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系《布鲁姆教育分类学》(1956 美国)的修订版,主要阐释了关于学习、教学和测评的分类学,体系完整,内容详尽,论证客观。

内容简介

书中详细介绍了修订版分类体系,并通过数个教学案例对本体系分类表的用法和用途进行了详细的示范。同时本书还能够对自己的分类体系进行客观的考察,并与19种分类框架进行对比。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 为什么修订?
  • 预期的读者
  • 本书的结构
  • 本书的作者
  • 致谢
  • 前言
  • 修订《手册》
  • 表格和图形名单
  • 第一部分 分类学:教育的目标与学生的学习
  • 第一章 引论
  • 分类的必要性
  • 使用分类表
  • 结语:作为课程制订者的教师与作为课程实施者的教师
  • 第二章 目标的结构、具体性及相关问题
  • 目标的结构
  • 目标的具体性
  • 什么不是目标
  • 变化的目标词汇
  • 与目标有关的问题
  • 结语
  • 第二部分 修订版分类体系的结构
  • 第三章 分类表
  • 知识的类别
  • 认知过程的类别
  • 分类表与目标:一个图解式总结
  • 为什么将目标分类?
  • 使用多种定义形式
  • 结语
  • 第四章 知识维度
  • 知识与学科内容的区别:四位教师的故事
  • 知识的种类
  • 知识维度的类别
  • A.事实性知识
  • B.概念性知识
  • C.程序性知识
  • D.元认知知识
  • 涉及元认知知识的目标测评
  • 结论
  • 第五章 认知过程维度
  • 三种学习结果的故事
  • 建构知识框架的有意义学习
  • 保持和迁移的认知过程
  • 认知过程的类别
  • 1.记忆/回忆
  • 2.理解
  • 3.应用
  • 4.分析
  • 5.评价
  • 6.创造
  • 去情境化的认知过程与情境化的认知过程
  • 一个具体情境中的教育目标例子
  • 结论
  • 第三部分 分类学的应用
  • 第六章 使用分类表
  • 使用分类表分析自己的工作
  • 使用分类表分析他人的工作
  • 重温分类表
  • 目标分类中的问题
  • 一些有益的提示
  • 第七章 教学案例引言
  • 教学案例的特性
  • 课程单元
  • 教学案例的核心部分
  • 使用分类表分析教学案例
  • 分析过程的总结
  • 教学案例的组织和结构
  • 结束语
  • 第八章 《营养》教学案例
  • 第一部分:目标
  • 第二部分:教学活动
  • 第三部分:测评
  • 第四部分:结束语
  • 第五部分:结束问题
  • 附件A 阅读标签
  • 附件B 从广告语中辨认出产品
  • 附件C 评分指南
  • 第九章 《麦克白》教学案例
  • 第一部分:目标
  • 第二部分:教学活动
  • 第三部分:测评
  • 第四部分:结束语
  • 第五部分:结束问题
  • 附件A 对电影《麦克白》三种版本的比较
  • 附件B 短文写作要求:比较/对比威廉·莎士比亚所著《麦克白》的三部电影
  • 附件C 《麦克白》电影日志
  • 附件D 教师对小组作业的测评
  • 附件E 最终测验
  • 附件E 最终测验(续一)
  • 附件E 最终测验(续二)
  • 第十章 《加法事实》教学案例
  • 第一部分:目标
  • 第二部分:教学活动
  • 第三部分:测评
  • 第四部分:结束语
  • 第五部分:结束问题
  • 第十一章 《国会法案》教学案例
  • 第一部分:目标
  • 第二部分:教学活动
  • 第三部分:测评
  • 第四部分:结束语
  • 第五部分:结束问题
  • 附件A 评价表:殖民时期的评论文章
  • 附件B 五年级作文重点纠错区(FCAs)
  • 附件C 辨认一位殖民时期的人物
  • 附件D 学生作文批语示例选录
  • 第十二章 《火山?在这里?》教学案例
  • 第一部分:目标
  • 第二部分:教学活动
  • 第三部分:测评
  • 第四部分:结束语
  • 第五部分:结束问题
  • 附件A 县行政官勒基诺的来信
  • 附件B 火山单元总测评评分细则
  • 第十三章 《报告写作》教学案例
  • 第一部分:目标
  • 第二部分:教学活动
  • 第三部分:测评
  • 第四部分:结束语
  • 第五部分:结束问题
  • 附件A 布兰迪瓦恩学区中级写作评分准则
  • 附件B 演讲
  • 附件C 修改与编辑检查列表
  • 附件D 《报告写作》的基本要素评分
  • 第十四章 论述课堂教学中长期存在的问题
  • 关于学习问题的通则
  • 关于教学问题的通则
  • 关于测评问题的通则
  • 关于一致性问题的通则
  • 结束语
  • 第四部分 分类学展望
  • 第十五章 相异分类框架
  • 一维分类系统
  • 多维分类系统
  • 本修订版的修订与19种相异框架的相似之处
  • 第十六章 关于原版分类体系结构的实证研究
  • 累积性层级结构问题的研究
  • 对所获得的类别之间的相关性数据所作的元分析
  • 评价(评价)与综合(创造)两个类别的排序
  • 来自线性结构方程建模研究的证据
  • 结论
  • 第十七章 有待解决的问题
  • 课程、教学和测评之间的关系
  • 本框架对学生的用途
  • 本框架与学习和认知理论的关系
  • 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领域之间的关系
  • 结论
  • 附录
  • 附录A 对原版框架所作修订的总结
  • 在重点方面的四处修订
  • 在术语方面的四处修订
  • 在结构方面的四处修订
  • 纳入“理解”并省略“问题解决”和“批判性思维”
  • 附录B 原版《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领域》之纲要
  • 知识(Knowledge)
  • 智力能力和技能
  • 附录C 用于第十六章元分析的数据
  • 参考文献
  • 其他引用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8
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经典框架,历久弥新

    无效的教学往往来自于无效的目标,无效的目标往往又来自于无效的认知动词。当我们要学生理解时,学生应该能做到什么,又该经历什么?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框架是教学的底层理论,是经典的认知框架,是教师不可不知的教学知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要明白教师所要教授的目标是什么。例如教师的教育目标是教会 “学生学会应用 “节约 — 重复使用 — 循环使用” 的方法保护自然资源”,那么找出动词 —“应用” 以及名词 —“节约 — 重复使用 — 循环使用” 这一名词词组所对应的程序性知识,然后教授学生。总而言之,设定教学目标 — 找出动名词 — 教授。名词对应知识的四个维度,分别是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而动词对应认知过程维度,分别是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希望自己能利用分类法有效学习,能够按学习目标采取合适的措施。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简称“外研社”)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于1979年创办,是一家以外语出版为特色,涵盖全学科出版、汉语出版、科学出版、少儿出版等领域的综合性教育出版机构,是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