两个种族之间的莱茵河
- 第二章 三个形象,三种酵母
- Ⅰ. 罗马化地区
- Ⅱ. 蛮族
- Ⅲ. 教会
- 第三章 从城邦到国家
- Ⅰ. 莱茵河城市
- Ⅱ. 从城市到君主
- Ⅲ. 走向两个民族间的莱茵河
- 第四章 一条边界是如何形成和消失的
- Ⅰ. 莱茵河:从法国的界河到法兰西帝国的河流
- Ⅱ. 莱茵河:从德意志的界河到德国的河流
- 结束语 回眸往昔
- 附录
- Ⅰ. 第一版(1931年)结束语
- Ⅱ. 关于莱茵河经济史的若干思考(1953年)
- Ⅲ. 皮特·舍特勒拟定的补充书目
- 参考书目
- 1. 通史
- 2. 历史地理和地理环境
- 3. 莱茵河的三个题目
- 4. 凯尔特人和日耳曼人
- 5. 罗马化地区
- 6. 蛮族
- 7. 教会
- 8. 城市
- 9. 诸侯
- 10. 法国大革命和法兰西帝国
- 11. 1814-1914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1897年创办于上海,1954年迁北京。与北京大学同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