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适合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景观建筑学等学科领域的专业人士和学生,以及相关专业的爱好者阅读。

内容简介

本书在大量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系统地探讨了当代北京城市纪念空间的现状、类型特征、行为模式以及形态规律,归纳了北京城市纪念空间的基本特性,论述了纪念空间形成的功能机制,并针对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建议,为提高城市空间品质提供了一种思路。

目录

  • 版权信息
  • 当代北京城市空间研究丛书总序 微观北京&广角北京
  • 绪论
  • 第一章 历史与现况
  • 一、历史源流
  • 1.传统的继承与演变
  • 2.现代的形成与发展
  • 二、现况分布
  • 1.空间分布特征
  • 2.分布影响因素
  • 第二章 名人墓
  • 一、城市分布
  • 1.分布郊区化
  • 2.京西多名墓
  • 二、纪念主题
  • 1.墓主年代
  • 2.墓主身份
  • 三、空间形态
  • 1.从祭拜到纪念
  • 2.中心指向格局
  • 四、独立名人墓
  • 1.香山刘半农兄弟墓
  • 2.魏公村齐白石墓
  • 3.长辛店二·七烈士墓
  • 4.赵登禹将军墓
  • 五、墓园名人墓
  • 1.梅兰芳墓
  • 2.梁启超墓
  • 3.李大钊烈士陵园
  • 六、名人墓堂
  • 1.毛主席纪念堂
  • 2.中山堂
  • 七、名人墓群
  • 1.公墓
  • 2.烈士陵园
  • 八、小结
  • 1.郊区化分布的利弊
  • 2.名人墓的保护与新建
  • 3.名人墓与传统民俗
  • 第三章 名人故居
  • 一、城市分布
  • 1.旧城集中
  • 2.南北差异
  • 3.沿主要街道分布
  • 二、纪念主题
  • 1.宅主年代
  • 2.宅主身份
  • 三、空间形态
  • 1.四合院载体
  • 2.线性组织模式
  • 3.空间意义的三个层次
  • 4.空间标识
  • 四、故居纪念馆
  • 1.宋庆龄故居
  • 2.郭沫若故居
  • 3.老舍故居
  • 4.香山曹雪芹故居
  • 5.纪晓岚故居
  • 五、未开放故居
  • 1.康有为故居
  • 2.欧阳予倩故居
  • 3.齐白石故居
  • 4.左宗棠故居
  • 六、小结
  • 1.建立分级体系与认定标准
  • 2.开放为主,多种模式结合
  • 3.旧城为主,发挥聚集效应
  • 第四章 名人祠庙
  • 一、城市分布
  • 1.旧城集中
  • 2.城市外围分布
  • 二、纪念主题
  • 1.年代特征
  • 2.身份特征
  • 三、空间形态
  • 1.从祭祀到纪念
  • 2.传统院落架构
  • 3.中心递进格局
  • 4.城市界面形态
  • 四、皇家祠庙
  • 1.北京孔庙
  • 2.历代帝王庙
  • 五、官方祠庙
  • 1.文天祥祠
  • 2.贤良祠
  • 3.关岳庙
  • 六、民间祠庙
  • 1.袁崇焕祠
  • 2.关帝庙
  • 七、小结
  • 1.旧城为主,兼顾其他
  • 2.建立金字塔式三级结构体系
  • 3.营建名人祠庙特色空间文化
  • 第五章 纪念碑像
  • 一、分布与主题
  • 1.城市分布
  • 2.纪念主题
  • 二、空间形态
  • 1.形式与心理唤起
  • 2.中心标志格局
  • 三、绿野型
  • 1.几座校园内纪念碑
  • 2.“一二•九”运动纪念亭
  • 四、广场型
  • 1.人民英雄纪念碑
  • 2.毛主席雕像
  • 五、引导型
  • 1.纪念群雕
  • 2.公理战胜牌坊
  • 六、纪念雕塑园
  • 七、小结
  • 第六章 纪念地与纪念旧址
  • 一、城市分布
  • 1.市域东西分布
  • 2.城郊结合部分布
  • 3.旧城集中
  • 二、纪念特征
  • 1.主题
  • 2.类型
  • 三、普通纪念地与纪念旧址
  • 1.纪念地
  • 2.纪念旧址
  • 3.长辛店“二·七”革命纪念地与旧址
  • 四、原址纪念馆与遗址纪念园
  • 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 2.鲁迅博物馆
  • 3.徐悲鸿纪念馆
  • 4.长辛店“二•七”纪念馆
  • 5.圆明园遗址公园
  • 五、纪念地与纪念旧址的空间形态
  • 1.普通纪念地与纪念旧址
  • 2.原址纪念馆与遗址纪念园
  • 六、小结
  • 1.公园化与公共化并重
  • 2.专业化与经营性结合
  • 第七章 纪念街巷
  • 一、北京主要纪念街巷
  • 1.文丞相胡同
  • 2.五四大街
  • 3.张自忠路、赵登禹路与佟麟阁路
  • 4.赵登禹大街、佟麟阁街与中山街
  • 二、分布与特征
  • 1.分布
  • 2.特征
  • 三、街巷命名
  • 1.赋予实现
  • 2.语义替换
  • 3.意识形态影响
  • 四、纪念行为
  • 1.重复刺激
  • 2.语义想象
  • 五、城市职能
  • 1.空间文本
  • 2.历史分析方法
  • 六、小结
  • 1.命名策略
  • 2.空间营建
  • 第八章 空间特性
  • 一、普遍存在
  • 1.空间广布
  • 2.历史连续
  • 二、生成多样
  • 1.原旨
  • 2.转化
  • 3.发生
  • 4.赋予
  • 5.纪念空间的生成条件
  • 三、边界模糊
  • 1.类型重叠
  • 2.影响力界定
  • 3.内部转化
  • 4.隶属关系
  • 四、功能混杂
  • 1.空间争夺
  • 2.商业博弈
  • 3.附属功能
  • 五、等级差异
  • 1.国族纪念
  • 2.代表地位
  • 六、时代差异
  • 1.个体差异
  • 2.类型差异
  • 七、伙伴关系
  • 1.相似聚集
  • 2.相同重复
  • 第九章 纪念功能
  • 一、记忆与教化
  • 1.集体记忆
  • 2.教化功能
  • 3.信息传递
  • 二、表现与认知
  • 1.表现模式
  • 2.认知模式
  • 3.表认机制
  • 第十章 保护与发展
  • 一、加强保护
  • 二、建设数据库
  • 三、加强宣传
  • 1.制作北京城市纪念空间地图
  • 2.设置规范化标识、说明牌
  • 3.与公交站命名、报站说明或者提示相结合
  • 四、营建特色
  • 1.营建纪念空间特色形态,应当按照三个层次进行
  • 2.纪念空间与北京城市空间形态
  • 五、科学管理
  • 六、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北京主要纪念空间名录
  • 附录B 北京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名录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清华大学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80年6月,是由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的综合出版单位。植根于“清华”这座久负盛名的高等学府,秉承清华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清华大学出版社在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迅速成长起来。清华大学出版社始终坚持弘扬科技文化产业、服务科教兴国战略的出版方向,把出版高等学校教学用书和科技图书作为主要任务,并为促进学术交流、繁荣出版事业设立了多项出版基金,逐渐形成了以出版高水平的教材和学术专著为主的鲜明特色,在教育出版领域树立了强势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