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在项目矫正领域原有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范式,对各地降低重新犯罪风险的探索有很好的参考与借鉴价值。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经过对罪犯矫正方法近20年的研究,并在与国内罪犯矫正机构,特别是监狱的共同尝试探索后提出了我国现有通过发展项目矫正方法降低重新犯罪概率的观点。项目矫正就是通过“矫正项目”这一工具矫正罪犯。矫正项目具有以下特点:适用于所有罪犯,罪犯矫正工作者适用方便,以罪犯的矫正需要为根据,具有良好的矫正效果。

本书的主要内容即介绍以罪犯矫正工作者为主体进行的矫正项目,并对以广大犯罪矫正工作者为主体进行的矫正项目进行了探索。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一、需要认真对待的重新犯罪问题
  • 二、对当下罪犯矫正方法的反思
  • 三、本书写作的出发点
  • 四、本书的基本内容
  • 五、本书的亮点
  • 第一章 项目矫正的发展
  • 第一节 传统降低重新犯罪危险的基本范式
  • 一、劳动范式
  • 二、心理矫治范式
  • 三、文化教育与劳动技能培训范式
  • 四、思想改造范式
  • 第二节 降低重新犯罪危险的新范式
  • 一、对传统的降低重新犯罪危险范式的批评与反思
  • 二、项目矫正的兴起
  • 第三节 项目矫正在中国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 一、项目矫正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概览
  • 二、探索项目矫正的动因的初步分析
  • 第二章 项目矫正的概念、特点与价值
  • 第一节 项目矫正的概念
  • 一、矫正项目是一种矫正模块的集合
  • 二、矫正项目是具有独立矫正功能的矫正模块集合
  • 三、矫正项目是针对罪犯不同矫正需要而实施的矫正模块集合
  • 四、矫正项目是具有矫正程式的矫正模块集合
  • 五、矫正项目与矫正方法、矫正方案、社会工作介入方案的关系
  • 第二节 项目矫正的特点
  • 一、通过使用工具对罪犯进行矫正
  • 二、为所有一线工作人员开展有效的罪犯矫正提供可能
  • 三、具体明确的针对性
  • 四、具有调动罪犯接受矫正积极性的功能
  • 五、为持续推出矫正罪犯的方法开辟了道路
  • 六、具有效果评估的要求
  • 第三节 项目矫正的价值
  • 一、工具性价值
  • 二、目的性价值
  • 三、动力性价值
  • 第三章 矫正项目的设计原则、框架、法律定位及相关制度安排
  • 第一节 矫正项目设计的原则
  • 一、以多元目标为指向
  • 二、以罪犯矫正需要为根据
  • 三、模块化原则
  • 四、以个案工作为基础,以小组/监区工作为核心
  • 五、助人自助
  • 六、融入罪犯日常生活
  • 七、按照个案工作的流程安排矫正项目的实施
  • 第二节 矫正项目的框架
  • 一、“核心矫正项目+类型犯矫正项目”的总体结构
  • 二、“个案矫正方法+小组/监区矫正模块”的矫正项目结构
  • 第三节 矫正项目的法律定位与相关制度安排
  • 一、矫正项目的法律定位
  • 二、矫正项目的相关制度安排问题
  • 第四章 矫正项目实施的过程
  • 第一节 罪犯矫正需要的评估
  • 一、罪犯矫正需要评估的时间段与主体
  • 二、罪犯矫正需要评估的工具
  • 三、罪犯矫正需要评估信息的收集
  • 第二节 矫正项目实施的协商原则
  • 一、矫正项目实施的协商原则的内涵
  • 二、矫正项目实施的协商原则的意义
  • 三、矫正项目实施协商原则的落实
  • 四、矫正项目实施的协商原则的前景
  • 第三节 矫正关系的建立与服刑计划的协商
  • 一、矫正关系的建立
  • 二、矫正项目的选择与服刑计划的协商
  • 三、服刑计划的地位
  • 四、服刑计划的管理与督导
  • 第四节 矫正项目的实施与技巧
  • 一、个案工作的定位与实施的一般技巧
  • 二、小组/监区工作的定位与实施的一般技巧
  • 第五节 矫正项目的效果评估与结案
  • 一、矫正项目的效果评估
  • 二、矫正项目的结案
  • 第六节 矫正项目电子资料的建档、管理
  • 一、矫正项目电子资料建档的意义
  • 二、矫正项目电子资料的建档与管理
  • 第五章 小组/监区矫正模块
  • 第一节 说理/阅读欣赏/读写讨论模块
  • 一、说理/阅读欣赏/读写讨论模块的功能
  • 二、目前我国罪犯教育的基本问题
  • 三、说理/阅读欣赏/读写讨论模块的探索
  • 四、说理/阅读欣赏/读写讨论模块化的考虑
  • 第二节 认知改变/思维方式改变模块
  • 一、认知改变/思维方式改变的功能
  • 二、认知改变/思维方式改变的问题与新探索
  • 三、认知改变/思维方式改变模块化的考虑
  • 第三节 正念冥想/瑜伽模块
  • 一、正念冥想/瑜伽的功能
  • 二、正念冥想/瑜伽在矫正系统的探索
  • 三、正念冥想/瑜伽在我国的探索中的问题
  • 四、正念冥想/瑜伽模块化的考虑
  • 第四节 打坐修心/内观模块
  • 一、对“打坐修心”与“内观”的理解
  • 二、打坐修心/内观的功能
  • 三、打坐修心/内观在我国罪犯矫正系统的探索
  • 四、打坐修心/内观在我国罪犯矫正系统的探索需要关注的问题
  • 五、打坐修心/内观模块化的思考
  • 第五节 劳动模块
  • 一、罪犯劳动的功能
  • 二、罪犯劳动的实践
  • 三、罪犯劳动改造工作中的问题
  • 四、罪犯劳动模块化的考虑
  • 第六节 运动模块
  • 一、运动的功能
  • 二、运动矫正活动在我国罪犯矫正机构的探索
  • 三、将运动纳入罪犯矫正活动中的意义
  • 四、将运动作为矫正模块纳入矫正项目的考虑
  • 第七节 音乐模块
  • 一、音乐的功能
  • 二、将音乐引入罪犯矫正中的探索
  • 三、将音乐纳入罪犯矫正的意义
  • 四、将音乐作为模块引入矫正项目的考虑
  • 第八节 工艺/园艺活动模块
  • 一、工艺/园艺活动在罪犯矫正工作中的意义
  • 二、工艺/园艺活动在罪犯矫正领域的探索
  • 三、工艺/园艺活动探索中的问题
  • 四、工艺/园艺活动纳入矫正项目的考虑
  • 第九节 劳动就业技能培训模块
  • 一、罪犯劳动就业技能培训的功能
  • 二、罪犯劳动就业技能培训的探索
  • 三、罪犯劳动就业技能培训的问题
  • 四、将罪犯劳动就业技能培训纳入矫正项目的考虑
  • 第六章 核心矫正项目
  • 第一节 矫正项目的梳理与构结理论基础
  • 一、迅速发展的矫正项目
  • 二、矫正项目开发的规划
  • 三、矫正项目构结的理论基础
  • 第二节 认罪悔罪矫正项目
  • 一、认罪悔罪矫正项目的适用对象
  • 二、认罪悔罪矫正项目的探索
  • 三、认罪悔罪矫正项目的模块构造
  • 四、认罪悔罪矫正项目的实施
  • 第三节 理性化矫正项目
  • 一、理性化矫正项目的适用对象
  • 二、理性化矫正项目的探索
  • 三、理性化矫正项目的模块构造
  • 四、理性化矫正项目的实施
  • 第四节 定修矫正项目
  • 一、定修矫正项目的适用对象
  • 二、定修矫正项目的探索
  • 三、定修矫正项目的模块构造
  • 四、定修矫正项目的实施
  • 第五节 责任培育矫正项目
  • 一、责任培育矫正项目的适用对象
  • 二、责任培育矫正项目的探索
  • 三、责任培育矫正项目的模块构造
  • 四、责任培育矫正项目的实施
  • 第六节 家庭关系(恋爱婚姻)矫正项目
  • 一、家庭关系(恋爱婚姻)矫正项目的适用对象
  • 二、家庭关系(恋爱婚姻)矫正项目的探索
  • 三、家庭关系(恋爱婚姻)矫正项目的模块构造
  • 第七节 家庭关系(父母子女)矫正项目
  • 一、家庭关系(父母子女)矫正项目的适用对象
  • 二、家庭关系(父母子女)矫正项目的探索
  • 三、家庭关系(父母子女)矫正项目的模块构造
  • 四、家庭关系(父母子女)矫正项目的实施
  • 第八节 理财能力培育矫正项目
  • 一、理财能力培育矫正项目的适用对象
  • 二、理财能力培育矫正项目的探索
  • 三、理财能力培育矫正项目的模块构造
  • 第九节 积极生活矫正项目
  • 一、积极生活矫正项目的适用对象
  • 二、积极生活矫正项目的探索
  • 三、积极生活矫正项目的模块构造
  • 第十节 人际交往矫正项目
  • 一、人际交往矫正项目的适用对象
  • 二、人际交往矫正项目的探索
  • 三、人际交往矫正项目的模块构造
  • 四、人际交往矫正项目的实施
  • 第十一节 休闲时间安排矫正项目
  • 一、休闲时间安排矫正项目的适用对象
  • 二、休闲时间安排矫正项目的探索
  • 三、休闲时间安排矫正项目的模块构造
  • 第七章 不同类型犯的矫正项目组合
  • 第一节 类型犯矫正项目的探索概况
  • 一、对成瘾毒犯的矫正项目探索
  • 二、对暴力犯的矫正项目探索
  • 三、对未成年罪犯的矫正项目探索
  • 四、对类型犯矫正项目的看法
  • 第二节 对类型犯矫正项目组合建议
  • 一、长刑犯矫正项目组合
  • 二、成瘾毒犯矫正项目组合
  • 三、暴力犯矫正项目组合
  • 四、财产型罪犯矫正项目组合
  • 五、性罪犯矫正项目组合
  • 六、短刑犯矫正项目组合
  • 七、未成年罪犯矫正项目组合
  • 主要参考文献
  • 一、中文
  • 二、英文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出版方

中国法治出版社

中国法治出版社是中央级法律类图书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89年6月,隶属于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中国法治出版社每年出版新书品种1000种左右,出版物主要包括:1、法律法规的国家标准版本;2、法律、法规的权威性中外文对照文本;3、中外法学著作;4、研究生、大学本科、专科法学教科书;5、法律工具书;6、解释、宣传、介绍法律、法规的普及性读物;7、法律、法规中文及中外文对照文本的电子出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