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6.9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57千字
字数
2020-09-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学者葛剑雄倾力呈现全面而真实的中华民族母亲河,带你读懂黄河的历史与现在。
内容简介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自古以来,黄河安澜就是人民安居乐业、国家欣欣向荣的保证和象征。那么,为什么说黄河是母亲河呢?她和中华民族有怎样的关系,如何孕育出辉煌的文明,她的独特面貌是如何形成的,又应该如何治理呢?
复旦大学资深教授、中央文史馆馆员葛剑雄撰写《黄河与中华文明》一书,对这些问题做出了回答。葛剑雄教授曾任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是历史地理领域的一流专家,他师承谭其骧先生,多年来一直关注河流文化领域。本书开首之“引言”部分,即高屋建瓴地阐述了河流与人类文明的关系,从理论角度为黄河治理以及黄河的重要性提供了充分论证。
书中八章内容,首先梳理黄河地理全貌,随后从黄河如何孕育中华文明、古人对黄河的考察与认识、黄河为何浑浊而容易泛滥、自古以来中华儿女如何治理黄河等各方面娓娓道来,梳理黄河的历史沿革、地理变迁,展现黄河与中华文明的紧密联系。既有翔实数据,又有理论高度,并有专业地理绘图和多幅壮丽航拍图。
目录
- 版权信息
- 引言 河流与人类文明
- 一、河流与人类文明的关系
- 二、人类与河流的互动
- 1.偶然性或偶然事件
- 2.自然环境的变迁
- 3.杰出人物的作用
- 4.生产方式的选择
- 5.制度的选择
- 6.外部因素
- 第一章 大河上下
- 一、源在天上:黄河上游
- 二、中流砥柱:黄河中游
- 三、奔流向海:黄河下游
- 第二章 黄河——中国的母亲
- 一、无可争辩的地位:本土古人类的发祥地
- 二、农业文明的曙光,中华文明的起源
- 三、中国的来历
- 四、天下之中——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 第三章 黄河儿女
- 一、商周时期:华夏的扩展
- 晋国
- 赵国
- 韩国
- 魏国
- 燕国
- 秦国
- 齐国
- 卫国
- 郑国
- 华夏的扩张和戎狄的退缩
- 二、秦汉的开拓与移民
- 三、南迁的序幕
- 四、永嘉南渡
- 第一阶段:永嘉乱后(307—324)
- 第二阶段:东晋太宁三年至永和五年(325—349)
- 第三阶段:东晋永和六年至咸安二年(350—372)
- 第四阶段:东晋宁康元年至南朝宋永初二年(373—421)
- 第五阶段:宋永初三年至泰始五年(422—468)
- 五、向西北和东北的迁移
- 六、怛罗斯的战俘和安史之乱后的南迁浪潮
- 安史之乱后的南迁
- 藩镇割据期间的南迁
- 唐末至五代期间的南迁
- 汉人的北迁
- 七、靖康之乱后的南迁和金、元时的外迁
- 第一阶段:靖康元年至绍兴十一年(1126—1141)
- 第二阶段:绍兴三十一年至隆兴二年(1161—1164)
- 第三阶段:开禧二年至嘉定元年(1206—1208)
- 第四阶段:嘉定十年至十七年(1217—1224)
- 第五阶段:绍定四年至端平元年(1231—1234)
- 第六阶段:端平二年至景定元年(1235—1260)
- 第七阶段:德祐二年至宋亡(1276—1279)
- 八、开发边疆
- 闯关东
- 走西口
- 对西北边疆移民
- 九、各族人民的大熔炉
- 十、黄河儿女的贡献
- 第四章 黄河之水天上来——探寻河源
- 一、导河积石
- 二、重源伏流
- 三、亲历河源
- 四、探寻河源
- 五、测定正源
- 第五章 三十年河东 三十年河西
- 一、大庆关沧桑和洛水、汾水入河之谜
- 二、变化莫测的下游河道
- 1.筑堤前的泛滥漫流
- 2.战国筑堤,首次改道
- 3.二次改道,长期稳定
- 4.三次改道,北流入海
- 5.四次改道,夺泗入淮
- 6.五次改道,夺颍入淮
- 7.六次改道,复归渤海
- 三、分流湖沼何处觅
- 1.鸿沟开凿与定陶兴衰
- 2.汴河淤塞
- 3.大泽陈迹
- 4.消失的湖泊
- 5.巨野和大陆的迁移
- 6.从无到有的南四湖和洪泽湖
- 第六章 俟河之清 人寿几何
- 一、世界最大的黄土高原:黄河泥沙及其来源
- 二、下游悬河:惊人的泥沙堆积
- 三、中游来沙,暴雨助虐
- 四、干支流的下切和侧蚀
- 五、沟壑的发育和塬的缩小
- 六、从统万城兴废看沙地的扩展
- 七、平原飞沙何处来
- 八、森林的消失
- 九、八百年安流谁创造
- 第七章 大禹的事业——历代治黄
- 一、大禹治水
- 二、战国筑堤,河道固定
- 三、瓠子堵口
- 四、贾让的“治河三策”
- 五、王景治河
- 六、高超合龙
- 七、贾鲁河的来历
- 八、潘季驯“束水攻沙”
- 九、靳辅和陈潢的贡献
- 十、近代水利学家的代表——李仪祉
- 第八章 黄河万古流
- 一、黄河能长期安流吗?
- 二、悬河会落地吗?
- 三、黄河能变清吗?
- 四、黄河流域能保持繁荣吗?
- 五、中华民族复兴,黄河文明永葆青春
- 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来源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全名为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一家集编辑、印刷、出版、发行于一体的出版机构,于1912年1月1日由陆费逵筹资创办于上海。创立之初,以出版中小学教科书为主,并印行古籍、各类科学、文艺著作和工具书等。同时,中华书局还自办印刷厂,至1937年拥有印刷机械300余架,职工1000余人。1954年5月,中华书局总部迁址北京,1958年改为以整理古籍为主的专业出版社,在整理出版古籍和学术著作方面更有长足的进展,从而享誉海内外。曾出版《中华大字典》《四部备要》《图书集成》《中华百科丛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