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7.9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17千字
字数
2018-05-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对张东荪的探究,是把他放在梁启超、胡适、陈独秀、张君劢、李达等人的思想者群体中加以理解,他们之间的对话和论辩,呈现出了富有思想魅力的时代面貌。
内容简介
张东荪在20世纪上半叶一直是中国西学的主要输入者之一,并且是活跃的政论家。他对民初政治有多方面的参与,认为该时期共和试验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未能形成一个让人信服的政治与文化的中心势力,只有真正完成“造社会”的事业,才能为中国的共和奠定基础。本书将他放入19世纪以来世界性的民主思潮的大背景下,着力考察他早期的思想与活动,并以此重建2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主义与自由主义共通的问题与心态语境。
目录
- 版权信息
- 导论 “未知”的20世纪
- 第1章 早年岁月
- 第一节 家世与教育
- 第二节 留学生涯
- 第2章 “尝试共和”的挫败
- 第一节 在辛亥革命前后
- 第二节 对民二国会的批评
- 第三节 反对“二次革命”
- 第四节 余论:中立者的限度
- 第3章 再造共和的努力
- 第一节 反思:公德与私德
- 第二节 反思:政治与社会
- 第三节 “干政治”
- 第四节 “理性所不能决者,决之以剑”
- 第4章 贤人政治
- 第一节 国体之争
- 第二节 “人民之秀者”与共和政治
- 第三节 余论:“平民政治之弊,唯有更广之平民政治以救济之?”
- 第5章 转向新文化运动
- 第一节 创办《学灯》副刊
- 第二节 世界主义与中国问题
- 第三节 “不骂不破坏”
- 第四节 对传统的态度
- 第6章 改造的事业
- 第一节 遭遇五四运动
- 第二节 “青年导师”
- 第三节 社会改造的试验
- 第四节 中国知识阶级的“解放与改造”
- 第7章 分裂的开始
- 第一节 与梁启超等人的关系
- 第二节 组党与“谈政治”
- 第三节 “中国之前途:德国乎?俄国乎?”
- 第8章 中国内地与西方新潮
- 第一节 “大转弯之过门”?
- 第二节 湖南之行
- 第三节 对罗素的期望与失望
- 第9章 社会主义大论战
- 第一节 对“资本主义阶段”的争论
- 第二节 “俄国道路”诸问题
- 第三节 基尔特社会主义
- 第四节 儒家传统与知识分子
- 第10章 走向“政治解决”
- 第一节 对“赛先生”的重估
- 第二节 唯物史观与社会改造
- 第三节 面对国民大革命
- 第11章 30年代后的抉择
- 第一节 《再生》与“再生”
- 第二节 走向社会主义
- 结语:在民主的“天命”下
- 参考文献
- 后记与致谢
- 出版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简称三联书店) 是一家有悠久历史的著名出版社。 它的前身是邹韬奋、徐伯昕等三十年代在上海创立的生活书店、新知书店和读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