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以晚清进士馆及所涉进士群体为切入点,尝试将制度研究与人物研究进行结合。

内容简介

本书以晚清进士馆及所涉进士群体为切入点,尝试将制度研究与人物研究进行结合。

制度研究方面,先辨析晚清革废科举、改试西学的制度设计与运作得失,以为铺垫,而后厘清进士馆筹设、过渡、建立、运作、停办、改组、善后及其影响诸细节,再及于进士留学、归国考选及授职迁转的制度鼎革及其意涵。

人物研究则兼顾群体及个体,通过详考癸卯、甲辰两科进士清末至民国期间的活动与经历,探讨近代中国巨变对传统文化精英群体的冲击,以及该群体如何因应并影响此种变革。

作者从细处入手解析,大处着眼观照,尝试突破新政十年及清廷成败的视域限制,将其置诸近代中国剧烈的文化、政治与社会转型中进行考察,以期在制度变迁与社会变革中审视末代天子门生独特而曲折的生命与心路历程。

目录

  • 版权信息
  •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说明
  • 绪论
  • 一、天子门生的恩荣与困境
  • 二、论题旨趣与研究范围
  • 三、相关研究回顾述评
  • 四、考察视角及研究方法
  • 五、征引史料说明
  • 第一章 进士、经史与西学
  • 小引 千年科举的绝响
  • 第一节 对策与八股
  • 一、文体源流
  • 二、废八股、试策论的论议与曲折
  • 第二节 晚清改试策论及士子的因应
  • 一、改试策论的落实
  • 二、学校与考生的因应
  • 第三节 癸卯、甲辰两科会试考题与答卷分析
  • 一、借闱开封
  • 二、第一、第三场命题依据及试题简析
  • 三、第二场西学政治艺学策题分析
  • 四、考生应对西学政治艺学策举隅试析
  • 第四节 癸卯、甲辰两科会试考官与评核标准
  • 一、科举改制与考官的困境
  • 二、癸卯、甲辰科会试阅卷情形
  • 三、“圣贤矩矱”与“中体西用”
  • 第五节 癸卯、甲辰两科殿试对策略析
  • 第六节 癸卯、甲辰两榜进士:人数、籍贯及年龄统计分析
  • 一、两榜进士人数与清代历科比较
  • 二、两榜进士籍贯分布
  • 三、两榜进士年龄分布
  • 小结 新酒与旧瓶
  • 第二章 从庶常馆到进士馆
  • 小引 进士唱酬忆当年
  • 第一节 明清庶吉士制度及其变革
  • 一、庶吉士制度
  • 二、晚清庶吉士教育的变革
  • 三、癸卯、甲辰进士的朝考授职
  • 第二节 晚清“开官智”的动议与共识
  • 第三节 京师大学堂仕学院与仕学馆
  • 一、京师大学堂仕学院的筹设
  • 二、“壬寅学制”与仕学馆的开办
  • 第四节 仕学馆的教学与考试
  • 一、仕学馆课程与教材
  • 二、仕学馆教习与教学
  • 三、仕学馆考试与授职
  • 第五节 进士馆的开设与生源
  • 一、进士馆的开设
  • 二、进士馆生源问题及变通办法
  • 小结 学与仕之间
  • 第三章 官立、官办与官读
  • 小引 “老爷”式学生
  • 第一节 进士馆的课程设置
  • 第二节 进士馆的管理架构及管理制度
  • 一、进士馆管理架构及设员
  • 二、进士馆庶务、学务管理规制
  • 第三节 进士馆的师资力量
  • 第四节 进士馆管理与教学的困境
  • 第五节 进士馆毕业考试与授职奖励
  • 一、毕业考试情形
  • 二、考生名单、得分与授职统计
  • 三、授职情况分析
  • 第六节 进士馆的停办与改组
  • 小结 “三位一体”的学馆
  • 第四章 天子门生的留学教育
  • 小引 从末科进士到高院院长
  • 第一节 西洋不如东洋:清末留日教育的兴起
  • 第二节 法政大学清国留学生法政速成科的开办
  • 一、速成科的开设及其旨趣
  • 二、速成科章程的变更及相关班级的开设
  • 第三节 法政速成科学生人数及晚清进士留学群体考论
  • 一、速成科学生人数考辨
  • 二、速成科学生类别及籍贯
  • 三、晚清留学大潮中的进士群体
  • 第四节 法政速成科的课程、师资及教学活动
  • 一、速成科章程变更与课程改革
  • 二、速成科师资队伍分析
  • 三、速成科汉文讲义及教科书的刊发
  • 四、速成科学术类课外活动简析
  • 五、速成科考试检验及学科程度试探
  • 第五节 进士留日经费、政治议题及速成科的停办
  • 一、进士留学经费及其经济状况
  • 二、“革命”与“立宪”问题
  • 三、“速”与“成”之间
  • 小结 遥望东土资津梁
  • 第五章 新学、新政与新业
  • 小引 太史苦编教科书
  • 第一节 重新“归班”:进士馆游学学员归国考试及授职奖励
  • 一、进士馆游学毕业考试章程的拟订与施行
  • 二、进士馆游学学员归国考试名单、成绩及授职
  • 第二节 服务教育:癸卯、甲辰进士与晚清书籍编译及新式学堂
  • 一、供职学部编译图书局
  • 二、译介其他新学书籍
  • 三、服务新式学堂
  • 第三节 厘革财政:癸卯、甲辰进士与清末财政清理
  • 第四节 襄赞法政:癸卯、甲辰进士与清末宪政改革
  • 一、癸甲进士与晚清修律及宪政编查
  • 二、谘议局及资政院中的癸甲进士
  • 第五节 宣统三年冬季《职官录》所见癸卯、甲辰进士任职
  • 一、京职任职情形
  • 二、地方职任职情形
  • 三、整体任职品级分析
  • 小结 变局中的分化
  • 第六章 民国、“敌国”与故国
  • 小引 吾自著书君治国
  • 第一节 进退之间:“成功阶梯”的中断与延续
  • 一、辛亥前后的过渡与抉择
  • 二、《民国职官年表》及《民国职官年表外编》所见癸甲进士任职
  • 三、职场人脉:以《旅京同年录》的刊刻为例
  • 第二节 末代遗民:政治与文化身份的坚守与困境
  • 一、“恢复祖业”的尝试与挫败
  • 二、“海角孤臣”的退守与活动
  • 三、政治认同、文化身份与人际网络
  • 第三节 各随其志:癸卯、甲辰科三位进士的民国经历
  • 一、黄为基:“一无是处”的学生、官僚、律师、记者
  • 二、叶景葵:于金融、实业、藏书皆卓然成家
  • 三、袁嘉谷:左文、庄旨、释理、儒心
  • 第四节 癸卯、甲辰进士史部撰述事业举隅
  • 一、癸甲进士与光宣两朝编年史籍三种
  • 二、癸甲进士与《清史稿》的纂修印行
  • 三、癸甲进士与地方史志修纂
  • 四、癸甲进士个人史著代表举隅
  • 第五节 晚岁:1949年后的癸卯、甲辰进士
  • 小结 现实巨变与“意义世界”
  • 结语
  • 一、进士馆的创设及其旨归
  • 二、末代天子门生的际遇与浮沉
  • 三、转型时代的转型群体
  • 附录一 癸卯、甲辰进士基本信息汇总
  • 附录二 进士馆条规
  • 教务条规
  • 寄宿舍条规
  • 藏书楼条规
  • 讲堂条规
  • 记过条规
  • 参考文献
  • 中文文献
  • 一、资料型文献
  • 二、研究型文献
  • 日文文献
  • 一、资料型文献
  • 二、研究型文献
  • 英文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1897年创办于上海,1954年迁北京。与北京大学同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