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只有自下而上,从根子上研究观众、听众、读者的心理反应,才能找到艺术创作的有效法则。

内容简介

几乎一切美学著作,总是当头提出一个问题:“美是什么?”美的定义可长可短,但都因艰辛概括、拼凑概念,似乎什么都包罗了,结果却毫无价值。更严重的是,这种理论把人世间大量丰富多彩的美,全都变成了同一源头的概念衍生物。

试想,要把狂风暴雨中的惊魂夜海、古代美女的秋波一闪、百岁夫妻的临终握手、大漠莽原的孤狼长嚎、宋词格律的平仄调整……全都概括成同一个美的定义,有可能吗?有必要吗?有意义吗?如果硬要概括,那么,美从一开始就走向了不美。所以,不如把问题的重心从“什么是美”转移到“为什么让人感到美”。这个问题,把美的接受者当作了主体。我们应该反过来,先从根子上探测观众接受时的心理反应,从中建立新的美学。

本书的立足点就是研究接收者(即观众、听众、读者)的心理反应,由此推断艺术创作要遵循哪些心理规则,并逐一证明,所有的艺术措施其实都来自观众接受时的心理元素。

目录

  • 版权信息
  • 余秋雨简介
  • 本书历年版本选录
  • 心理美学引论
  • 一 什么是心理美学
  • 二 心理美学的立足点
  • 三 对“观众”的误解
  • 四 “正常观众”
  • 五 心理美学的首要范畴
  • 六 心理美学中的悲剧美和喜剧美
  • 七 悲剧美为何发生转型
  • 八 喜剧美为何不适合情感投入
  • 九 这一对范畴融合了
  • 十 又从心理学通达了哲学
  • 十一 审美心理机制
  • 十二 以“注意”为例
  • 十三 随意注意
  • 十四 屏风之争
  • 十五 心理空间
  • 本论 观众审美心理
  • 第一章 学理基础
  • 第二章 综合的心理需要
  • 第三章 反馈流程
  • 第四章 观众的感知
  • 第五章 观众的注意力
  • 第六章 观众情感的卷入
  • 第七章 观众的理解和想象
  • 第八章 心理厌倦
  • 余秋雨文化大事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6
5个评分

出版方

磨铁图书

磨铁图书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大众类民营图书公司之一。磨铁图书是业内知名作者公认的最佳出版合作平台,目前公司已经签约王蒙、周国平、余秋雨、于丹、蒙曼、冯唐、南派三叔、当年明月、张德芬、今何在、阿桂、刘同、马东团队、白茶、郭斯特、使徒子、伟大的安妮、张悦然天下霸唱、雷米、Priest等众多业内知名作家。几乎涵盖所有类型的畅销小说作者和他们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