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介绍了近一个世纪以来韦伯思想的传播与研究,理出了韦伯研究的发展脉络,以及期间研究范式的变化。

内容简介

作者将韦伯思想视为现代思想的重要资源,将韦伯研究放在现代性的背景之下,并在此基础上梳理了韦伯思想与现代各种思潮的关系。

本书澄清了韦伯研究中的理论误区与思想盲点,还原了韦伯学说本有的奥妙和魅力。

本书的长处在于资料详实、梳理脉络清晰,对中国的韦伯研究将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目录

  • 版权信息
  • 新序
  • 原序
  • 第一篇 论文篇——研究与诠释
  • 1 韦伯诠释的范式转移与韦伯学研究
  • 一、前言
  • 二、韦伯诠释的初期发展(1920—1945)
  • 三、韦伯学说的传播与“二战”后的韦伯学
  • 四、韦伯诠释的范式转移
  • 五、1980年代的韦伯学研究
  • 六、“韦伯复兴”的时代意义
  • 七、结论
  • 2 “现代性”的社会学分析——从韦伯到哈贝马斯
  • 一、前言
  • 二、“现代性”的社会学意义
  • 三、西方经验的重新评估
  • 四、现代社会的理性重建
  • 3 韦伯《儒教与道教》一文的方法论基础
  • 一、前言
  • 二、《儒教与道教》的问题关联
  • 三、理想型方法与历史解释
  • 四、结论
  • 4 经济伦理与资本主义——从韦伯《儒教与道教》谈起
  • 一、前言
  • 二、《儒教与道教》的基本论点
  • 三、资本主义的“精神”与“形式”
  • 5 从经济伦理到社会资本——新瓶装旧酒?
  • 一、前言
  • 二、“经济伦理”重探
  • 三、“社会资本”新解
  • 四、结语:全球化的走向——“新资本主义精神”?
  • 6 韦伯的社会行动理论
  • 一、前言
  • 二、社会行动理论的演进过程
  • 三、方法论的理路
  • 四、社会行动理论的后续发展
  • 7 以“价值自由”捍卫“学术自由”——韦伯方法论的正解
  • 一、前言
  • 二、由“价值中立”到“价值自由”
  • 三、重返奥地利学派与超越韦伯
  • 四、结论:社会科学的新挑战
  • 8 社会科学中的价值问题
  • 一、前言
  • 二、科学作为一个社会系统
  • 三、科学作为一套社会组织
  • 四、社会科学作为一种个人的志业
  • 五、结论
  • 9 论社会科学的开放性与公共性
  • 一、前言:从两种批判传统谈起
  • 二、社会科学的开放性与公共性
  • 三、结论:社会科学的挑战与回应
  • 后记
  • 10 《韦伯全集》的编纂工作
  • 一、前言
  • 二、《韦伯全集》的编纂方针
  • 三、韦伯研究与现代社会学
  • 附录:Max Weber Gesamtausgabe(MWG)《韦伯全集》总目录(2012年12月版本)
  • 第二篇 韦伯学说四讲
  • 11 韦伯的社会科学方法论——价值问题与理想型方法
  • 一、前言:从实证主义论战谈起
  • 二、韦伯论社会科学的逻辑
  • 三、理想型方法的特征
  • 12 韦伯的政治社会学——政治权威的性质及其限制
  • 一、前言:政治现象的社会学考察
  • 二、“支配”与“正当性”的概念意涵
  • 三、责任伦理的政治观
  • 13 韦伯的经济社会学——经济理性主义与资本主义
  • 一、经济行动的社会学范畴
  • 二、资本主义的结构条件
  • 14 韦伯的宗教社会学——宗教之“世界图像”的社会效果
  • 一、前言:宗教与经济的互为因果性
  • 二、宗教行动和世界观
  • 三、韦伯论西方宗教的理性化过程
  • 四、理性化的吊诡
  • 参考书目
  • 本书各章出处一览表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1897年创办于上海,1954年迁北京。与北京大学同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