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9.1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12千字
字数
2019-0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这里是佛教的故乡,这里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曾经生长的土壤,用这一本小书,深刻解读它兴衰的历史。
内容简介
本书《印度古代社会史》,从社会史角度,全面、系统地考察了古代印度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结构、政治事件、经济形态及宗教文化等方面的状况,并通过对各历史时期突出的社会现象的论述,着重分析、阐释其产生、发展的复杂原因及其深远的影响;同时,本书将历史学、考古学和人类学的资料与方法有机地结合,加以运用,不仅总结了国外学者的最新成果,而且展示出作者本人多年来研究的新观点与新成就,因而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目录
- 版权信息
- 编者的话
- 序
- 内容提要
- 第一章 历史的舞台——印度地理概念
- 地形与生态
- 语言
- 资源
- 第二章 早期城市文明
- 起源
- 社会结构
- 经济体系
- 对外贸易
- 城市的衰落
- 结局与遗产
- 第三章 从游牧业到农业
- 吠陀时期北印度的物质文化
- 早期吠陀文献记载的雅利安人社会
- 后期吠陀文献记载的雅利安人社会
- 吠陀时期的政治结构
- 吠陀时期的文化生活
- 第四章 第二次城市革命
- 国家形成的经济基础
- 城市的兴起
- 城市与农村的差别和对立:早期阶级社会的性质
- 百家争鸣的时代
- 第五章 南亚次大陆的统一——孔雀帝国
- 重要历史资料
- 以军事征服达到统一
- 国家管理
- 阿育王
- 社会生活:种姓制度
- 城市和工商业
- 土地制度
- 奴隶制
- 艺 术
- 王朝的衰落
- 第六章 空前的商业繁荣——从大帝国的解体到贵霜王朝
- 王朝的更迭
- 外族人统治下的北方
- 贵霜时期印度与西方和东亚的贸易
- 宗教与文化
- 第七章 笈多王朝及其后——公元4到7世纪
- 从昌德拉笈多一世到戒日王
- 行政管理
- 封建化的开端:土地制度
- 城市经济文化的延续和封建化的开端
- 宗教活动
- 印度与亚洲各地的联系
- 印度古典文化
- 第八章 南方的兴起——公元500到1300年
- 德干西部与泰米尔地区的对立
- 政治制度与行政管理
- 村社和土地制度
- 商业
- 种姓制的发展:右手和左手种姓联盟
- 宗教运动
- 南方的印度教文化
- 第九章 北方的封建割据——公元700到1200年
- 三国争夺曲女城
- 小国林立
- 突厥民族的入侵
- 政治封建化的发展和土地颁赐制
- 工商业的封建化
- 分封颁赐制发展的极端和商品经济的复苏
- 种姓关系的调整
- 宗教与文化
- 第十章 德里苏丹时期的北方和南方
- 德里苏丹的四个王朝
- 北方的小国
- 巴哈马尼与维扎雅纳加拉
- 经济发展和城市复兴
- 德里苏丹的土地制度
- 南方的土地制度
- 社会结构
- 宗教与文化
- 第十一章 帝国的再现——莫卧儿王朝
- 莫卧儿王朝诸帝
- 南方的政局
- 马拉塔国
- 锡克教政权
- 莫卧儿王朝的衰落
- 莫卧儿帝国的行政制度
- 莫卧儿帝国的经济和社会
- 其他地区的经济和社会
- 莫卧儿时期的文化和艺术
- 参考书目
- 印度古代史重要纪年
- 公元前
- 公元后
- 古代印度史重要词语
- 印度古代史重要人物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1897年创办于上海,1954年迁北京。与北京大学同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