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真实流变和想象传说,正史人物与神话传奇,李天飞巧妙趣解《封神演义》。

内容简介

《封神演义》究竟是一部怎样的小说?它的巨大想象空间是基于哪些要素?商纣王、周文王、女娲娘娘、姜子牙、闻太师、哪吒、杨戬、雷震子、赤精子、四大天王、普贤真人、太乙真人、土行孙……书中那些我们至今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和神魔英豪,究竟有怎样的故事来历?实际的商周历史和中国神话人物的流变史,有怎样的巧妙交集?

历史的细节复杂有趣,神话故事的节点丰富奇妙。青年作家学者李天飞以历史长河之中的诸多资料记载和中华文化之中的有趣流变作为阐释的基点,以阴阳双线的角度来解析讲述这部家喻户晓的中国经典神魔小说。

目录

  • 版权信息
  • 三千六百年封神纪:阳
  • 商·西周
  • 第一章 玄鸟生商
  • 第二章 西土先民
  • 第三章 文王称霸
  • 第四章 末代君王
  • 第五章 殷商群臣
  • 第六章 九尾妖狐
  • 第七章 太公辅周
  • 第八章 武王伐纣
  • 第九章 伯夷叔齐
  • 第十章 分封列国
  • 三千六百年封神纪:阴
  • 东周
  • 老子
  • 邬文化
  • 伏羲
  • 轩辕
  • 神农
  • 方弼、方相
  • 广成子
  • 二十八宿
  • 女娲
  • 赤精子
  • 雷震子
  • 三国
  • 镇殿四元帅
  • 黄飞虎
  • 瘟神吕岳 财神赵公明
  • 晋·十六国
  • 龙吉公主
  • 孔宣
  • 黄天化
  • 接引道人
  • 慈航道人
  • 哪吒
  • 南北朝
  • 三霄
  • 元始天尊
  • 惧留孙
  • 文殊广法天尊
  • 四大天王
  • 金吒
  • 木吒
  • 韦护
  • 金灵圣母
  • 普贤真人
  • 殷郊
  • 余化龙
  • 燃灯道人
  • 哼哈二将
  • 准提道人
  • 罗宣
  • 龙王
  • 闻仲
  • 杨戬
  • 太乙真人
  • 增福神、损福神
  • 梅山七怪
  • 三皇
  • 群星
  • 通天教主
  • 鸿钧道人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4
30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封神演义就是那片值得一再越过的“山丘”

    小时候傅艺伟饰演的妲已一度让我脸红心跳,等到中学时读到《封神演义》原著时,心中生出 “这写的什么玩意儿” 感受,当时就让我体会到 “少不更事” 的真意。可是渐渐地,连我儿子都已经过了自己当年看《封神榜》的年纪,才蓦然发现《封神演义》实在是一部难能可贵的好书。阅历越多,从中所得的收获就越多那种好书。 首先,《封神演义》在我心里依然不改 “一本正经” 虚构的底色。无论是商周战争的官员配置、阐截二教的人员编制、封神须得身先死的规则设定,还是姜子牙、李靖、黄飞虎、殷郊等一众神人的遭遇,虽然这些通通都是虚构、且在成书当时都明确无误是虚得不能更虚,可是作者却依然一本正经地完成了这部既不归属于道教、亦不归属于佛教的杰作。 由于作者彻底摒弃了现实中儒释道世界观,在彼时中国的神祇信仰中全新嫁接了一套世界观,仅凭这股子勇气就足以令本书独步中国文学史。 须知,文学写作往往有一条清晰的分界线横在 “虚构” 与 “非虚构” 之间,即使是虚构写作,也不得不基于非虚构的现实。人类各文明的史诗之所以隔了几千年都还很牛叉,就是因为凡以各文明创世纪为题材的史诗,均是彻底的虚构写作,而后世神话传说则几乎毫无保留地取材于史诗。尽管如此,从史诗中取材搞创作,还是诞生了大量 “原创” 作品。 汉族文学有没有史诗?本书在最后一章节 “鸿钧道人” 篇就提到了发现自神农架的一部《黑暗记》,上世纪 90 年代被认为是现存最早的汉族史诗。但是,这《黑暗记》同中国神话系统基本上没有传承关系。因此,《封神演义》的写作,是作者想通过融合史实、宗教信仰、传奇、传说、祭祀传统等神话碎片来完成一部可以兼容现实的 “类史诗体系”,在这些碎片都已经实际存在时,这个任务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然而,《封神演义》还是把它完成了。尽管书中内容基本毫无可信之处。 虽然毫无可信之处,但在我看来,“封神” 的出现却解决了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 —— 天下一统信念从何而来,以及如何维持一统。 本书 “阳篇” 使用大量史籍文献介绍了 “封神” 中所涉历史,可以清晰地看到,无论商或周,都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 “一统”,即使是周武王分封诸侯,所谓周天下也更像一个筛子而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当然,现代人能够理解这种局面出现是由于管理半径、管理技术和管理工具之间存在一个 “不可能三角”,但是古人理解不了。 古人不但理解不了,反而会将自己理解的有限真象扩大解释至 “普天之下”,于是姜子牙在封神结束后获封的齐国就很有象征意义了 —— 位于山东半岛的齐国,几乎已经是周天下的最东部,而在从岐山到齐国之间的广阔土地,显然就是 1.0 版本的 “普天之下”。当然,稍微具备一些历史地理知识的现代人都能够想象得出,周天子的王师肯定不可能像解放军一样剑锋所指、收拾不听话的方国诸侯。因此,“天下一统” 在这里就变成了一个纯粹的共同想象。至于这个共同想象为什么要被设置在商周之变的时代,恐怕很大程度是因为作者当时所能掌握的材料只能上溯到这一时期,而事实证明,中国上古史考古也只能将华夏文明断代推至商朝,可见,《封神演义》作者当时的历史观已经与现代考古成就相去弗远。 天下一统信念对于中国古代史的重要性,最迟到隋唐时代被正式定型。 很巧,不仅本书提及的《黑暗记》被考证最迟成书于晚唐,唐朝作为中古史转折点,对中国史最大的贡献就是 “天下一统”。我之前整理《大唐开元礼》时就已发现,从开元礼颁布之后中国 90% 的历史时期处于统一大帝国状态,而在此之前,中国大约 60% 时间则处于分裂状态。《开元礼》作为中国第一部成文礼典,使 “天下一统” 在学术和官僚两条路径上获得了法定解释权,而《开元礼》上溯的礼学思想基础则在《周礼》、,不仅如此,儒学 “五经” 与道家《道德经》皆成于春秋,《史记》中言之凿凿的 “信史” 也上溯至商周之际…… 基本上,一切能够证明 “天下一统” 存在传承关系的源头均出自商周之际,因此,“封神” 发生的时间点被作者设置在商周,也就合情合理了 —— 当天下祭祀的神祇全都合归于一体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不就是 “本来如此” 了么? 因此,说《封神演义》是对标史诗而创作合情合理,而要想成为一部史诗,架空当时既有体系、全新嫁接了一套世界观,需要一本正经地胡扯。 其次,“封神” 虽然是在一本正经地胡扯,但是涉及到大量关键历史细节。首当其冲则是姜子牙和黄飞虎之间的对应关系。 前面提及最迟在隋唐时期形成了天下一统信念,确切地说是在唐开元中期(开元二十年,公元 732 年),《大唐开元礼》吸收唐肃宗上元元年追封太公望为武成王的法统,正式确定了姜子牙作为国家祭祀的武庙释奠礼祭祀对象。虽然本书作者并未提及这一关键信息,但是他却在本书里提到了另一条信息、补全了从姜子牙到黄飞虎的演变对应关系。 本书介绍道,姜子牙道号 “飞熊” 的来历出自《六韬》周文王在打猎前的占卜,将会有大的收获,“所获非龙非虎,非熊非罴……” 今本《史记》写作 “非熊非罴,非虎非貔”,而李白的《大猎赋》里有两句:“获天宝于陈仓,载非熊于渭滨。” 这是把 “非熊” 当成一个名词提出来用来指代姜子牙,后来 “非熊” 变 “飞熊”,到了 “封神” 剧情中需要一个黄飞武,便另外创造了一个 “武成王” 姓 “黄” 名 “飞虎”,于是现实中(也许是现实)的姜子牙被一分为二,一个唤作姜子牙,一个名叫黄飞虎…… 这个细节之所以值得注意,实因为 “封神” 成书的明代,武庙释奠礼虽经历朝历代边缘化、文庙释奠礼成为绝对主流,但是将姜子牙祭祀彻底从国家礼典中清除,发生在明太祖朱元璋手中。原因也很简单,有了朱老板就无需再祭祀武圣。把一个在本朝被废除的祭祀神祇作为一部 “天下一统” 史诗巨作的第一男主角,我无法猜测《封神演义》作者是何用心,该书被考证成书在张居正执政时期,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除了男主角姜子牙之外,“封神” 书中涉及的大量名教概念、忠义伦理,无不符合成书时期的明朝社会现实。考据这些历史现实,在我看来没有意义,唯一有意义的是,在我明白封神演义的那些故事既无关于商周历史、亦无关于民间祭祀信仰之后,我终于消除了与他人争辩各种神佛复杂社会关系的争胜心。 本来么,世上没有救世主,山中亦无鬼神佛。如果把封神演义当作历史故事,绝对要被带到山沟沟里。但是如果认为精神世界需要换一种表达方式,或者人们需要一个平行世界来娱乐,这都是极好的,只不过,两者可千万别搞混。搞出一个 “妲已故里” 或者 “哪吒故里” 并且坚信自己拥有最终解释权,那就很可耻了。 最后,通过阅读本书,我发现《封神演义》简直就是一部《一个虚构写作者的自我修养》。 本书用丰富的文献考证出 “封神” 故事的不同人物、不同情节、不同内容,存在着多条截然不同的信息源头,无论作者是否许仲琳,以及无论从《武王伐纣平话》、《列国志传》到 “封神” 经历了多少代说书人共同创作的努力,“许仲琳” 这个作者都完成了一件极其了不得的工作 —— 将不同信源的材料搭建成一个看似宏大但足够稳固的体系,这种功力,每一个从事虚构写作的作者都值得毫无保留地学习、模仿乃至山寨。 众所周知,《封神演义》融合了大量史实、宗教信仰、传奇、传说、祭祀传统等神话碎片,许多祭祀传统一直延续到今天,比如同属于关中的赵公明民间信仰祭祀、姜太公信仰风俗等,这些持续了一千多年的习俗,无论如何与信史摩擦冲突,但它们就是连续存在了一千多年甚至更长时间。对于这种牢固的风俗传统不可能用对错去评判,就像我前面提到的,一千多年前的人们就是需要这样一个平行世界来娱乐和对抗冷酷的现实生活…… 但是不管怎么样,《封神演义》是一个完整的自洽的故事。 在封神的世界里,历史的只言片语被从现实中抽离出来,虚构的世界不光是吸收了这些只言片语,而是重新搭建了一套模具把历史碎片嵌了进去。即便你明明知道故事里全是 “假的”,即便把故事中的 “假” 与历史中的 “真” 分得一清二楚,但是那些人物在书中的故事里却全都立住了。这个必须得说是 “最后一名作者(发明者)” 的功劳,从《封神演义》开始,人们全都接受了 “封神” 这个逻辑,不管是因为遗忘还是别的原因,总之在《封神演义》之前存在怎样的来龙去脉,都没有人能说得清。 这种成绩怎能不说是虚构写作的登峰造极? 山在那里,虚构写作者怎么可能不想要去一次又一次地攀登呢?这本书没有阅读难度,完全不需要文史知识打底,甚至最好是看都没看过《封神演义》原著。就像前面说的,恐怕要有足够多的阅历,才能让你忘掉跟原著有关的那些干扰信息。没读过原著而先读本书、再看原著和影视剧,阅读的乐趣才更丰富。

      3
      1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带你还原《封神演义》

      《封神演义》作为古代神魔小说,把历史上的神仙一锅炖全放一起,成就中国自己的神话体系 1.0,里面的矛盾也不少,也因此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让现代许多修仙网络小说得以壮大。李天飞老师有两本讲封神的书,这一本比较浅,入门级别。这本分为阴阳两册,一虚一实。阳册还原到真实历史人物身上,从玄鸟生商到周朝分封列国;阴册则是对应神话人物,考据这些神仙是怎么由历史人物演变来的。阳册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姜子牙,我心目中的姜太公还停留在电视剧《封神榜》里,睿智、博学、用兵如神,不过历史上真实的姜太公卸去光环,就成了一个无所不用其极的政治家了。姜太公这个取名方式就和 “杨招弟” 一样,因为太公是文王的太公期待的人才,所以才叫姜太公,成了吉祥物。还有 “飞熊” 的名称、坐骑四不像的来历,笑死我了,就不剧透了。阴册按不同朝代介绍历史人物,对道家和佛家也做了简单介绍,很多神仙都是历史名人直接粗暴地改一下。而且涉及的佛教人物很多,可见封神的作者写书时佛教的影响力之大,不过也敌不过作者,我就是要把你们改成道教的。本来我也不知道这本书,可得到最近上新了李天飞老师的部分书,早在听书栏目里就了解其作品了,所以准备亲自翻翻,顺藤摸瓜,自然是从我最喜欢的中国神话开始。至于作者的另外一本写封神的书,叫《号令群神》,自然要换个地方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让乏味的跑步机鲜活起来的小菜儿

        忘了是不是国学课推荐过的书目,至少在书架上出现了,那就趁着今天有氧翻翻看吧🤣内容是不错,有种国学课这 part 闪回的感觉,文字风格也有类似之处。但就插图风格,在我看来是整本书的败笔。也许是受上午翻潘天寿介绍国画的书的影响,这本书中的插图都有种游戏资料片配图的廉价感,有点配不上文字的质量的说,希望是我要求高了😂

          1
          评论
        • 查看全部12条书评

        出版方

        蓝狮子

        蓝狮子财经出版中心成立于2002年10月,是目前国内最专业、出版规模最大的民营财经图书策划出版机构。蓝狮子专注于公司案例图书和企业家传记的出版业务,整理并传播中国本土公司管理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