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584千字
字数
2017-12-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对犯罪学学科体系的构架进行了新的探索。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涉及犯罪原因、预防犯罪、综合治理、刑事政策等内容。对犯罪学研究对象、学科构架,以及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亦作了深入探讨。本书理论联系实际,注重探讨我国预防犯罪的新举措。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含苞的行为法学花朵——苏州河畔的三十年变迁
- 主编简介
- 副主编简介
- 第三版言
- 第一版序
- 第一版序
- 第二版序
- 第二版序
- 在“立体治理”探索的路上行进
- 一、对理论的解读
- 二、践行理论的探索
- 书眼:犯罪源流匹配定律
- 第一编 源流一体价值论
- 第一篇 命名论
- 第二篇 犯罪源流规律探索
- 一、近现代社会中的几种犯罪起源说简介
- 二、在不同社会制度下犯罪源流规律的不同存在和不同作用
- 三、我国治理犯罪最好实行“惩治体制”与“防治体制”相结合的双轨制
- 第三篇 犯罪源流规律论
- 一、犯罪源流规律的存在原理
- 二、犯罪综合结构的形成原理
- 三、形成犯罪结构纵横坐标点的内在机制
- 四、关于“囚流”与“回源”的“物心合一”的人生哲学
- 五、“人行合一”—“物心合一”—“知行合一”的人类行为阶梯理论
- 第四篇 犯罪源流规律理论的对象化
- 第五篇 简论影响犯罪形成的“原因”与“源头”——从两个哲学上的范畴谈起
- 第六篇 论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和治理犯罪
- 一、犯罪产生的结构类型与源流结构型犯罪
- 二、源头的分类与源流结构型犯罪现象在当前的主要表现
- 三、对从源头上治本与从流程上治标的治理规律的探索
- 四、从地球村的视野出发,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与世界潮流异源同流的“刑事源流学派”思想
- 五、运用“刑事源流学派”理论对国内犯罪问题的研究简况
- 第七篇 论对源流型犯罪的全球性预防——兼谈中国入世后的犯罪特点
- 一、从源头上预防犯罪与源流型犯罪的预防
- 二、WTO的壮大与源流型犯罪的全球性发展
- 三、源流型犯罪的全球性预防要求
- 第八篇 国际犯罪流与劫机犯罪论
- 一、国际犯罪流的客观存在与劫机犯罪的形成特点
- 二、国际公约对保障民航安全与世界各国相互合作、制止劫机犯罪的原则的规定
- 三、劫机犯罪与国内刑法的刑事管辖问题
- 四、劫机犯罪与国际刑法的制裁和监督问题
- 第九篇 论网络时代的跨国境犯罪问题
- 一、以地面载体为特征的跨境、跨国犯罪问题
- 二、以电脑载体为特征的跨境、跨国犯罪问题
- 三、网源与网流的犯罪规律问题
- 四、把好地上国门和网上国门的问题
- 第十篇 论中华法系之刑法文化的移植
- 一、我国刑法文化的时代定位
- 二、国际刑法文化的融合与法规整合的新趋势
- 三、鉴源别流,审时度地:现实和历史对我们提出的重要问题
- 四、对抗时代与和平时代:对刑法文化源流规律的探索
- 五、刑法文化源流学的建立:从比较刑法学谈起
- 六、刑法文化源流学研究的对象与传播的机构
- 第十一篇 论我国刑事法学的协调发展
- 一、立法与司法解释互动关系的协调发展问题
- 二、宏观法律调控与微观定罪量刑互动关系的协调发展问题
- 三、治源治本与治流治标互动关系的协调发展
- 四、“本座”研究与“客座”研究互动关系的协调发展问题
- 第十二篇 论程序正义观的国际源头与我国引流的审时度用
- 一、我国传统的实质正义观与现代的英美程序正义观
- 二、创新辩诉交易方式,改革传统刑事观念
- 三、辩证对待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对违背国家法律规定的所谓公正应当纠正
- 四、关于程序公正观念制度的几点浅见
- 第十三篇 论“本防”与“标防”并重的价值观
- 一、什么是“本防”与“标防”并重的价值观
- 二、对重刑与多刑负面价值的认识
- 三、“本防”与“标防”正面价值的整合实现
- 第十四篇 建立刑事源流电子学派的构想
- 一、什么是刑事源流电子学派
- 二、为什么要建立刑事源流电子学派
- 三、怎样建立刑事源流电子学派
- 第十五篇 论建立刑事犯罪源流研究协会
- 一、命名问题上的争议
- 二、刑事学科中的跨学科问题研究
- 第十六篇 论从源头上防治国际交往中的腐败犯罪问题——兼论大力推进刑事一体化、整体化、源流化学术理念
- 一、当今时代潮流中的刑事一体化、整体化、源流化问题
- 二、从源头上防治国际经济交往中的腐败犯罪问题与“三化”理念的适用
- 第十七篇 犯罪源头 科学体例——在国家治理社会中亟待研究的课题
- 一、原创学术理论的适用型研究
- 二、源头上对制度性犯罪理论的创造型研究
- 三、学科建设体例的比较型研究
- 第十八篇 犯罪位与对策位——从对称现象的存在说起
- 一、纵向代谢的进程及对策
- 二、横向代谢的进程及对策
- 第十九篇 中国犯罪学作为的新天地——从国家预防腐败局的成立谈起
- 一、为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实践搭建了国家平台
- 二、开辟了中国犯罪学作为的新天地
- 第二十篇 谈谈犯罪学的“三未”目标——从对贪官的“早发现”愿望谈起
- 一、理念的转型
- 二、行为的到位
- 第二十一篇 刑事源流研讨会会议综述
- 第二十二篇 金融犯罪防范懈怠论——犯罪源流匹配定律适用之管见
- 一、问题从两案的实证谈起
- 二、何谓犯罪源流匹配定律
- 三、金融犯罪防范应在源头上和流程中防止懈怠问题
- 第二编 治本治标流程论
- 第一章 未罪学:防治体制论
- 第二十三篇 论犯罪学与刑法学研究的学科领地问题
- 一、学科领地问题的提出
- 二、如何确立学科的研究领地
- 三、跨学科研究是建立研究任务的必由之路
- 第二十四篇 论犯罪成因模式的统一性寓于多样性之中
- 第二十五篇 犯罪形成综合结构论
- 一、个犯形成的综合结构
- 二、犯罪综合结构与综合治理的关系
- 第二十六篇 同步防范论
- 一、同步防范论的基本原理
- 二、同步防范论的基本范畴
- 第二十七篇 建立防治体制是综合治理的重要问题
- 第二十八篇 团伙形成结构论
- 一、团伙的交往与普通的社会交往既相联系又相区别
- 二、团伙的形成结构,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交往结构
- 三、青少年的失控交往量与团伙形成量
- 四、建立国家控制预防体制
- 第二十九篇 论我国社会有组织犯罪的形成特点与治理对策
- 一、有组织犯罪形成的规律性问题
- 二、有组织犯罪的治理对策问题
- 第三十篇 特区的犯罪特点论
- 一、新的社会环境结构中犯罪的新特点
- 二、犯罪类型特点的九种表现
- 三、治理犯罪的层次特点
- 第三十一篇 城市流动人口管理与犯罪人流控制论
- 一、城市流动人口的概念及流量规律问题
- 二、城市犯罪人流的来源与流量趋势
- 三、犯罪人流流动的基本方式与作案特点
- 四、城市流动人口的管理与控制犯罪人流的对策
- 第三十二篇 论犯罪产生的区域特点与微观比较研究
- 一、犯罪产生的区域特点
- 二、犯罪的微观比较研究
- 第三十三篇 吸“养”化“污”防范系统工程论
- 一、吸“养”化“污”的同步进行与主体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 二、“污”的纵向分层与“污”的横向分类
- 三、化“污”的过程,就是分解或消除犯罪结构形成的过程
- 四、社会各系统、各部门,不仅应完成好本职的工作任务,而且也必须肩负起全社会吸“养”化“污”中的防治犯罪的职能
- 五、社会环境保护法的制定探索
- 第三十四篇 犯罪原因与对策探讨各论
- 一、矛盾冲突犯罪论
- 二、犯罪“同步增长”论
- 三、犯罪源流论
- 四、需要失控犯罪论
- 五、屏障对策论
- 六、综合治理“两种论”
- 七、双轨体制论
- 八、同步防范论
- 第三十五篇 反腐蚀是预防和治理青少年犯罪的战略课题
- 一、当前青少年被腐蚀情况的几种表现
- 二、针对青少年特点进行反腐蚀教育
- 第三十六篇 农村青少年犯罪的新特点与新动向探析
- 第三十七篇 四川省射洪县青少年犯罪研究介评
- 一、该县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的基本情况
- 二、该县青少年犯罪的主观原因分析
- 三、防范对策探源
- 第三十八篇 青少年犯罪的新形态及其预防
- 第三十九篇 青少年犯罪新形态的成因与预防
- 一、教育预防
- 二、刑事侦查预防
- 三、法律预防
- 四、技术预防
- 第四十篇 论对青少年进行科学的性道德知识教育
- 第四十一篇 论我国少年司法体制的创建
- 一、少年犯罪形成结构与一般犯罪形成结构的异同
- 二、我国对少年犯进行司法处理的早期探索
- 三、我国少年司法体制的建立与我国防范分权体制的构想
- 四、我国少年罪错的司法审判在现今司法实践中的萌生
- 第四十二篇 重防“庇黑”论
- 一、深刻认识黑罪的“三大”
- 二、重点防范“黑保护伞”
- 第四十三篇 论“治未罪”——关于“溯源防范”与“不管而管”制度的建成
- 一、“治未罪”的由来
- 二、“溯源防范”制度的建成
- 三、“不管而管”制度的建成
- 四、犯罪“相对论”
- 第四十四篇 “未罪”先防制度论
- 一、犯罪学的治学理念问题
- 二、未罪治理的“治型”主体问题
- 三、“未罪”先防的制度建设问题
- 第四十五篇 金融未罪学——从金融刑法学谈起
- 一、预防犯罪与惩罚犯罪的同等地位问题
- 二、金融刑法学与金融未罪学的关系问题
- 三、如何研究金融未罪学的问题
- 第四十六篇 树立金融行为“未罪”治理的法治理念——以一例信用卡透支犯罪的形成为视角
- 一、时代要求我们对“预防犯罪”概念内涵的更新
- 二、一个可能实现“未罪”治理的金融行为
- 第四十七篇 犯罪学学科体系新探构
- 一、为什么要进行学科体系的新探构
- 二、犯罪学的类学地位探讨
- 三、广义《罪理学》论
- 第四十八篇 类学名与学科名——从犯罪学的“非驴非马”属性论谈起
- 一、抽象名问题
- 二、实象名问题
- 第四十九篇 在第五届犯罪学高层论坛——要案会诊(北京)大会上的发言
- 第五十篇 着力研究化解矛盾、防范未然的新学科——《未罪学》——的探索
- 一、引文 法律进社区,义不容辞
- 二、主文 为“三未”大防范,创立《未罪学》
- 第五十一篇 从独立董事制度的“独立支点”完善谈起
- 一、独立董事制度的“独立支点”问题
- 二、预防犯罪的独立“学科支点”问题
- 第五十二篇 “未罪学”与“未腐学”初探
- 一、“未罪学”论
- 二、“未腐学”论
- 第五十三篇 “未腐”论
- 一、防范“三字经”的介绍
- 二、“犯罪源流匹配定律”的提出
- 三、综合治理体系的效应要求
- 第二章 刑法学:刑治科学论
- 第五十四篇 论犯罪成本与经济刑法
- 一、商品经济的发展同犯罪成本与经济刑法
- 二、经济犯罪源流同犯罪成本与经济刑法
- 三、经济犯罪司法同犯罪成本与经济刑法
- 四、经济分析方法同犯罪成本与经济刑法
- 第五十五篇 析商品经济体制下的经济犯罪
- 一、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经济犯罪,是客观存在着的“经济犯罪流”发生作用的结果
- 二、经济犯罪形成的数量和质量
- 三、对经济犯罪的认定与刑法观的更新
- 四、传统的财产犯罪与经济犯罪的区别
- 五、对经济犯罪的控制机能
- 第五十六篇 经济犯罪时空论
- 一、经济行为运作方式的自由程度与经济犯罪产生程度的关系问题
- 二、经济市场上违规则竞争的活跃程度与经济犯罪产生程度的关系问题
- 三、经济犯罪因素的流动速度与经济犯罪产生的速度的关系问题
- 第五十七篇 金融犯罪时空论
- 一、金融犯罪时空论是研究金融犯罪规律的理论
- 二、金融犯罪的规律性探索
- 三、国际金融法制建设的发展变化,必须与有效防治国际多种犯罪产生的要求相适应
- 第五十八篇 从股市“黑客”案看金融网络犯罪的防范
- 一、电脑系统的“漏洞”与该案犯罪的形成
- 二、金融网络犯罪与整个网络犯罪的关系问题
- 三、查“漏”堵“洞”,强化金融网络犯罪的预防
- 第五十九篇 论对金融、经济犯罪提高适用刑法的“含科量”
- 一、不同犯罪构成理论模式的“含科量”与不同类型犯罪的相应性问题
- 二、适用“龙式”犯罪构成,提高对经济犯罪司法的“含科量”
- 三、适用“前置式”犯罪构成,提高对金融犯罪司法的“含科量”
- 四、“龙式”犯罪构成、“前置式”犯罪构成的确立与刑罚适用“含科量”的提高
- 第六十篇 法人二元罪因罪责论
- 一、犯罪原因与刑事责任的关系,是一种由前者而产生后者的相应关系
- 二、二元罪责相应论,既不是“社会株连论”,也不是“社会无关论”,而是相应以不同方式的各负罪责论
- 三、对“法人二元罪因罪责论”理论基本观点的归纳
- 第六十一篇 论刑法的因果并重观
- 一、案情始末与涉案人物圈实录
- 二、对只重果适用刑罚的价值剖析
- 三、应当倡导因果并重的刑法观
- 第六十二篇 鉴品论
- 一、鉴定事务的发展必将推动靠科学证据办案的大发展
- 二、只有高品味的鉴定人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鉴定品
- 第六十三篇 论重建科学的犯罪构成理论
- 一、从现有理论的比较中,看理论的科学性分野
- 二、关于创立龙式犯罪构成理论(简称“龙式犯罪构成论”)的探索
- 第六十四篇 龙式犯罪构成论
- 一、形成龙式犯罪构成理论的内容整合
- 二、形成龙式犯罪构成理论的形式整合
- 第六十五篇 论社会公共安全与社会主义的刑法改革
- 一、社会经济形态不同,其刑法的任务重心也有所不同
- 二、社会主义刑法的灵魂与躯壳
- 三、不同的国家形态,产生不同的刑法形态
- 四、刑事源流理论产生的理论根据和时代背景
- 五、刑事源流理论的基本内容
- 第六十六篇 刑罚功能结构论——从刑罚理论的源流看犯罪预防思想的发展
- 一、西方刑罚理论的源流
- 二、中国刑罚思想的横向截面
- 三、刑罚功能作用的层次结构
- 第六十七篇 社会主义法治司法体制论
- 一、克服我国司法观念形态中人治影响的弊端
- 二、健全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法治司法体制,是落实依法治国的核心问题,是依法司法问题
- 第六十八篇 论加大从源头上实现刑事司法公正的力度
- 一、刑事司法公正的内涵与沉默权制度的诞生
- 二、杜绝刑讯逼供,是从源头上实现刑事司法公正的时代要求
- 三、中国刑事侦查工作的现状与确立适应现状的“抗供权”制度
- 四、确立首判至要的思想,提高原审的公正程度和效率
- 第六十九篇 论证券法与刑法的接轨机制
- 一、证券市场违法犯罪的源头问题
- 二、稽查证券违法犯罪的有力举措
- 三、刑法与证券法在立法上的脱轨现象
- 四、刑事处罚与行政处罚在处罚上的接轨机制
- 第七十篇 论适用刑法学的建立问题
- 一、关于建立法律适用学问题的提出
- 二、关于适用刑法学的建立问题
- 第七十一篇 论建立从源头上避免冤假错案产生的必要机制
- 一、从流尾上阻断冤假错案产生的问题
- 二、从源头上避免冤假错案产生的问题
- 第七十二篇 金融犯罪能废除死刑?——在服务与管理上强化“未罪”治理
- 一、对金融犯罪立法演变的回顾
- 二、在金融服务与管理中强化对金融“未罪”的治理
- 第三章 监狱学:狱治人文论
- 第七十三篇 对宝山监狱的采访
- 一、面对监狱的思考
- 二、面对监狱的考察
- 三、面对监狱的采访
- 四、犯罪源流机制全图
- 第七十四篇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监狱工作发展的若干思考
-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监狱工作发展的一致性
-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监狱工作发展的协调性
-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监狱工作发展的实践性
- 第七十五篇 现代化趋势与监狱价值重塑——从社会转型背景下的我国监狱现状谈起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监狱价值:监狱工作者追求的专业理念
- 三、现代化:我国现代监狱价值的构建基础
- 四、现代化语境下的监狱价值冲突
- 五、现代监狱价值的理性及重塑
- 六、基本结论
- 第七十六篇 监狱管理智能化的应用与实践周介昆
- 一、监狱监管安全工作创新的必要性和方向
- 二、监管安全设施和手段创新的实践
- 三、监管安全设施和手段创新的显著功能
- 第七十七篇 宝山监狱在分监区推行“细化分工、细化职责”工作
- 一、细化职责分解
- 二、加强分类培训
- 三、加大推进力度
- 第七十八篇 浅析监狱文明执法与严格执法之间的关系
- 一、文明执法的现实意义
- 二、正确理解文明执法与严格执法的辩证关系
- 三、当前监狱干警处理文明执法与严格执法关系上存在的偏差
- 四、正确处理“文明执法与严格执法之间关系”的有效途径
- 第七十九篇 科学改造罪犯与行刑个别化
- 一、行刑个别化是科学改造罪犯的必然要求
- 二、行刑个别化的实践与探索
- 三、对行刑个别化的思考
- 第八十篇 兼顾监狱执法效益和执法成本的思考
- 一、兼顾执法效益和执法成本是监狱价值实现的基础
- 二、兼顾执法效益和执法成本必须重视深化监狱管理
- 第八十一篇 关于构建监管安全长效机制的若干思考
- 一、关于监管安全长效机制的内涵
- 二、关于构建监管安全长效机制的思考
- 第八十二篇 浅谈对外省籍犯的管理教育
- 一、当前外省籍罪犯突出特点及分析
- 二、管理教育的切入口
- 三、管理教育的几点对策
- 第八十三篇 宝山监狱重视做好有海外亲属罪犯的教育改造工作
- 一、帮助罪犯融入改造主流
- 二、帮助罪犯解决实际困难
- 三、做好亲属来监探视工作
- 第八十四篇 探索我国的半监禁制度
- 一、半监禁的概念
- 二、我国的半监禁制度
- 三、我国半监禁制度探索的意义和价值
- 四、风险评估
- 第八十五篇 宝山监狱在监管改造中重视发挥综合治理的作用
- 一、坚持服务于罪犯思想改造
- 二、坚持着眼于罪犯顺利回归
- 三、坚持致力于维护社会稳定
- 第八十六篇 宝山监狱努力拓展新时期教育改造新途径
- 一、让学有所长者有充分施展才能的机会
- 二、用现代技术手段拓宽教育领域
- 三、用法律武器保障罪犯合法权益
- 第八十七篇 宝山监狱积极开展艺术矫治探索和实践
- 一、精心组织,规范管理
- 二、不断探索,勇于实践
- 三、注重实效,重塑人生
- 第八十八篇 宝山监狱运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改造罪犯显成效
- 一、民间艺术:罪犯矫治的新载体
- 二、民俗文化:丰富狱内文化生活
- 三、民族文化:注重罪犯的情操培养
- 四、注重实效:发挥熏陶与教化作用
- 第八十九篇 上海宝山监狱探索矫正罪犯新路子
- 一、犯人入监先学《弟子规》
- 二、开拓创新“学艺做人”
- 第三编 源头研究学步论
- 第九十篇 论源头防范价值与源头研究学步
- 一、犯罪预防的价值取向
- 二、从研究源头上防范的学步
- 第九十一篇 论“职权分解,以权制权”的创新防范体制
- 第九十二篇 论从制度源头上治腐防范的决定性作用
- 一、从多项源头抓起,发挥多方位治理腐败和预防犯罪的作用
- 二、制度建设的过程,就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过程
- 三、立法是制度产生之源,因此应与时俱进不断立出好法
- 第九十三篇 论从源头上对青少年犯罪的早期预防
- 一、青少年犯罪早期预防的重要性
- 二、青少年子女在吃、穿、用等家庭日常生活中的不良行为的早期发现、早期预防
- 三、孩子对父母不理不睬等不良行为的早期发现、早期预防
- 四、子女在学习与社交活动中的不良行为的早期发现、早期预防
- 五、残缺家庭与其他因素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的早期预防和矫治
- 六、青少年犯罪的产生、形成及家庭早期预防的特殊功效
- 第九十四篇 “理”与“实”之间的飘渺——与王牧君共品犯罪学之“茶素”
- 一、“求真”还是“追新”?
- 二、犯罪学是对刑事学科起“指导作用”的“源头学科”吗?
- 三、“犯罪学是刑法学之外的东西”吗?
- 四、犯罪学存在边缘化的问题吗?
- 五、犯罪学的学科定位应是“研究整体犯罪现象的科学”吗?“犯罪现象”能够成为“犯罪学对犯罪规律的全面研究”吗?
- 第四编 “源流论”对自然、社会、人生研究中的身影
- 第九十五篇 安丽论“流”
- 第九十六篇 严文君论“流”
- 第九十七篇 石飞燕论“流”
- 第九十八篇 王恩泽论“流”
- 第九十九篇 黄玲论“流”
- 第一百篇 李倩论“流”
- 第一零一篇 张静娴论“流”
- 第一零二篇 钟瑜婷论“流”
- 第一零三篇 王丝雨论“流”
- 第一零四篇 宋其昊论“流”
- 第一零五篇 张哲渝论“流”
- 第一零六篇 李云论“流”
- 第一零七篇 邵树杰论“流”
- 第一零八篇 曲姝怡论“流”
- 第一零九篇 冯颢宁论“流”
- 第一一零篇 陈君论“流”
- 第一一一篇 牛玥论“流”
- 第一一二篇 鲁强论“流”
- 第一一三篇 邱志强论“流”
- 第一一四篇 张石玉论“流”
- 第一一五篇 杨梦萦论“流”
- 第一一六篇 韦贝妮论“流”
- 第一一七篇 蒋曾鸿妮论“流”
- 第一一八篇 罗带论“流”
- 第一一九篇 周轶男论“流”
- 第一二零篇 包梦琪论“流”
- 第一二一篇 邹培论“流”
- 第一二二篇 方俊论“流”
- 第一二三篇 何丽琴论“流”
- 第一二四篇 冯颖霞论“流”
- 第一二五篇 王霞论“流”
- 第一二六篇 盛昳欣论“流”
- 第一二七篇 倪柳青论“流”
- 第一二八篇 何雨菁论“流”
- 第一二九篇 孟欣文论“流”
- 第一三零篇 大众犯罪学——兼谈“源流论”应用领域之视野
- 一、从言不离“源流”说起
- 二、“类学名”问题
- 三、从“自然”中寻“道”的探索
- 四、“未罪学”的学科探索
- 五、漂载“习俗”的河流
- 六、人生亦如“流”
- 后语
- 一、对于我国刑事法学学术研究体制的思考
- 二、对于刑事法学源流研究问题我的投石问路
- 三、关于人间善恶的辩证法简语
- 编后:能用“道法自然”观纠正学科倒置关系的学研误区吗?
- 一、《犯罪学》不是学科名
- 二、不是“先后”的关系
- 三、《犯罪学》不同研究“模式”的“该当性”
- 四、预防犯罪学科研究的现实迫切要求
- 五、《未罪防控行为法》的立法
- 知行匹配主义哲学之问世
- 一、知与行既是独立形态又是关联形态
- 二、知是无疆域限制的软体形态
- 三、行总是有疆域限制的硬体形态
- 四、知的价值作用在于指导行的正确性
- 五、“行”的效果,是检验“知”的科学性程度的试金石
- 《知行论》用于未罪预防:犯罪信息预测(预报)职能的顶层设计
- 法治防范立法论
- 一、法治防范的必要性
- 二、先行的职务犯罪法治预防
- 三、国家整全型法治预防问题的探讨
- 四、徒法不能自行——对未罪防控程序法的立法探讨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四川大学出版社
四川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自成立以来,有400余种图书获省、部委以上奖励。2012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确定为四川省首批重点文化企业的骨干企业,2012年获得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全国中小学教辅材料主科出版全资质,2013年获得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资质。2011年以来共获得国家出版基金项目7项,2013年来共获得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5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