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8.9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43千字
字数
2016-10-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是研究封建主义的必读书目,作者对封建主义的来龙去脉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深入研究,极具知识性和启发性。
内容简介
“封建主义”这一概念有三种理解:狭义封建主义、广义封建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封建主义。
狭义封建主义概念源于16世纪法学家对西欧中世纪“封建法”的研究,专指封臣制和封土制。现代史学家以比利时学者冈绍夫为主要代表。广义封建主义概念是18世纪启蒙运动的产物,形成于启蒙思想家对中世纪社会的批判。
广义封建主义的代表是马克·布洛赫,他将封建主义视为一种社会类型、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其研究是对这种“社会组织结构以及把它联为一体的各项原则进行剖析并做出解释”。
马克思主义封建主义概念源于马克思对前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研究,封建主义具有生产方式的含义,代表社会形态演进的一个阶段,其根本特征,是将封建主义首先理解为一种所有制形式、一种生产方式、一种社会形态。
《何为封建主义》(Qu'est-cequelaféodalité)是研讨狭义封建制度的名作。集中探讨西欧封建主义的起源、加洛林王朝时期的封建主义和10—13世纪的封建主义。冈绍夫认为,构成这种封建主义基本内容的是两大要素,一是人身方面的,即封臣制,二是财产方面的,即封土制或称采邑制。所以他认为封建主义“意味着封土制和封臣制的体系”。
目录
- 版权信息
- 中文版序言
- 英译本前言
- 导言
- 第一部分 起源
- 封建主义的起源
- 1.墨洛温时期扈从队伍的形成
- 2.委身制
- 3.恩地
- 第二部分 加洛林封建主义
- 引言
- 第一章 加洛林王朝早期的封土-封臣制度
- 1.封臣制和恩地制的结合与这些惯制的传播
- 2.封臣等级的兴起
- 第二章 查理曼及后继者统治下的封土-封臣制
- 1.名词释义
- 2.封臣制和恩地制的进一步传播
- 3.国王的封臣
- 4.其他封君的封臣
- 5.封臣关系产生的法律形式
- 6.委身行为
- 7.效忠誓言
- 8.相关方的行动自由
- 9.封臣的役务
- 10.封臣对封君的服从
- 11.效忠概念
- 12.授恩地的封臣及未授恩地的封臣
- 13.封臣的恩地
- 14.封臣制和恩地制的合法结合
- 15.封君和封臣对恩地的权利
- 16.恩地的继承
- 17.封臣契约的多重性
- 第三章 封土-封臣关系对国家结构的影响
- 1.封臣制在加洛林国家中的地位
- 2.恩地和“荣誉地”
- 3.封君在封臣和国王之间的地位
- 4.国王封臣的角色
- 5.封土-封臣关系阻止国家分裂
- 第三部分 典范时代的封建主义
- 引言
- 第一章 封臣制
- 1.名词释义
- 2.封臣契约
- 3.臣服礼
- 4.效忠礼
- 5.接吻礼
- 6.吻足礼
- 7.例外情况
- 8.书面契约
- 9.农奴的臣服礼
- 10.封臣契约的影响
- 11.封君的权力
- 12.双方的义务
- 13.封臣的效忠
- 14.封臣的役务
- 15.援助
- 16.建议
- 17.不承担役务的封臣
- 18.封君的义务
- 19.封君和间接封臣
- 20.契约的毁弃
- 21.制裁
- 22.继承性
- 23.多重效忠
- 24.绝对臣服
- 第二章 封土
- 1.名词释义
- 2.封土的内容
- 3.封土的不同类型
- 4.封授式
- 5.书面记录
- 6.封土的放弃
- 7.领地间的从属关系
- 8.封君和封臣对封土的权利
- 9.封土的处置权
- 10.封土的继承性
- 11.继承金
- 12.封土继承体制
- 13.未成年人的继承权
- 14.女性的封土继承权
- 15.封土再封授
- 16.转让权
- 第三章 封臣制与封土的关系
- 1.封土-封臣关系的实现
- 2.封土是封臣效忠和役务的理由
- 3.封土封授与臣服礼之关系
- 4.效忠誓言与封土封授之联系
- 5.附属于封土的封臣役务
- 6.封土作为封臣义务的原因
- 7.封土-封臣关系“实现”的其他现象
- 8.臣服与效忠作为获得封土的必要条件
- 第四章 封土-封臣关系与国家政权
- 1.封土与“司法”
- 2.封土司法权
- 3.国家政权架构中的封土封臣关系
- 4.法兰西
- 5.德意志
- 6.英格兰
- 7.结论
- 结语
- 1.13世纪以后的封土-封臣惯制
- 2.封建主义的遗产
- 参考书目
- 补充书目(1982年)
- 缩写符号
- 译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1897年创办于上海,1954年迁北京。与北京大学同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