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7.9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03千字
字数
2018-0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英国传教士在清末大变局中的传奇人生。
内容简介
李提摩太(Timothy Richard)是影响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人物,他不仅是一位有影响的宗教人士,也是中外达官贵人的座上宾、维新派的幕后师爷、孙中山革命党的反对派……
本书详细记录了李提摩太在晚清45年期间,他在宗教、科学、通讯、国际贸易、赈灾、现代学校和专业学院的创设、现代出版社的建立等几乎所有领域参与了中国历史的进程。而他个人的经历,几乎就是一部中国近代史的缩影: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激烈较量、华夏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冲突与融合、政治经济侵略与思想和技术启蒙的对立统一等重大矛盾,无不生动地体现在他的这部回忆录里。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 东行使徒的一生
- 原序
- 第一章 早年生活
- 1.我的童年
- 2.求学
- 3.教学
- 4.在西哈维津神学院的经历
- 5.开始在中国内地传教
- 第二章 在中国的最初几年
- 1.在英格兰的最后日子
- 2.抵达中国
- 3.芝罘的传道同工
- 4.首位皈依者
- 5.满洲传播福音之行
- 6.效果不佳的街头布道
- 7.回龙山庙会
- 8.尝试在宁海定居
- 9.拜访一位虔诚寻求真理者
- 10.非基督徒关于耶稣基督惊人之文
- 11.济南府武官的洗礼
- 12.济南府的首位新教传教士
- 13.克罗赛特的“悲剧”
- 14.中国慈善家引进牛痘接种
- 15.和布朗医生经历的奇特行医之旅
- 16.附魔
- 17.黑羊和白羊
- 18.二访济南府
- 19.中国北方的路及出行方式
- 第三章 定居青州府
- 1.初识李鸿章
- 2.在青州府的医疗工作
- 3.入乡随俗
- 4.租住房子
- 5.一个仇视外国人的退休官员
- 6.研究本土宗教书籍
- 7.拜访一个教派领袖
- 8.善良的村民们
- 9.道观里的午夜妇女集会
- 10.拜访一位隐士
- 11.最初的皈依者
- 第四章 山东赈灾
- 1.粮食绝收
- 2.劝老百姓向上帝求告的海报
- 3.饥荒引起的骚乱
- 4.有人叫我做造反的头领
- 5.发放救济钱的方法
- 6.第二次有人叫我做造反的头领
- 7.就避免未来的饥荒向巡抚建言
- 8.来自烟台的捐赠
- 9.追随者的数量在增加
- 10.我的传教策略被倪文思博士采用
- 11.赈灾期间的一件事
- 12.来自港口城市的捐款
- 13.发生在昌乐的骚乱
- 14.与官员交涉
- 15.追求与拯救
- 16.虚伪的官员败在女人手下
- 17.残酷的冬天
- 18.与官员和文人一起发放救济款
- 19.同事A.G.琼斯先生的到来
- 20.就避免饥荒向当地官员提出建议
- 21.教会工作
- 22.给浸礼会协会的一封信
- 第五章 山西赈灾
- 1.决定赴山西赈灾
- 2.太原府之旅
- 3.会见山西总督
- 4.给天主教神职人员发放问卷调查
- 5.1878年考察山西灾区日记选
- 6.交通困难
- 7.内地会传教士詹姆斯和特纳
- 8.在赈灾中与中国官员的合作
- 9.给总督的建议
- 10.给浸礼会的建议
- 11.给新教差会写建议信
- 12.希尔、特纳和怀廷的到来,以及怀廷的去世
- 13.发放伦敦市长官邸赈灾款(1878)
- 14.内地会女士们的到来
- 15.与马丁小姐结婚
- 16.冬天里的赈灾工作
- 17.中国人对外国人救灾的感激
- 18.罗马天主教的中文书籍
- 19.新教的传教工作缺乏组织性
- 20.传教小册子疏远了非基督徒
- 21.消失的基督徒
- 22.吕洞宾
- 23.在108个县发放福音书和传单
- 24.乡试年的有奖征文
- 25.郗牧师
- 26.与李鸿章会面
- 27.斯科菲尔德博士以及其他内地会人员的到来
- 28.令人遗憾的分裂
- 29.基督徒传记
- 30.帮助山西人民的一些非常规措施
- 第六章 在官员和学者间的事工(1881—1884)
- 1.政府官员对外国人的态度
- 2.为更好地传教做准备
- 3.给官员们做演讲
- 4.拜访王知府
- 5.与儒生同居一室
- 6.会见左宗棠
- 7.友好往来
- 8.中国音乐
- 9.与佛教徒交往
- 10.参观五台山
- 11.张之洞
- 12.与罗马天主教徒的交往
- 13.山东之行
- 14.在青州患疟疾
- 15.为收获的感恩祷告
- 16.山东的新教会
- 17.J.S.怀特莱特的事工
- 18.与一位地方行政官的纠纷
- 19.在回山西路上遭遇劫匪
- 20.斯格菲尔德医生的去世
- 21.太平天国起义的影响
- 22.政府的敌视和基督徒所受的逼迫
- 23.与詹姆斯先生一起去北京(1884)
- 24.福音联盟的成立(1884)
- 25.著名的朝鲜反基督教宣言
- 26.罗伯特·哈特的改革计划
- 27.会见巴夏礼爵士(北京,1884)
- 28.对山西传教事工的建议(1884)
- 第七章 第一次休假(1885—1886)
- 1.沿海之旅,会见A.G.琼斯
- 2.跟大卫·希尔一起访问南京(1884)
- 3.发现《大乘起信论》
- 4.归国途中遭遇风暴
- 5.浸礼会年会
- 6.请求更多的同工
- 7.向浸礼会建议的教育计划(1885)
- 8.方案被否决,极度失望
- 9.在柏林拜访教育部部长
- 第八章 艰难忧患的一些年月(1886—1891)
- 1.与耶稣教会著名传教士的谈话
- 2.理查德夫人患病
- 3.来自同工们的反对之声
- 4.离开山西
- 5.拜访在天津的李鸿章
- 6.理查德夫人的学生
- 7.曾纪泽爵爷
- 8.拜访大喇嘛
- 9.拜访寺院大方丈
- 10.应邀赴山东事工
- 11.在山东染上热病和麻痹
- 12.委员会拒绝了兴办学校的方案
- 13.开办中文报纸
- 14.理查德夫人的天津妇女读经会
- 15.来自上海广学会的邀请
- 第九章 在上海广学会的事工(1891—1894)
- 1.威廉姆森成立同文书会
- 2.广学会的其他同工
- 3.第一个工作计划
- 4.扩大影响的计划
- 5.中国政府对我们事工的肯定
- 6.慈禧太后寿诞的寿礼
- 7.中国公学与反缠足会
- 8.蓝姆波特·瑞兹先生的事工
- 第十章 中日战争期间的见闻
- 1.中日战争
- 2.我们的出版物在战争期间的影响
- 3.中国书商态度的转变
- 4.南京的冬天
- 5.第一次会见张之洞
- 6.第二次会见张之洞
- 7.拜会赴日议和代表张荫桓
- 8.第三次面见张之洞
- 第十一章 代表教会进京上书
- 1.上书委员会
- 2.第一次会见李鸿章
- 3.后来与李鸿章的会见
- 4.拜访总理大臣
- 5.拜访恭亲王
- 6.11月14日,惠里博士和我呈递传教士请愿书
- 7.请愿的障碍
- 第十二章 中国的改革运动(1895—1898)
- 1.康有为
- 2.强学会
- 3.我向翁同龢提出的改革方案
- 4.帝师孙家鼐
- 5.会见张荫桓
- 6.军机大臣刚毅
- 7.告别翁同龢与李鸿章
- 8.维新变法始末
- 9.中国女学
- 10.光绪皇帝的变法诏书
- 11.改革派经受的首次打击
- 12.担任皇帝的顾问
- 13.保守派政变,康有为出逃
- 14.遇害的改革派
- 15.其他改革人士的命运
- 16.皇帝的逊位诏令
- 第十三章 天台山纪行
- 1.规模宏大的宗教中心
- 2.渴望参拜教皇的满族基督徒
- 3.奇特的迷信风俗
- 4.杭州的寺庙
- 5.出产师爷和美酒的绍兴
- 6.避免了一场无谓的骚乱
- 7.中国最大的佛像
- 8.深山访隐士
- 9.华庭寺
- 10.庆国寺与国清寺
- 11.关帝生辰、楚王庙
- 12.一个伟大的处方
- 第十四章 二度休假(1896—1897)
- 1.与李鸿章结伴旅行
- 2.访问马德里
- 3.印度之旅
- 4.德里
- 5.巴黎
- 6.浸礼会委员会的接待
- 7.向宗教书刊学会的其他呼吁
- 8.其余工作形式
- 9.参观加拿大
- 第十五章 义和团运动
- 1.访问北京
- 2.排外情绪的蔓延
- 3.刚毅组建的团练组织
- 4.在世界基督教大会上的呼吁
- 5.在华盛顿和纽约呼吁
- 6.回到中国
- 7.周馥采取的行动
- 8.与庆亲王及李鸿章会面
- 第十六章 创立山西大学
- 1.建校的缘由
- 2.我对禁止教授基督教章程的反对
- 3.巡抚的友好态度
- 4.1907年重访太原府
- 5.辞去名誉校长的职务
- 6.巡抚岑春煊
- 第十七章 变革中的中国
- 1.慈禧太后颁布光绪帝的诏令
- 2.访问朝中官员
- 3.被清政府委任为新教的代表
- 4.樊国梁主教
- 5.在中国建立公学
- 6.访问日本
- 7.丧妻之痛
- 8.在满洲建立国际红十字协会
- 9.在山东召开掌门人大会
- 第十八章 宗教复兴运动
- 1.威尔士宗教复兴大会
- 2.浸礼会的世界大会
- 3.在兰贝斯宫招待中国使节
- 4.J.B.帕顿博士
- 5.上海的纪念大会
- 6.浸礼会代表在中国
- 7.穆德博士在中国
- 8.爱丁堡大会上的永久委员会
- 第十九章 大乘佛学
- 1.佛教的研究
- 2.洛宜德教授
- 3.日本引进佛教
- 4.戈登夫人的研究
- 5.访问高野山
- 6.基督教与佛教在仪式上的相似之处
- 7.参观朝鲜佛教寺庙
- 8.令人震惊的神道教仪式
- 9.出使天国
- 10.伊藤公爵对宗教的态度
- 11.大隈重信伯爵
- 12.北京的日本银行里的一次晚宴
- 第二十章 晚年时光
- 1.访问朝鲜
- 2.孙逸仙(孙中山)的早期生涯
- 3.爆发革命
- 4.袁世凯的举措
- 5.与毛拉会面
- 6.上海的宗教会议
- 7.在山东召开的英国浸信会大会
- 8.泰清宫
- 9.乘坐木筏返回青岛
- 10.湖南省会长沙
- 11.1914年的出行
- 12.与佛教徒和教育工作者的交往
- 13.我的第二段婚姻
- 第二十一章 我与和平运动
- 1.王子们的和平联盟
- 2.“人类的议会”
- 3.给河野公爵的建议
- 4.庆亲王
- 5.西园寺侯爵的秘书
- 6.卢塞恩的和平大会
- 7.万德尔勋爵
- 8.拜访罗斯福总统
- 9.中国的态度变卦了
- 10.与伊藤公爵的会面
- 11.卡耐基先生在市政厅的演讲
- 12.仲裁协定
- 13.欧洲大战
- 译后记
- 沟通中外文化的宗教使者
展开全部
出版方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有限公司原为江苏文艺出版社,创建于1958年,后并入江苏人民出版社,1985年底恢复建制。2009年由事业单位改为企业,2010年4月正式更名为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有限公司。主要出版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化、音乐作品及文艺理论、文学批评专著,同时兼及古代优秀文艺作品等。是一家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出版社。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荟萃八方精英,力推百家佳作,重视文化内涵,追求高雅品位”。经过多年的努力,在长篇小说、纪实文学、作家文集、人物传记、言情小说、散文、诗歌以及学术精品等诸多门类形成出版特色。近年来,勇于探索、不断创新,推出的动漫网游系列图书也取得较好的市场业绩,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