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
类型
7.3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44千字
字数
2021-07-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简单的榫卯如何演变宏丽的城市?了解中国建筑,读《建筑中国》就对了。
内容简介
中国建筑,构件千变万化,门类林林总总,关乎技术,更是艺术;小到残砖片瓦,大到城池营构,处处体现美的用心,更是中国人宇宙时空观念的展现。气韵生动,流转不息。中国建筑,于斯观止。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写在前面
- 建筑物·建筑·建筑意象
- 可居·可观·可悟
- 亭台楼阁:中国建筑门类
- 古城悠悠
- 巨人与侏儒
- 以方为常式
- 巨型的“庭院”
- 从“里仁为美”说起
- 城市“风水”
- “则紫宫,象帝居”
- “寥落古行宫”
- 扼吴楚,据咽喉
- 六朝古都
- 江南园林之城
- “壮哉帝居”
- 城堞巍然
- 风气之先
- 万里雄居
- 默默无闻
- 空前绝后
- 天下第一关
- 烽火连三月
- 民居烟火
- 生存之旅
- 亲地的窑居
- 四合之居
- 清和之气
- 质朴性格
- 亲水与雅静
- 天井的魅力
- 圆楼的意味
- 紧凑“一颗印”
- 宫殿崔嵬
- 首屈一指
- 家国合一
- 从拜神到娱人的崇高
- “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 巍峨沉雄的“纪念碑”
- “谁谓一室小,宽如天地间”
- 巨大的“句号”
- 坛庙崇高
- 祭天敬祖为哪般
- 礼的文化意蕴
- 崇天之歌
- 社稷坛的感激
- 崇祖的太庙
- 文运·教化·敬礼
- 陵寝肃穆
- 从“墓而不坟”到封土为坟
- 事死如事生
- “典型”十三陵
- 话说清东陵
- 再谈黄帝陵
- 寺院森森
- 法脉繁盛
- 基本形制
- 少林疏影
- 五台悠茫
- 峨眉梵音
- 九华幻境
- 独乐“意外”
- 普宁气象
- 佛塔挺立
- 中国化
- 佛塔的构成
- 佛塔的类型
- 塔的演替
- 拔地而起 凌空而立
- 塔势如涌 孤高耸天
- 木构杰作 峻极神工
- “几疑身在碧虚中”
- 硕大浑雄之趣
- 莲花之饰 佛性空幻
- 石窟邈远
- 历史履痕
- 基本形制
- 古远克孜尔
- 云冈遗构
- 龙门疏影
- 敦煌宝藏
- 恢弘麦积山
- 空寂响堂山
- 道观清幽
- 历史寻踪
- 美学特征
- 第一丛林
- 厅堂宏敞
- 堂堂正正
- 主题景观
- 草堂印象
- 壮丽第一
- 楼阁高显
- 千古名楼
- “此地空余黄鹤楼”
- 晴川阁的“诗意”
- 波撼岳阳楼
- “滕王高阁临江渚”
- 稳健而飘逸的观音阁
- 有点特别的佛香阁
- “知音”天一阁
- 长廊侵雨
- “廊深阁回此徘徊”
- 百态千姿说回廊
- 天下独步
- 有亭翼然
- 亭的原型
- 文化功能
- “一上危亭眼界宽”
- 英姿临风之美
- 涵虚的意境
- 阙表危峻
- 莫衷一是话阙表
- 汉阙种种
- 华表拔地标立
- 牌坊典雅
- 源头安在
- 魂系何处
- 高台凌云
- “念天地之悠悠”
- “候日观云倚碧空”
- “此凌虚之所为筑”
- “铜雀春深锁二乔”
- 名桥卧波
- 天下名桥数“赵州”
- 卢沟晓月
- 飞梁遥跨
- 雕梁画栋: 中国建筑构件
- 屋顶制度
- 成因的讨论
- 文脉轨迹
- 美妙的“旋律”
- 屋架营构
- 特有的“语汇”
- 举折形象
- 木柱耸峙
- 立柱千姿
- 演替的史影
- 柱的符号与文饰
- 斗栱错综
- 灿烂的形制
- 文化意义的诉求
- 斗栱文化缘起
- 潇洒的步履
- 墙壁高筑
- “墙倒屋不坍”
- 围墙、影壁及其他
- 墙壁的“解放”
- 千门万户
- 古籍中谈到的门
- 门的世界
- 门面的讲究
- 风水禁忌
- 窗的魅力
- 窗文化缘起
- 窗的姿态
- 窗的诗性品格
- 砖艺经营
- 泥土的塑造
- 砖的形象欣赏
- 画像砖神韵
- 砖画别裁
- 瓦片陶范
- 缘起与品类
- 美丽的瓦阵
- 瓦当:瓦艺翘楚
- 琉璃的辉煌
- 栏杆诗情
- 话说栏杆
- 古诗中的栏杆
- 台基永固
- 台与台基
- 打好基础
- 须弥座:台基的“革命”
- 台基形制
- 铺地修饰
- 最后一个“句号”
- 类型与品格
- 室的“美容”
- 营构你自己的家园
- 琳琅满目
- 附录 中西建筑比较
- 以土木为材与以石为材
- 结构美与雕塑美
- 庭院与广场
- 人的营构与神的营构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全名为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一家集编辑、印刷、出版、发行于一体的出版机构,于1912年1月1日由陆费逵筹资创办于上海。创立之初,以出版中小学教科书为主,并印行古籍、各类科学、文艺著作和工具书等。同时,中华书局还自办印刷厂,至1937年拥有印刷机械300余架,职工1000余人。1954年5月,中华书局总部迁址北京,1958年改为以整理古籍为主的专业出版社,在整理出版古籍和学术著作方面更有长足的进展,从而享誉海内外。曾出版《中华大字典》《四部备要》《图书集成》《中华百科丛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