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多方面对道情戏与黄河文化进行考察和探究。

内容简介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灿烂辉煌的黄河文化孕育出丰富多彩的戏曲艺术,道情戏即为其典型代表之一。二十种道情戏横跨九省区,与黄河流域范围大致相同。道情戏作为黄河文化与戏曲文化交融碰撞的产物,其滋生、萌芽、发展、转型……无不与“生于斯、长于斯”的黄河文化息息相关。

本书紧紧围绕“道情戏与黄河文化”这一中心,从“道情戏的定义和种类”“黄河文化与道情戏的形成”“黄河与道情戏的空间分布”“黄河文化与道情戏剧目”“道情戏的艺术特征”“道情戏的乡土品格”“20世纪以来道情戏研究回顾”等方面,对道情戏与黄河文化进行考察和探究,为研究黄河与戏曲两者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维度。

目录

  • 版权信息
  • 总序
  • 绪论 黄河文化与戏曲
  • 一、 何为黄河文化?
  • 二、 黄河流域戏曲活动
  • 三、 黄河文化与道情戏
  • 第一章 道情戏的定义和种类
  • 第一节 “道情”释义
  • 第二节 道情戏的定义
  • 第三节 道情戏的种类
  • 第二章 黄河文化与道情戏的形成
  • 第一节 道情戏形成的外部因素
  • 第二节 道情戏形成的内部因素
  • 第三章 黄河与道情戏的空间分布
  • 第一节 沿黄分布特征:一条分布带、四个组团
  • 第二节 全真教与道情戏空间分布
  • 第四章 黄河文化与道情戏剧目
  • 第一节 剧目概况
  • 第二节 忠孝劝善剧
  • 第三节 家庭生活剧
  • 第五章 道情戏的艺术特征
  • 第一节 音乐体制
  • 第二节 唱词衬字
  • 第三节 帮腔艺术
  • 第六章 道情戏的乡土品格
  • 第一节 乡土语言
  • 第二节 乡土题材
  • 第三节 道情戏与乡村社会
  • 第七章 20世纪以来道情戏研究回顾
  • 第一阶段: 道情戏研究初发期(1920-20世纪70年代末)
  • 第二阶段: 道情戏研究积累期(1980-2000)
  • 第三阶段: 道情戏研究兴盛期(2001-至今)
  • 余论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 加载中...

出版方

江苏人民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1月,国家一级出版社,首批“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之一,是具有深厚历史积淀和众多图书品牌的综合性出版社。年均出版图书1000余种,承担多项国家重点出版项目。先后有400余种图书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奖,其中17种图书21次获得国家级大奖。 近年来出版的《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少儿书系》(108卷)、《中国近代通史》(10卷)、《南京大屠杀史料集》(55卷)、《西方哲学史》(8卷)、《现代经济词典》、《中国人民解放军简史》(2卷)、《世界现代化历程》(6卷)、《资本主义理解史》(6卷)、《中国佛教通史》(15卷)、《中国古城墙》(6卷本)等一大批重点图书,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赞誉,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流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基地、大众出版创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