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读文章为治学,读全集为知人,本书是张荫麟研究三部曲之一。

内容简介

本书是张荫麟研究三部曲之一,作者和李欣荣先生合作多年,初时准备合编张荫麟文集一种,后来在海内外相继找到稀见的资料,遂计划出版研究资料三种:一为纪念文集,书名《天才的史学家:追忆张荫麟》;二为《张荫麟哲学论著集》,内收张荫麟的哲学硕士论文英文原著及中译、哲学论文、《戴东原乩语选录》和《补录》,以及张氏翻译的西方哲学论文多篇;三即为此书。

目录

  • 版权信息
  • 《张荫麟全集》编委会
  • 出版前言
  • 序言 张荫麟先生传略
  • 凡例
  • 上卷
  • 专著
  • 中国史纲
  • 摩尔与杜威:两种伦理观的比较
  • 译文
  • 斯宾格勒之文化论
  • 浮士德
  • 安诺德《罗壁礼拜堂》诗(一八五七)
  • 威至威斯《佳人处僻地》诗(一七九九)
  • 葛兰坚论学校与教育
  • 宋燕肃、吴德仁指南车造法考
  • 葛兰坚黑暗时代说
  • 罗色蒂女士《愿君常忆我》(一八六二)
  • 芬诺罗萨论中国文字之优点
  • 罗色蒂女士《上山》诗(一八六二)
  • 中国印刷术发明述略
  • 蒙古近状记
  • 《秦妇吟》之考证与校释
  • 罗色蒂女士《古决绝辞》(一八八一)
  • 罗色蒂作《幸福女郎》诗
  • 论中国语言之足用及中国无哲学系统之故
  • 白璧德论班达与法国思想
  • 罗素评《现代人之心理》
  • 论作史之艺术
  • 甲午中日海战见闻记
  • 二战士
  • 罗素最近的心论
  • 甲午战后在日见闻记
  • 中国古铜镜杂记
  • 历史科学
  • 近代西洋史学的趋势
  • 怀黑特论哲学之正鹄
  • 书信
  • 致容庚(十五通)
  • 致陈中凡
  • 致余永梁
  • 《文学副刊》复于君函
  • 致张其昀
  • 致《大公报·文学副刊》
  • 与陈寅恪论《汉朝儒生行》书
  • 致《大公报·图书副刊》
  • 致傅斯年(七通)
  • 致梅贻琦请假至军委会任职函
  • 致李埏(七通)
  • 中卷
  • 论文
  • 老子生后孔子百余年之说质疑
  • 《清华学报》组织问题
  • 明清之际耶苏会教士在中国者及其著述——《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附表一》校补
  • 介绍一部关于我国外交史的重要参考书
  • 编辑室共话(国情述要栏)
  • 钱大昕和他的著述
  • 仁友会十二周年纪念庆祝记
  • 明清之际西学输入中国考略
  • 《清华学报》撰著提要(第一卷第一期)
  • 清代生物学家李元及其著作
  • 纪元后二世纪间我国第一位大科学家——张衡
  • 《清华学报》撰著提要(第一卷第二期)
  • 张衡别传
  • 评近人对于中国古史之讨论(古史决疑录之一)
  • 上海英日人八次惨杀我国同胞始末
  • 告全国智识阶级
  • 智识阶级应当怎么样救国
  • 图书馆生活
  • 《清华学报》撰著提要(第二卷第一期)
  • 论最近清华校风之改变
  • 宋卢道隆、吴德仁记里鼓车之造法
  • 自了 篇(记所见也)
  • 《清华学报》撰著提要(第二卷第二期)
  • 洪亮吉及其人口论
  • 论“入井”运动
  • 毫无疑问的信仰
  • 《荀子·解蔽篇》补释
  • 《清华学报》撰著提要(第三卷第一期)
  • 回粤见闻记
  • 《清华学报》撰著提要(第三卷第二期)
  • 《双忽雷影本》跋
  • 《九章》及两汉之数学
  • 评李泰棻《西周史征》
  • 续评《小说月报》“中国文学研究号”
  • 评《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周刊》论文
  • 论历史学之过去与未来
  • 评郭沫若译《浮士德》上部
  • 评三宅俊成《中国风俗史略》
  • 评《清史稿》
  • 评戈公振《中国报学史》
  • 中国历史上之“奇器”及其作者
  • 评梁乙真《清代妇女文学史》
  • 《燕京学报》第三期(书评)
  • 《清华学报》第五卷第一期(书评)
  • 王静安先生与晚清思想界
  • 答朱希祖君(附来书)
  • 托尔斯泰诞生百年纪念
  • 再答朱希祖君
  • 评杨鸿烈《大思想家袁枚评传》
  • 评胡适《白话文学史》上卷
  • 评雪林女士《李义山恋爱事迹考》
  • 评卫聚贤《古史研究》
  • 近代中国学术史上之梁任公先生
  • 王德卿传
  • 所谓“中国女作家”
  • 评容庚《宝蕴楼彝器图录》
  • 伪《古文尚书》案之反控与再鞫
  • 戴闻达英译《商君书》
  • 纳兰成德传
  • 革命诗选
  • 司马迁疑年之讨论
  • 关于朱熹太极说之讨论
  • 中国书艺批评学序言
  • 《中国哲学史》上卷(书评)
  • 评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 为东省事件复容希白教授书
  • 为东省事件再与容希白教授书
  • 历史之美学价值
  • 代戴东原灵魂致冯芝生先生书
  • 龚自珍诞生百四十年纪念
  • 传统历史哲学之总结算
  • 戴东原乩语选录(二)
  • 下卷
  • 论文
  • 梁漱溟先生的乡治论
  • 道德哲学之根本问题
  • 龚自珍《汉朝儒生行》本事考
  • 戴东原乩语选录(三)
  • 中国民族前途的两大障碍物
  • 悼丁玲
  • 戴东原乩语选录(四)——论思想自由与革命(对话体)
  • 戴东原乩语选录(五)
  • 玩《易》
  • 评孙曜《春秋时代之世族》
  • “可能性”是什么——一个被忽略了的哲学问题
  • 戴东原乩语选录(六)
  • 跋今本《红楼梦》第一回
  • 戴东原乩语选录(七)——论自由、因果与前定
  • 《珠玉新抄》与《义山杂纂》
  • 不列颠博物院所藏中国写本瞥记
  • 道德哲学与道德标准
  • 读《南腔北调集》
  • 戴东原乩语选录(八)
  • 甲午战前中国之海军
  • 关于“历史学家的当前责任”
  • 晚明与现代
  • 戴东原乩语选录补篇(一)
  • 《古石刻零拾》序
  • 甲午中国海军战迹考
  • 跋《水窗春呓》——记曾国藩之真相
  • 论非法捕捉学生
  • 说 可 能 性
  • 曾国藩与其幕府人物
  • 严几道(一八五四—一九二一)
  • 《孟子》所述古田制释义
  • 《春秋》“初税亩”释义
  • 《中国哲学史》下卷(书评)
  • 春秋时代的争霸史
  • 周代的封建社会
  • 梁任公辛亥以前的政论与现在中国
  • 读史杂记
  • 沈括编年事辑
  • 历史哲学的根本问题(中国哲学会第二届年会论文摘要)
  • 说民族的“自虐狂”
  • 南宋初年的均富思想
  • 关于戊戌政变之新史料
  • 评冀朝鼎《中国历史中的经济要区》
  • 教授界对时局意见书(一九三六年十月)
  • 南宋末年的民生与财政
  • 端平入洛败盟辨
  • 南宋亡国史补
  • 读史与读《易》
  • 三国的混一
  • 孔子
  • 戴东原乩语选录乙编之一——为窃书案答辩
  • 民生主义与中国的农民
  • 宋初四川王小波李顺之乱——一失败之均产运动
  • 土地法的修正和民生的改善
  • 《宋史·兵志》补阙
  • 九国公约会议与中国抗战的前途
  • 宋儒太极说之转变
  • 抗战中心的问题
  • 蒋委员长论抗战必胜训词释义
  • 陆学发微
  • 北宋的土地分配与社会骚动
  • 陆象山的生平
  • 王□——道光间建议管理货币及白银国有政策者
  • 五代时波斯人之华化
  • 南宋之军队
  • 《刘□与顺昌之战》自序
  • 宋代南北社会之差异
  • 组织、宣传与训练
  • 宗教对抗建的重要
  • 归纳逻辑新论发端
  • 宋太祖誓碑及政事堂刻石考
  • 《顺昌战胜破贼录》疏证
  • 王阳明以前之知行学说
  • 燕肃著作事迹考
  • 宋太宗继统考实
  • 《思想与时代》征稿启事
  • 柏格森(一八五九—一九四一)
  • 哲学与政治
  • 泰戈尔爱因思坦论实在与真理
  • 从政治形态看世界的前途
  • 关于战时抚恤制度的一个建议
  • 跋《梁任公别录》
  • 宋朝的开国和开国规模
  • 北宋的外患与变法
  • 北宋关于家庭制度之法令
  • 跋折公墓志铭
  • 论中西文化的差异
  • 论修明政治的途径
  • 师儒与商贾
  • 说“同一”
  • 论史实之选择与综合
  • 《曾南丰(子固)先生年谱》序
  • 北宋四子之生活与思想
  • 编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清华大学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80年6月,是由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的综合出版单位。植根于“清华”这座久负盛名的高等学府,秉承清华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清华大学出版社在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迅速成长起来。清华大学出版社始终坚持弘扬科技文化产业、服务科教兴国战略的出版方向,把出版高等学校教学用书和科技图书作为主要任务,并为促进学术交流、繁荣出版事业设立了多项出版基金,逐渐形成了以出版高水平的教材和学术专著为主的鲜明特色,在教育出版领域树立了强势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