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384千字
字数
2016-06-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在中西绘画融合的背景下,围绕“理想”与“责任”,对吴冠中的艺术探索历程及思想内涵进行了剖析。
内容简介
20世纪的中西绘画融合探索,不仅负载着它无法推卸的文化使命,同时也烙刻着时代与民族的苦难。本书在中西绘画融合的大背景下,围绕“理想”与“责任”,对吴冠中的艺术探索历程及思想内涵进行了剖析。无论处于怎样的人生境遇,吴冠中始终坚守着艺术必须在“母土”里生长、努力建造中西文化艺术沟通之“桥”和拂去审美“灰尘”的艺术理想。在他身上强烈地体现出一位现代知识分子型画家,带着自己那份特殊的苦难经验,深切地关怀民族进步、文化发展,以及普及艺术公共教育的忧患意识与责任。
目录
- 版权信息
- “吴冠中艺术研究丛书”编辑委员会
- 总序 人民艺术家——“形式美”生命的诗人吴冠中
- 序 知识分子艺术家的理想与社会责任
- 引言 关于当前吴冠中艺术研究的几点反思
- 第1章 中西绘画融合思想产生的时代契机及对吴冠中的影响
- 1.1 “美术革命”促生了中西绘画融合设想
- 1.2 民国艺术界首倡中西绘画“结婚论”
- 1.3 国立杭州艺专对吴冠中的影响
- 第2章 体认民族怀思故园的留学之旅
- 2.1 青木关时期的五封《致吴大羽信》
- 2.2 一份留学答卷带来的双向印证
- 2.3 不可忽视的“他者”之见
- 2.4 留学经历激发出吴冠中的民族情怀
- 第3章 吴冠中在特殊境遇中对艺术理想的坚守与申述
- 3.1 回国三十年来的“苦难的机遇”
- 3.2 吴冠中评介几位西方画家的双重意图
- 3.3 吴冠中对中西绘画融合的推进
- 3.4 吴冠中所追求的形式美等艺术理想
- 第4章 吴冠中拓展民族传统绘画的创变理想
- 4.1 变革传统是为了建造中西绘画融合与理解之“桥”
- 4.2 吴冠中开拓了绘画语言变革的新方向
- 4.3 吴冠中广参约取的风格比较与借鉴
- 第5章 吴冠中的审美教育理想
- 5.1 大众美育与民族文化发展之内在关联
- 5.2 从《美盲要比文盲多》等文章看吴冠中的美育观
- 5.3 吴冠中基于美育理想对艺术与科学关系的探讨
- 结语 又一位从手艺进入心灵的“苦难过客”
- “附论”说明
- 附论一 关于苏立文“冲击—反应”模式下的中国现代艺术变革观
- 附论二 “拜时政所赐”的中国艺术家——苏立文为何看重中国艺术与政治的关系
- 参考文献
- 后记
- 丛书后记
- 作者简介
展开全部
出版方
清华大学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80年6月,是由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的综合出版单位。植根于“清华”这座久负盛名的高等学府,秉承清华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清华大学出版社在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迅速成长起来。清华大学出版社始终坚持弘扬科技文化产业、服务科教兴国战略的出版方向,把出版高等学校教学用书和科技图书作为主要任务,并为促进学术交流、繁荣出版事业设立了多项出版基金,逐渐形成了以出版高水平的教材和学术专著为主的鲜明特色,在教育出版领域树立了强势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