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类型
7.9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23千字
字数
2014-06-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陈平原对香港和内地教育的观察。
内容简介
陈平原先生自2008年起兼任香港中文大学客座教授,自此北大、港中大各教一学期,对两校乃至两地的高等教育情况,可谓有了得天独厚的观察视角。
本书就是这一教育视角的洞若观火之作。上编“大学小言”,文字短小精悍,都给人阅读快感;下编“大学评论”涉及宏观问题,视野开阔,让人能准确把握中国内地与香港两地的高等教育现状与问题。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
- 上编 大学小言
- 小言“小言”
- 隐身与在场
- 排名的困惑
- 择校之艰难
- 国际化水平
- 交换生计划
- 留学生比例
- 走出去的步伐
- 本土情怀
- 什么样的校训
- 人文学的意义
- 哪里的“文学院”
- 人才如何争夺
- “匿名评审”如何可能
- 改革的代价
- 招聘的难度
- 开会与吃饭
- 超稳定的职业
- 校长的阅读
- 嘉宾之介绍
- 大学如何排座次
- “逸事”之可爱与可信
- “天才”能否“豪赌”
- 过多奖励也是一种“折腾”
- 申请表格及研究计划
- 谁的面子更要紧
- 独立自尊与隐私保护
- 如何处罚作弊
- 内地学生的优越感
- 香港学生的困惑
- 此硕士非彼硕士
- 人文学者的声音
- 研究生们的志向
- 大学校长的遴选
- 诗意的校园
- 大学与城市
- 教授们的认同感
- 捐赠者的权利
- 书院制度的奥秘
- 中文大学的“风景”
- 纪念碑及大学精神
- 学者与知识分子
- 下编 大学评论
- 我看北大研究生教育
- 校友与大学文化
- 上什么课,课怎么上?
- 大学:如何“宁静”,怎样“致远”
- 中原崛起,何处是短板
- 中国大学的独立与自信
- “中国博士”是否值得信赖
- “大学批评”
- “另一种大学”的启示
- 大学本多事
- 大学应以文理为中心
- “做大事”与“做大官”
- 关于“教”与“育”的思考
- 作为一种“农活儿”的文学教育
- 让教育回归常识
- 附录 走出大学体制的困境—答《北京大学教学促进通讯》记者郭九苓、缴蕊问
- 作者简介
展开全部
出版方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简称三联书店) 是一家有悠久历史的著名出版社。 它的前身是邹韬奋、徐伯昕等三十年代在上海创立的生活书店、新知书店和读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