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479千字
字数
2013-0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人类学研究已融入文化和社会各领域。这本书虽然是学术专著,但能让你更宏观地把握人类学。
内容简介
本书并不是单纯的学术作品,它展现了人类学家长期从事的理论研究和一向坚持的伦理道德感,从而解释了为什么他们在批判种族主义以及其他缺乏宽容感的人类行为中始终都扮演着领头羊的角色。
书中所探讨的话题涉及人类学研究中的各个领域,你能够从中对该学科进行宏观的把握,但或许更重要的是,你将发现,在一个通讯与交流接触日渐频繁的今天,可以透过这本书对文化和社会中的各种复杂现象获得更为深入的认识。
目录
- 版权信息
- 总序
- 本书是集体努力的结晶
- 序言
- 前言
- 第一章 定位:作为理论实践的人类学
- 人类学:对常识的批判
- 历史及理论渊源之谜
- 人类学和认同政治
- 学以致用
- 从常识到多感知:在更宽泛的领域内进行理论实践
- 第二章 认识论
- 悬而未决的知识
- 探寻的认识论
- 选择立场
- 相对的相对论
- 建构文化
- 视觉主义
- 地区和自我
- 反思和后现代主义
- 经验的反思
- 动因和实践
- 第三章 历史
- 各种历史的历史
- 方法论问题
- 使展演文本化
- 过去为什么会变得合法?
- 殖民主义及其持久影响
- 人类学和历史学的交会
- 过去之于现在就如同传统之于现代吗?
- 到处弥漫的二分法
- 第四章 经济
- 情境中的经济
- 物质生活的地方理论
- 商品和礼物:物质的社会生活
- 没有用于贸易的商品
- 商业协作与家庭生产:社会生活的物质基础
- 经济体系:社会的、政治的还是文化的?
- 第五章 政治
- 对“权力”研究的批判性回顾
- 权力与权力的表象
- 政治机构与政治网络
- 政治礼仪:仪式与权利
- 从后民族到多元文化:新的研究视点
- 第六章 边界、交点与分类群体
- 支离破碎的定论
- 鳞片与孔隙
- 由城市到交点(Nodes)
- 必要的区分:多元文化主义与文化交流主义
- 对方法论所做的修正
- 交点、边界与群体的重新分类
- 第七章 发展论
- 作为文化实践的干预行为
- 发展人类学中的文化与经济
- 措辞与关于发展的人类学
- 人类学与发展:实现新的实践理论、实现新的理论实践
- 实现全球化背景下后发展时代的人类学?
- 第八章 环境论
- 作为范式的实践行为?
- 生态木偶剧:环境决定论的故事
- 文化生态学与文化唯物论
- 反应与分歧
- 文化相对论及其含义
- 什么是“自然”?
- 环境话语与人类学的观点
- 第九章 宇宙论
- 在宇宙中生存
- 大众神正论与教义神正论
- 神话与宇宙哲学
- 时间与“瞬间”
- 仪式与宇宙秩序
- 宇宙哲学与表象
- 认知与宇宙哲学
- 第十章 苦难与学科
- 学科、标准和关怀
- 古典遗产:重温神正论
- 苦难之为教育学
- 物与人
- 亲属关系与神正论
- 苦难政治经济学
- 司法制度和官僚体系对苦难的盗用
- 提供证词
- 第十一章 感官
- 常识、感官
- 感官人类学?
- 受到挑战的三种假想
- 感官与系统知识
- 本领域的奠基工作
- 感觉未来
- 第十二章 秩序的展示
- 秩序的工具
- 转换:仪式的超逻辑
- 官僚秩序和国家展演
- 呈现:展演的超逻辑
- 反抗之地,服从之地
- 第十三章 美学
- 艺术之声
- 其他美学
- 第十四章 传媒
- 规模宏大的密切关系
- 想象,身份,权力
- 媒体的背景
- 政治舞台:观众和选民
- 娱乐性与严肃性:对平凡的赞扬
- 参考文献
- 译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华夏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是一家综合性出版机构,以专业出版为特色,兼顾大众出版与教育出版,在经济、管理、西方哲学、传播学、社会学、人类学、医学等专业出版门类形成主题系列,规模优势与品牌优势,在图书市场占据较大的份额,在读者中享有良好的信誉和阅读忠诚度。曾系统推出“中国古典小说名著百部”、“中国现代文学百家”,成为文学经典阅读的基本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