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总论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337千字
字数
2019-0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是按照有机化合物官能团进行分类、芳香族和脂肪族合并的体系所编写的教科书。
内容简介
书中主要内容包括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主要用途以及物理和化学性质,有机化学反应的特点和规律,重要的反应机理,测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紫外与可见光谱、红外光谱、质子核磁共振和质谱的基本原理,与生命和医学相关的生物有机化学的结构、性质以及重要的生物功能。全书共分十九章。
《有机化学》编写中在注重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的同时,内容选择上注重科学性、实用性和新颖性,深度上较现行的同类教材略有提高,以利于学生对有机化学的深入理解和掌握,为后续相关课程奠定必要的有机化学理论基础。各章均安排一定数量的思考题和习题,并结合一些重要的学科前沿、社会热点、有机化学的应用等,在有关章节提供了一些知识介绍。
《有机化学》可作为高等院校医学、药学、生物等本科专业的有机化学教科书,也可供其他专业选择使用。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第一版前言
- 第1章 绪论
- 1.1 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
- 1.1.1 有机化合物
- 1.1.2 有机化学发展概述
- 1.1.3 有机化合物的主要特征
- 1.1.4 有机化学的研究内容
- 1.2 有机结构理论初步
- 1.2.1 化学键的主要类型
- 1.2.2 化学键的近似处理
- 1.2.3 共振论(resonance structure)简介
- 1.3 共价键的基本属性
- 1.3.1 键长
- 1.3.2 键角
- 1.3.3 键能
- 1.3.4 键的极性
- 1.3.5 共价键的极化
- 1.4 共价键的断裂及有机反应分类
- 1.4.1 键的异裂——离子型反应
- 1.4.2 键的均裂——自由基反应
- 1.4.3 协同反应
- 1.5 有机化学中的酸碱概念
- 1.5.1 Brønsted-Lowry酸碱理论
- 1.5.2 Lewis酸碱理论
- 1.6 分子间力
- 1.6.1 偶极-偶极作用力(静电力)
- 1.6.2 诱导力
- 1.6.3 色散力
- 1.6.4 氢键
- 1.7 有机化学的一般研究方法
- 1.7.1 分离及提纯
- 1.7.2 纯度的检验
- 1.7.3 元素定性定量分析
- 1.7.4 经验式及分子式的确定
- 1.7.5 结构式的确定
- 1.8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 1.8.1 根据碳架分类
- 1.8.2 按官能团分类
- 知识介绍 受阻Lewis酸碱对
- 习题
- 第2章 烷烃
- 2.1 烷烃的结构
- 2.2 烷烃的同分异构现象
- 2.2.1 碳链异构
- 2.2.2 饱和碳原子的四种类型
- 2.3 烷烃的命名
- 2.3.1 普通命名法
- 2.3.2 常见的烷基
- 2.3.3 系统命名法
- 2.4 烷烃的物理性质
- 2.4.1 物态
- 2.4.2 沸点
- 2.4.3 熔点
- 2.4.4 密度
- 2.4.5 溶解度
- 2.5 烷烃的构象异构
- 2.5.1 乙烷的构象
- 2.5.2 正丁烷的构象
- 2.5.3 其他直链烷烃的构象
- 2.6 烷烃的化学性质
- 2.6.1 氧化和燃烧反应
- 2.6.2 热裂反应
- 2.6.3 卤代反应及历程
- 2.6.4 卤素对甲烷的相对反应活性
- 2.6.5 烷烃卤代反应的选择性
- 2.7 烷烃的天然来源和代表性烷烃
- 2.7.1 烷烃的来源
- 2.7.2 代表性烷烃及烷烃混合物介绍
- 知识介绍 生物体系、医学中的自由基
- 习题
- 第3章 环烷烃
- 3.1 环烷烃的分类及命名
- 3.1.1 分类
- 3.1.2 命名
- 3.2 单环脂环烃的性质
- 3.2.1 物理性质
- 3.2.2 化学性质
- 3.3 环烷烃的结构与稳定性
- 3.3.1 Baeyer张力学说
- 3.3.2 燃烧热与稳定性
- 3.3.3 环丙烷的结构
- 3.4 脂环烃的构象
- 3.4.1 影响脂环烃稳定性的因素
- 3.4.2 环丁烷和环戊烷的构象
- 3.4.3 环己烷的构象
- 3.4.4 一取代环己烷的构象
- 3.4.5 二取代环己烷的构象
- 3.4.6 多取代环己烷的构象
- 3.4.7 十氢化萘的构象
- 知识介绍 含有张力的多环烃(strained policyclic hydrocarbons)
- 习题
- 第4章 烯烃、炔烃和二烯烃
- 4.1 烯烃
- 4.1.1 烯烃的结构
- 4.1.2 烯烃的同分异构现象和命名
- 4.1.3 物理性质
- 4.1.4 化学性质
- 4.2 炔烃
- 4.2.1 炔烃的结构
- 4.2.2 炔烃的异构和命名
- 4.2.3 物理性质
- 4.2.4 化学性质
- 4.3 二烯烃
- 4.3.1 二烯烃的分类和命名
- 4.3.2 共轭二烯烃的结构
- 4.3.3 共轭体系和共轭效应
- 4.3.4 共轭二烯的特殊化学性质
- 知识介绍 橡胶知识
- 习题
- 第5章 芳香烃
- 5.1 苯的结构
- 5.1.1 苯的凯库勒(Kekülé)结构式
- 5.1.2 苯的分子轨道和结构的近代概念
- 5.1.3 苯的特殊稳定性——芳香性
- 5.2 苯的同分异构现象和命名
- 5.2.1 苯的同分异构体
- 5.2.2 命名
- 5.3 单环芳烃的物理性质
- 5.4 苯及单环芳烃的化学性质
- 5.4.1 亲电取代反应
- 5.4.2 氧化反应
- 5.4.3 加成反应
- 5.4.4 Birch还原
- 5.4.5 苯环侧链上的反应
- 5.5 苯环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则
- 5.5.1 取代基的分类
- 5.5.2 定位规则的理论解释
- 5.5.3 二取代苯的定位规律
- 5.5.4 定位规则的应用
- 5.6 稠环芳烃和多环芳烃
- 5.6.1 稠环芳烃
- 5.6.2 联苯及其衍生物
- 5.7 非苯芳烃及Hückel规则
- 5.7.1 Hückel 规则
- 5.7.2 非苯芳烃
- 5.7.3 轮烯
- 5.7.4 芳香离子
- 5.8 芳烃的工业来源
- 知识介绍 以富勒烯为代表的全碳原子簇
- 习题
- 第6章 分子的手性和对映异构
- 6.1 手性的概念
- 6.2 有机分子对映异构现象
- 6.2.1 对映异构和手性碳原子
- 6.2.2 平面偏振光及旋光活性
- 6.2.3 分子的对称性和手性
- 6.3 含一个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对映异构
- 6.3.1 对映体和外消旋体
- 6.3.2 手性分子的Fischer投影式表示法
- 6.3.3 对映体的构型命名(Cahn-Ingold-Prelog次序规则及R/S命名体系)
- 6.4 含两个及多个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对映异构
- 6.4.1 含有两个不同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
- 6.4.2 含有两个相同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
- 6.4.3 含有多个不同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
- 6.5 环状化合物的立体异构
- 6.6 不含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旋光异构
- 6.6.1 具有丙二烯结构的分子
- 6.6.2 联苯型衍生物
- 6.6.3 面手性化合物
- 6.7 外消旋体的拆分
- 6.7.1 化学拆分法
- 6.7.2 生物拆分法
- 6.7.3 柱色谱拆分法
- 6.8 手性化合物的产生
- 知识介绍 生物世界的手性现象、手性药物简介
- 习题
- 第7章 卤代烃
- 7.1 卤代烃的分类和命名
- 7.1.1 卤代烃的分类
- 7.1.2 卤代烃的命名
- 7.2 卤代烃的物理性质
- 7.3 卤代烃的化学性质
- 7.3.1 饱和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反应
- 7.3.2 饱和卤代烃的消除反应
- 7.3.3 与金属作用
- 7.3.4 卤代芳烃与苯炔的形成
- 7.4 饱和卤代烃亲核取代反应的两种历程
- 7.4.1 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N1)历程
- 7.4.2 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N2)历程
- 7.4.3 影响亲核取代反应速率的因素
- 7.5 卤代烃消除反应的历程
- 7.5.1 单分子消除反应(E1)
- 7.5.2 双分子消除反应(E2)
- 7.5.3 影响消除反应历程及活性的因素
- 7.6 消除反应与取代反应的竞争
- 7.6.1 卤代烃结构的影响
- 7.6.2 试剂的影响
- 7.6.3 溶剂的影响
- 7.6.4 反应温度的影响
- 7.7 卤素位置对反应活性的影响
- 7.7.1 卤代乙烯型和卤代芳烃化合物
- 7.7.2 烯丙基型卤代烃和苄基卤代烃
- 7.7.3 孤立型不饱和卤代烃
- 7.8 多卤代烃及氟代烃
- 7.8.1 多卤代烃
- 7.8.2 氟代烃
- 知识介绍 天然有机卤代物、杀虫剂
- 习题
- 第8章 醇和酚
- 8.1 醇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 8.1.1 结构和分类
- 8.1.2 命名
- 8.2 醇的物理性质
- 8.3 醇的化学性质
- 8.3.1 弱酸性
- 8.3.2 氧化和脱氢
- 8.3.3 取代反应
- 8.3.4 脱水和消除反应
- 8.3.5 邻二醇的特殊反应
- 8.3.6 与无机含氧酸的作用——无机酸酯的形成
- 8.4 酚
- 8.4.1 酚的结构、命名及主要来源
- 8.4.2 酚的物理性质
- 8.4.3 酚的化学性质
- 8.5 硫醇和苯硫酚
- 8.5.1 命名
- 8.5.2 物理性质
- 8.5.3 化学反应
- 8.6 重要的醇、酚
- 知识介绍
- (一)醇在生物体内的氧化过程
- (二)苯酚与甲醛、丙酮的缩合反应
- (三)血液中醇含量的测定
- 习题
- 第9章 醚、硫醚和环氧化合物
- 9.1 醚
- 9.1.1 醚的分类、结构与命名
- 9.1.2 醚的物理性质
- 9.1.3 醚的化学性质
- 9.2 硫醚
- 9.3 环氧化合物和冠醚
- 9.3.1 环氧化合物
- 9.3.2 冠醚、穴醚与相转移催化
- 9.4 醚的应用
- 知识介绍 大蒜与含硫物质
- 习题
- 第10章 测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谱学方法
- 10.1 吸收光谱的基本概念
- 10.2 紫外-可见光谱
- 10.2.1 紫外光谱的基本原理
- 10.2.2 电子的跃迁
- 10.2.3 紫外光谱的常用术语
- 10.2.4 吸收谱带
- 10.2.5 紫外-可见光谱的应用
- 10.3 红外光谱
- 10.3.1 红外光谱的表示方法
- 10.3.2 分子的振动类型
- 10.3.3 振动能级和产生红外光谱的条件
- 10.3.4 峰数和峰强
- 10.3.5 影响振动吸收频率的因素
- 10.3.6 官能团区和指纹区
- 10.3.7 各类化合物的红外光谱举例
- 10.3.8 红外光谱的解析
- 10.4 氢核磁共振光谱
- 10.4.1 NMR基本原理
- 10.4.2 核磁共振仪
- 10.4.3 化学位移
- 10.4.4 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
- 10.4.5 积分曲线和峰的面积
- 10.4.6 自旋偶合、自旋分裂
- 10.4.7 图谱解析与应用
- 10.5 质谱
- 10.5.1 质谱仪基本原理
- 10.5.2 质谱解析
- 10.5.3 高分辨质谱
- 10.5.4 质谱新技术
- 知识介绍 核磁共振成像
- 习题
- 第11章 醛、酮和醌
- 11.1 醛和酮的分类、命名
- 11.1.1 分类
- 11.1.2 命名
- 11.2 醛和酮的物理性质
- 11.3 醛、酮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 11.3.1 羰基的结构特征
- 11.3.2 醛、酮的亲核加成反应
- 11.3.3 醛的Baylis-Hillman反应
- 11.3.4 醛、酮羰基α-碳及其α-氢的反应
- 11.3.5 醛、酮的氧化还原反应
- 11.4 α,β-不饱和醛、酮
- 11.4.1 α,β-不饱和醛、酮的亲电加成反应
- 11.4.2 α,β-不饱和醛、酮的亲核加成反应
- 11.4.3 α,β-不饱和醛、酮的Diels-Alder反应
- 11.5 醌
- 11.5.1 醌的命名和物理性质
- 11.5.2 醌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 11.6 重要的醛和酮
- 11.6.1 视黄醛
- 11.6.2 黄体酮
- 11.6.3 麝香酮
- 11.6.4 方酸
- 11.6.5 萘醌类维生素
- 知识介绍 一些生物体内的亲核加成(取代)反应——氨基酸代谢、柠檬酸循环
- 习题
- 第12章 羧酸及取代羧酸
- 12.1 羧酸的分类和命名
- 12.2 羧酸的物理性质
- 12.3 羧酸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 12.3.1 羧酸的酸性及成盐
- 12.3.2 羧酸的亲核取代反应
- 12.3.3 羧酸的还原反应
- 12.3.4 羧酸的脱羧反应
- 12.3.5 α-H的卤代反应
- 12.4 羟基酸
- 12.4.1 羟基酸的分类和命名
- 12.4.2 羟基酸的性质
- 12.4.3 重要的羟基酸
- 12.5 羰基酸
- 12.5.1 羰基酸的分类和命名
- 12.5.2 羰基酸的化学性质
- 12.5.3 重要的羰基酸
- 知识介绍 前列腺素
- 习题
- 第13章 羧酸衍生物
- 13.1 羧酸衍生物的命名
- 13.2 羧酸衍生物的物理性质
- 13.3 羧酸衍生物的化学性质
- 13.3.1 亲核取代反应
- 13.3.2 与Grignard试剂的作用
- 13.3.3 金属氢化物还原反应
- 13.4 各类羧酸衍生物的特性反应
- 13.4.1 酯缩合反应
- 13.4.2 酰氯的Rosenmund还原反应
- 13.4.3 酰胺的Hofmann降级反应
- 13.4.4 酚酯的Fries重排
- 13.5 1,3-二羰基化合物的反应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 13.5.1 1,3-二羰基化合物α-氢的酸性和烯醇负离子的稳定性
- 13.5.2 Michael加成和Robinson环化
- 13.5.3 1,3-二羰基化合物碳负离子的反应
- 13.6 互变异构现象
- 13.7 碳酸衍生物
- 13.7.1 碳酰氯
- 13.7.2 碳酰胺
- 知识介绍 阿司匹林及抗炎药物
- 习题
- 第14章 含氮有机化合物
- 14.1 胺的分类、结构和命名
- 14.1.1 胺的分类
- 14.1.2 胺的结构
- 14.1.3 胺的命名
- 14.2 胺的物理性质
- 14.3 胺的化学性质
- 14.3.1 碱性
- 14.3.2 烷基化反应
- 14.3.3 酰基化反应
- 14.3.4 磺酰化反应
- 14.3.5 与亚硝酸反应
- 14.3.6 胺甲基化反应(Mannich反应)
- 14.3.7 胺的氧化和Cope消除
- 14.3.8 苯胺的特征反应
- 14.4 季铵盐和季铵碱
- 14.4.1 Hofmann消除和彻底甲基化
- 14.4.2 相转移催化作用
- 14.5 重氮化合物
- 14.5.1 重氮化合物的制备——重氮化反应
- 14.5.2 重氮盐的反应及其在合成上的应用
- 14.6 重氮甲烷的性质
- 14.6.1 与含活泼H的化合物反应
- 14.6.2 与醛、酮的反应
- 14.6.3 卡宾的产生
- 14.7 腈和异腈
- 14.7.1 腈与异腈的制法
- 14.7.2 腈与异腈的性质
- 知识介绍 偶氮染料
- 习题
- 第15章 杂环化合物
- 15.1 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
- 15.1.1 五元杂环
- 15.1.2 六元杂环
- 15.1.3 稠杂环
- 15.1.4 标氢
- 15.2 五元杂环化合物
- 15.2.1 吡咯、呋喃、噻吩
- 15.2.2 含两个及多个杂原子的五元杂环
- 15.3 六元杂环化合物
- 15.3.1 吡啶
- 15.3.2 嘧啶、吡嗪和哒嗪
- 15.4 稠杂环化合物
- 15.4.1 喹啉和异喹啉
- 15.4.2 吲哚
- 15.4.3 嘌呤
- 15.5 生物碱
- 15.5.1 生物碱的一般性质
- 15.5.2 生物碱的提取方法
- 15.5.3 重要的生物碱
- 知识介绍 精神依赖性药物与毒品
- 习题
- 第16章 油脂和类脂
- 16.1 油脂
- 16.1.1 油脂的组成、结构和命名
- 16.1.2 油脂中的脂肪酸
- 16.1.3 物理性质
- 16.1.4 化学性质
- 16.1.5 肥皂和表面活性剂
- 16.2 蜡
- 16.3 磷脂
- 16.3.1 甘油磷脂
- 16.3.2 鞘磷脂
- 16.4 萜类化合物
- 16.4.1 单萜
- 16.4.2 倍半萜
- 16.4.3 二萜
- 16.4.4 三萜
- 16.4.5 四萜
- 16.5 甾族化合物
- 16.5.1 甾族化合物的基本结构
- 16.5.2 甾族化合物的立体异构
- 16.5.3 甾醇
- 16.5.4 甾体激素
- 知识介绍 天然抗癌药物紫杉醇
- 习题
- 第17章 糖类化合物
- 17.1 单糖
- 17.1.1 单糖的分类
- 17.1.2 单糖的构型和命名
- 17.1.3 单糖的环状结构
- 17.1.4 单糖的化学性质
- 17.1.5 若干重要的单糖
- 17.1.6 单糖的衍生物
- 17.2 二糖
- 17.2.1 还原性二糖
- 17.2.2 非还原性二糖
- 17.3 常见的多糖
- 17.3.1 淀粉
- 17.3.2 糖原
- 17.3.3 环糊精
- 17.3.4 纤维素
- 17.3.5 甲壳素和壳聚糖
- 17.3.6 海藻多糖
- 17.3.7 黏多糖
- 17.3.8 果胶质
- 知识介绍 糖类物质与血型
- 习题
- 第18章 氨基酸、多肽和蛋白质
- 18.1 氨基酸
- 18.1.1 α-氨基酸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 18.1.2 物理和光谱性质
- 18.1.3 α-氨基酸的酸碱性和等电点
- 18.1.4 氨基酸的化学性质
- 18.2 多肽
- 18.2.1 肽的结构和命名
- 18.2.2 肽键平面
- 18.2.3 多肽的结构测定
- 18.2.4 生物活性肽及自然界中的多肽化合物
- 18.3 蛋白质
- 18.3.1 元素组成和分类
- 18.3.2 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 18.3.3 蛋白质的性质
- 知识介绍
- (一) 氨基酸和疾病
- (二) 分子病
- 习题
- 第19章 核酸及辅酶
- 19.1 核酸的分类
- 19.2 核酸的化学组成
- 19.2.1 核酸的元素组成
- 19.2.2 核酸的基本化学组成
- 19.3 核酸的一级结构
- 19.4 核酸的二级结构
- 19.4.1 DNA的双螺旋结构
- 19.4.2 RNA的结构
- 19.5 核酸的三级结构
- 19.6 核酸的理化性质
- 19.6.1 一般物理性质
- 19.6.2 酸碱性
- 19.6.3 核酸的水解
- 19.6.4 变性、复性和杂交
- 19.7 核酸的功能
- 19.7.1 DNA的复制
- 19.7.2 RNA的转录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 19.7.3 基因的遗传和生物变异
- 19.8 辅酶
- 19.8.1 辅酶A
- 19.8.2 烟酰胺辅酶NAD+和NADP+
- 19.8.3 四氢叶酸
- 19.8.4 黄素辅酶FMN和FAD
- 19.8.5 磷酸吡哆醛
- 19.8.6 硫胺素焦磷酸(TPP)
- 知识介绍 人类基因组计划
- 习题
- 附录1 有机化学网络资源
- 附录2 红外特征吸收数据表
- 附录3 典型有机化合物的1H NMR化学位移数值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化学工业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以下简称化工社)成立于1953年1月,是一家具有突出特色和品牌影响力的大型专业出版社。化工社坚持“服务读者、面向市场、立足化工、传播科技”的出版宗旨,秉持“严谨、创新、合作、诚信”的核心价值观,实施“出精品、树品牌、创高效”的经营理念,始终把坚持正确的出版方向、坚持社会效益第一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出版领域涉及专业图书、科技教材、大众读物以及科技期刊、电子出版物和数字出版物等几大门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